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记忆(三) 1980年,高中没有毕业,就到工厂上了班。随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电影真是迎来了春天。工厂也买来了35毫米电影机子,放电影依然是一项光荣而体面的工作。工厂每个星期都放一部新的电影,节假日加演一场。放电影前厂领导总要讲上几句,以显示领导的存在。这个时期主要影片有:喜剧片《甜蜜的事业》、《瞧这一家子》、《当代人》、《爱情啊,你姓什么》、《飞来的女婿》、《花为媒》,武打片《少林寺》、《少林寺弟子》,《神秘的大佛》、《武当》,情感片《梅花巾》、《燕归来》、《庐山恋》、《小街》、《牧马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从奴隶到将军》、《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天云山传奇》等等,一大批新老电影、电视剧先后上映,港台影视片也大举进军内地,一时间让我们目不暇接。我们也对电影的热爱表现到了极致,如我们把电影片名串成故事,写在日记本里,把电影插曲抄在本子上,随时翻看,衣食住行都受到电影的影响,电影悄悄的改变着我们年轻人的一切。 在当时众多的新电影中,让我最难忘记的是电影《少林寺》的上映,当时是一票难求,电影票是由工厂统一采购的,统一观看。县电影院每天六场,流水放映不断,可电影院门前还是人山人海。我上午8点多到电影院时,车间主任正在动员下夜班的同志把票让出来,让上下午班的同志观看,可没有一个让票的,我当时就让出来了一张,这使得我半年后才看到这个电影。看完电影《少林寺》的男工友们,到处都模仿打斗场面,到处听到的是《少林寺》的音响。有一位工友,没有告诉家人,直接跑到少林寺学武术去了。 那时每个宿舍的墙上都挂上大美人剧照,刘晓庆、张俞、丛珊、张金玲、郭凯敏、朱时茂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偶像。在宿舍你看到最多的杂志是《大众电影》,每个人都投过金鸡奖和百花奖的选票。毫不夸张的说,80年代创造了中国电影事业的辉煌,大众参与,人民关注成度至今无法超越,电影真正成为我们大众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说60—70年代创造了中国电影精典的话,那么80年代创造的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巅峰,培养和奠定的是中国第四、五代电影导演的根基。 后记 说起电影,我二十多年没进电影院了,因为电视进入家庭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观念,看电影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但是,生活好了,幸福指数却低了很多,而电影在我们心里再也没了激情,随着电影质量的不断下滑,总觉得看电影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听到看到电影界的黑暗和“八卦”,铺天盖地的、声势浩大的、阵容奢华的电影广告,我一点也没有观看的欲望,倒是当我看到老电影时还能多看上几眼,好象我又年轻了几岁。 看到今天电影的结果,我自己认为,电影的辉煌和繁荣与投资和票房没有关系,电影只有把穷苦人民的生活情感放在首位,只有把最底层劳苦大众的激情调动起来,电影才会发展和进步。我这辈子不知道还能否等来电影的第二个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