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红领巾 发表于 2012-12-26 20:13:31

民以食为天-----生产队时代的农村(三)

吃的变迁 (3)
熬到了1961年,生产队的食堂终于解散了,队长也被撤职了,这都是大快人心的事.人们把挨饿、受罪的原因都归结到队长头上,以前是敢怒不敢言,现在村里来了大学生工作组,组织社员开队长的批斗会.一个村子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尽管恨的牙根痒痒,多数人还是抹不开脸上台揭发、批判,只有几个“不懂事”的年轻人上台,打了几个耳刮子,批斗会也就草草收了场。
农户重新获得了在家做饭的权力,不过下锅的米面还是没有着落。找出早年压箱子底的几件旧衣裳,拿出没有多少实用价值的摆设如座钟、瓷瓶,甚至连还在使用的躺柜、鬼头车(一种独轮手推车),都拿出去换了粮食。换粮食的去吃食堂晚的和折腾轻的地,因为哈几年那里折腾的轻一些,老百姓家里还有些粮食。能换回粗粮吃的人家,都是早年间比较殷实的人家,还能找出有人要的家什。家徒四壁的人家, 只有拉起讨饭棍 讨饭去了。讨饭也有讲究,到了人家院里,不能进屋,不管主人年岁大小,都是一句话:大叔、大婶的或大娘大伯的可怜可怜我给口吃的吧,救救命吧。主人大都掰下一块饽饽递出来,嘴里嘟哝着,又是某县的吧,真是遭罪啊.也有心眼特别好的,看着来人可怜,竟把家里的剩饭统统端出来,让讨饭者饱餐一顿.这会让讨饭者大为感激,给家人,给乡亲们好好讲上一阵子。一般一天也能讨到小半口袋儿碎饽饽,拿回家里,就是一家人的口粮,那个时代的人,有过讨饭经历的不在少数。
这个时期,最考验主妇持家的水平,换回来的粗粮,讨回来的饽饽,如何搭配上菜汤,掺上野菜,总得让家人吃个肚子圆,顿顿能让家人吃圆肚子的主妇就是好主妇。人但凡被逼急了就能“创新”.又一种新的饭食创造出来了,名曰“小豆馅”(发此音,找不到恰当的字),就是用树叶或野菜、或蔬菜、或泡开的干菜,切碎掺少许棒子面,加盐,加少许水拌匀,上锅蒸熟,再用辣椒或蒜泥调味,做主食吃,味道很是不错。到了现在,上些年纪的人,偶尔还会做一顿解解馋,只是调味品里多了花椒油、辣椒油。去年,某一得了绝症的老人,孩子们问想吃什么,答曰:“小豆馅”。--晚饭还是喝粥,棒子面就是这么点,只有多添水,粥越来越稀,人的肚量却越来越大。大人、孩子都是三碗、五碗的喝,喝完粥,孩子们用手搂着圆圆的大肚子蹭出家门,脸上是无限的幸福。
吃饱了,可就是不抗时候,两泡尿下去,肚子又瘪了。人们还是整天寻觅填肚子的东西,抓麻雀、捋树叶,挖野菜,凡能入嘴的东西都往家收拾。有两个小故事:某日,一壮年汉子,看见一只母鸡叼着一个没有发育起来的小山药,也就一两寸长吧,吞下半截露着半截,汉子如获至宝,把母鸡从前街撵到后街,鸡跑不动了,人也跑不动了,按住鸡,从鸡嘴里拽出那个侏儒山药,擦也不擦,直接就填到了嘴里,这条小山药的营养远远不能补充撵鸡消耗的能量。其二:众人在一起锄玉米,张三突然发现一直青蛙,拿着锄就追,旁边的李四也跟着追,李四手快,一锄把青蛙打死,为争这只青蛙,二人发生争执,差点动起手来,在众人调解下,把青蛙从中间一拧两截,李四尖头,要了肉多的大腿,张三憨厚,要了头、肚,下工拿回家,放盐水煮,吃肉、嚼骨头、带喝汤。
今天老家来人,是一位大我几岁的老兄,看了《吃的变迁》的前两部分,唏嘘不已,顺嘴讲了上面的两个不是故事的故事,现趸现卖,写了出来,与大家共享。
(转载----少许改动)

平安 发表于 2012-12-26 21:33:01

{:15:}{:15:}

深意静远 发表于 2013-1-7 08:11:47

贤弟你好!很欣慰你能把段辛酸的历史写出来、警示后人:以苦作镜才能照出甘甜!珍惜吧、现在这天堂般的生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以食为天-----生产队时代的农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