张培秋 发表于 2012-11-14 11:23:48

喃发个咱文安的典故哈都是听说的【金鱼之乡话金鱼 】这事是听喃奶奶说滴!

欣赏游鱼从来就是人们的一种精神享受。花香、鸟语、鱼跃、虫鸣,都是大自然丰富多彩的标志。“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佳句,就是一幅很好的画面。“不除庭草留生意,爱养游鱼识化机”的妙联也反映出人对大自然生物的酷爱。而金鱼更是人们乐于观赏的动物之一。因为它和其它鱼类不同:体态奇特,五颜六色,生性训服,活泼可爱。在庭院或室内养几盆金鱼,会使人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环境愈显美化。尤其老年人饲养金鱼和种花一样,即收养心明目之功,又奏壮骨健身之效。不仅如此,在当前经济腾飞之际,发展金鱼饲养业,又是适应两个文明建设需要,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行当。
我国是金鱼的故乡,金鱼饲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据史料记载,我国从宋代就有了金鱼,开始产于南方的江、浙一带,其祖先是野生的金色鲫鱼,古称“文鱼”,后来传到华北各地。解放前,全国的金鱼品种仅有72种,到了1956年已经发展到了154种,1958年更是达到了180种。到今天为止,已经发展成为包括金鲫种、文种、蛋种、龙睛的四大系列, 24个大类,充分体现了历代金鱼养殖人的聪明智慧和执着精神。

