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学和珅,百姓如何学雷锋? 老 骥
南方日报3月6日报道,在学习雷锋日,一部讲述雷锋成长经历的传记电影《青春雷锋》在南京首映,不料,两家电影院连续四场竟无一位观众,上座率破天荒为零。工作人员说:“没有一位观众买票,都是到时候取消放映,四场均是零票房,我们也挺惊讶,一般说来,一部电影总能卖出一些票”。 此条新闻在国内引起不小的议论,看来都对“零票房”有点意外,虽然大家对这部电影的上座率并不看好,但“零票房”折射的深层次社会问题不容忽视,笔者更感觉到中国的社会道德风气面临的问题极其严峻。 新中国至今,社会道德风气发展状况,可以用一首反映人际关系的打油诗来概括:“五十年代人学人,六十年代人帮人,七十年代人整人,八十年代人骗人,九十年代人吃人,二千年代不是人”。这首打油诗虽有点偏激,但曾一度在社会流传,说明被群众认可。 作为当局也无法否认社会道德风气江河日下的客观事实,并试图用树立模范来予以匡正,而雷锋则是中国人民真正认可,又耳熟能详的先进人物,所以,学雷锋,树新风便成了当局最佳的选择,其用心可谓良苦。 然而世间的事往往动机是一回事,效果则是另一回事,用种下龙种收获跳蚤,来形容学雷锋活动是最恰当不过了,这次南京市民不看雷锋电影,就是最好的证明。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既然号召学雷锋,官员们就应该带头学才是,带头学雷锋就要有实际表现,如,公布自己的家庭财产,取消不合理的“三公消费”,不买官卖官,不贪污受贿,不包养情人,不渎职失职,不卖国求荣,不当裸官,总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许多官员不以身作则,言行不一,他们一方面号召群众学雷锋,做好事,另一方面自己贪污腐败,干坏事。这次两会上,河北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一些公务员,只求官位,不讲官德,,不诚信,不守诺。一些官员台上大讲理想信念,台下却贪污腐败,既哄骗组织,又哄骗人民,何来施政诚信?” 所以网民们气愤地说:“你们都去学和珅,却要我们学雷锋”。和珅是清朝的大贪官,嘉庆皇帝继位后打死了这只大老虎,光收缴白银就达8亿两,其赃物相当于清政府15年的财政收入,于是当时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说。其实清朝是小农经济时代,所谓大贪官与今天现代中国的大贪官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比和珅厉害得多,如网传原铁道部长刘志军贪污受贿2000亿元。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两千年前的古人尚且明白这个道理,难道我们还不懂吗? 毛泽东时代的干部就很懂这个道理,所以学雷锋,学焦裕禄,一呼百应,率先垂范,他们要求群众做的,首先自己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个个像雷锋,领导人人似焦裕禄,真是“子率以正,熟敢不正。” 老百姓学先进,主要是看身边的人和事,远的遥不可及,近的令人信服,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如果自己身边的同事,特别是领导,正面人物不多,反面典型不少,那么学先进就学不起来。对于台上说一套,台下做一套的领导干部,他们号召学雷锋本身就是对雷锋精神的亵渎,哪里还有号召力! 二、江南为橘,江北为枳 雷锋精神是与他成长的时代紧密相连的,概括反映在《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词里,即:无产阶级立场,集体主义思想,共产主义品德,毛泽东思想。今天人们发现,这些东西都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在新的环境和形势下,再提学雷锋就显得与时代不合拍和水土不服。如,联产承包后集体不复存在,农民哪里还有集体主义思想;绝大多数工人在私企里打工,事事都得听老板的,怎么会产生共产主义思想;私有制三分天下有其二,无产阶级立场如何站得稳;非毛流言满天飞,何谈毛泽东思想来武装。如果硬要牵强附会,岂不是自欺欺人? 或许有人认为,学雷锋可以赋予新内涵,不管精神不精神,重点突出做好事就行。其实这是费力不讨好,要知道雷锋已经变成一个符号,雷锋精神是毛泽东时代的一个产物,它并不是简单地做好事而已,只要一提学雷锋,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那个时代的干部作风和社会风气,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今天与过去作对比。 这样一来就难免有江南为橘,江北为枳的问题。正如网友牧羊人yqh说:“在群众一心为公,官员一心为人民服务的时代,雷锋精神很容易弘扬,这种精神与那个时代是合拍的,融洽的;如今面对一心为私,举国为钱,党员带头先富,物欲横流的社会和体制,谈学习雷锋怕是要累疯。”网友火山鼎说:“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时代的特殊产物,与当代中国社会格格不入,只要党和政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雷锋精神在民间不请自来”。 所以,为今之计还是要面对现实,既然没有学雷锋的土壤和环境,我们又不想去改变,那就不要再去纠结雷锋,去勉强“留住雷锋”了,不是说“雷锋叔叔走了”吗?就让他走吧。 203年3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