文安金鱼的发展历程

文安是著名的“金鱼之乡”,是北方最早的金鱼养殖地,据笔者考证,文安的金鱼规模养殖可追溯到300年前的明朝。当时,是全国性娱乐养殖的鼎盛时期,从苏杭二州发展后,通过南北大运河汇集于津京。
以水乡著称的文安洼人民,不但有传统的捕鱼习俗,而且对鱼类的养殖也颇有经验。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勤劳的文安人从京津金鱼市场上引进了金鱼品种后,经过长期培育,逐渐发展的形态各异,多彩多姿。如双眼上翻的“望天”,双眼突出的“龙睛”,头部有肉瘤的“狮子头”、“虎头”,全身洁白,顶部红色的“红头”、鳞片透明的“珍珠”、眼睛带罩的“泡眼”、鼻孔上部有肉瘤的“绒球”、五彩鳞片的“五花”等等,这些都属珍贵品种。金鱼试养成功后,返销京城及天津市场,广受好评。此时的文安,在小泗庄、元里、孟家务、留郡、八里庄、魏李张、南阜庙和尹村等村,都有金鱼养殖大户。他们以文安为基地,长期供应北京、天津等地的金鱼市场,并逐步在京津两地建起了大型鱼池。当时,在北京的天坛北门,有一处金鱼池,规模居北京金鱼市场之冠,直到今天,此地还仍以金鱼池命名。
过去,古老多灾的文安洼里靠卖鱼度日的一代代金鱼人中,大多数仅是解决糊口问题,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果与现在相比,是有着天壤之别的。解放前,文安洼的灾民逃荒到城市,多依靠贩卖金鱼为生,在生活窘迫的状况下,他们只能到远郊区租赁小片坑塘养鱼。全家吃糠菜,住窝铺,日夜操劳,也仅仅能养一两万尾,除了天灾人祸的损失,所剩无几。当时在京、津、沪等大城市街头叫卖金鱼的绝大部分为文安人,他们的收入微薄,常是卖完吃净。解放后,金鱼饲养业开始活跃起来,文安人开始在自己的家园养殖,饲养条件与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改观。尤其是文安的金鱼饲养技术得到国家关注,很多技术高、经验丰富的人员应聘到各大城市公园担任技师。但是,文安金鱼饲养业也曾受到“文革”的冲击,一度把家庭饲养视为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阻碍了金鱼业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金鱼饲养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以崭新的方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在各个农贸市场都能占上一席之地,成为畅销商品之一。一些长途客户猛增,金鱼的贩运不仅能顺利乘上汽车、火车,还能坐上轮船和飞机,智慧的文安人与时俱进,创新了对金鱼包装、供氧的新方法,保证了运输安全,缩短了销售时间,大幅提高了经济收入。现在的文安金鱼业,已是产、销两条线,养殖户不再是外出推销,而是坐庄批售了。
在1956年,上海《新民晚报》刊登了记者羊明、林尔的两篇专题报道:《金鱼世家能知鱼乐》和《古代失传良种金鱼重与今人见面》。详细介绍了文安县的“金鱼世家”王玉臣、王玉堂兄弟俩“能知鱼乐,将古代失传的珍贵品种“玳瑁”金鱼重新培育出来与世人见面”的轶事。王氏兄弟不仅将“玳瑁”育出,更是经过进一步研究,演化出一个新品种——“狮子头”(又称“喜鹊花狮子头”)。在王家兄弟的金鱼养殖生涯中,培育出了诸多失传已久和稀有珍贵的优良品种,如“朱顶紫罗袍”,全国只有一条,它头顶艳红,宛若一块红宝石,全身浓紫,尾鳍修长,体态极为雍容华贵,婀娜多姿;而另一条极为相似的新品种,虽然也是“朱顶”,但通体漆黑,如同着了一件黑天鹅绒夜礼服一样,俗称“朱顶黑罗袍”,实属珍贵。就连仅见于明代屠隆著的《考墼余事》记载的“玛瑙眼”、“琥珀眼”等失传多年的稀有品种,也被王家兄弟于1956年培育出来。这种金鱼全身银白,独有一对“玛瑙”式的眼睛闪耀多彩,深受人们喜爱。此外,他们培养的“天兰水泡眼”,体美鳞软,通身天蓝,眼泡突兀美观,最妙之处是分布于背上的无数古红、嫩绿、橙黄的细点,显得异常雅致、秀丽,耐人寻味。还有名噪一时的“蓝朝天龙”等等,不胜枚举。
王家的发展历程,就是文安金鱼业的一个缩影。民国年间,文安县刘小泗村的王贵财老人带着全家走出大洼,凭借祖辈传承的金鱼养殖技术,打入天津金鱼市场,在何兴庄建起了大规模的金鱼养殖场——王家鱼池(至今此地仍叫王家鱼池),成为天津金鱼业的大家。后因天津经常发生水患,加之战乱因素,致使王家的养殖场不断遭到破坏。1931年,日本兵占据东北,虎视京津,王贵财被迫携家传金鱼品种,辗转到山东青岛寻找新的养殖场地,不久又从青岛迁往上海。一个初到上海的北方人,连个栖身之地都没有,只有靠摆地摊卖金鱼为生。因所卖金鱼品种、质量超群,很快便在上海滩站稳脚跟,事业得到逐步扩大,最终如愿建成了上海最大的养殖场——荣兴鱼场。王贵财和两个儿子王玉臣、王玉堂又相继开发了“真如”等小型鱼场,并不断探索研究,把失传的 “桃花片水泡”、“黄丹玉”、“玻璃虎头球”等名贵品种相继研制成功,重新与世人见面,赢得广大金鱼爱好者的赞誉,王家以“金鱼世家”享誉上海和苏杭二州。
1937年7月,中日战争爆发,8月13日,日军攻占上海。当时的日本兵已经打到上海闸北,王贵财舍不得抛弃自己苦心培育的这些金鱼,又担心被日本兵祸害,于是把池内名贵品种装入两只桶内,拎着往河边飞跑,这时,一颗流弹飞来,从他的肩膀射出打穿了下颌,强忍剧痛的王贵财被迫把金鱼倒入河中,逃出魔掌。当时,在真如鱼场的儿子王玉臣同样遭到日本兵的炮击,在弹如雨洒的金鱼池旁,王玉臣来不及多想,舍命捞出两桶名贵鱼种,拼命奔跑,才将祖上留下的珍贵品种保护下来。
上海解放后,花木公司接管了王家金鱼养殖场,王玉臣兄弟俩继承了祖传事业,搞起了公私合营。虽然兄弟俩不识字,但凭借从祖辈继承下来的丰富养殖经验,相继培育出了十多个新鲜优良品种,如“五花水泡”、“喜鹊花高头”等,极大地丰富了金鱼市场。当时,在荣兴金鱼池内游来游去的80多种形态各异的优良品种,记载了王氏家族几代人的血汗和艰辛,热情的上海人尊称它们是“老王的后代”。
1956年,王玉臣因金鱼养殖成果显著,被调往北京(附照片),负责中国农业展览馆和水族馆的淡水养殖,成为名副其实的新中国养鱼专家。同年,王玉臣作为农展馆专家代表,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1957年7月10日,新中国第一次农业展览会在北京召开,王氏金鱼被列为展品,水产部长高文华亲自接见王玉臣。同一天,朱德委员长视察水族馆,由王氏金鱼第四代传人王德龙负责陪同参观,在育种工作室,朱德委员长特别嘱托王德龙:“好好干,多为人民养鱼!”
北京四大中医之一的刘济华先生特为王玉臣题诗两首,以示尊敬和赞扬:
(其一)
碧波潭里映彩霞,红装笑语披袈裟。
借问仙子何处来?远渡重洋嫁尔家。
(其二)
化身龙女意婷婷,浓妆淡抹艳不同,
异族联姻传佳话,人夸术巧夺天工!
1958年,尼泊尔国家贵宾访华期间,在农展馆参观王氏金鱼品种时,由衷感叹中国传统养殖业的深厚底蕴,高度赞扬金鱼养殖业在中国发展的光辉历程。

改革开放后文安金鱼的养殖

1980年,文安的金鱼养殖业兴起,家家户户大胆放开养殖。养殖场所由场院迁入野外

我是敌人 发表于 2012-11-14 11:51:27

小金鱼还真致富了很多人,从养殖到销售,能远销全国各地,特别是大西北,

平安 发表于 2012-11-14 14:26:20

{:39:}{:39:}

戴上红领巾 发表于 2012-11-14 17:09:46

我老叔还养过两池子金鱼呢{:03:}{:03:}

张培秋 发表于 2012-11-15 16:47:24

戴上红领巾 发表于 2012-11-14 17: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老叔还养过两池子金鱼呢

我喜欢,哪小小的鱼,看着多美丽呀,嘻嘻..................{:03:}

up4昌穹谷l 发表于 2015-4-11 21:00:04

youya9025 发表于 2016-7-14 18:11:39

加微信 15600812958,看我朋友圈,扫公众号二维码,找我领五毛红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喃发个咱文安的典故哈都是听说的【金鱼之乡话金鱼 】这事是听喃奶奶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