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安大众论坛 -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位招租
查看: 5093|回复: 9

[本地新闻] 西洋疃村的曲艺“常青树”---刘宝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28 12: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安青年艺术团 于 2013-5-28 12:35 编辑

1.jpg
     刘宝山  是文安县新镇镇西洋疃村的一位曲艺“常青树”,虽然年过8旬,从艺70余载,可只要音乐奏响,他就跟“着魔”一样融入其中,87岁了他依然能驾驶电动车到周围村街快乐的演奏。

             刘宝山  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今年87岁,从16岁就跟随父亲学习民间艺术---演奏器乐:管子,服务大众的婚丧嫁娶。他的爷爷是民国时期新镇周边数十里有名的吹鼓手,被人称为:“管子刘” ,连轰动一时的“吉利班”器乐演奏人都对“管子刘”刮目相看,也许是受爷爷、父亲两代人的音乐影响,16岁的刘宝山就开始学习民间曲艺演奏,他先后学习演奏:笙、笛子、唢呐、管子、云锣及多种管弦乐器,一天的劳累没有打消他跟随父亲学习演奏的决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糊口都难以保障的艰苦岁月,他毅然没有放弃,他无时无刻的都在用心去领会着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西洋疃村音乐老会,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音乐会编制不固定,一般有管两支、笛一支、笙最少十攒、支锣一架、小镲一副及鼓、钹、铙、镲、铛子等。以笙管乐器为首带领乐队演奏,笙的数量不限。管在乐器中为主奏乐器,其它旋律乐器随管齐奏,打击乐器中鼓统领其他乐器。乐谱的传授都是由师傅口传弟子,用手怕打为节奏,也就是“口传身教”,乐曲有古乐《背调琵琶令》、《背调辞曹》《张公赶子》等
            谈起《张公赶子》刘宝山老师回忆起老辈人传下来的曲目背景:清朝年间 在文安大流河附近有一户张姓人家,张老汉生了4女一子,由于一子独苗,老两口及其家人都对这个唯一的儿子很是娇惯!儿子长大后根本不听从父母意愿,整日游手好闲,不公不做,终有一日老汉因为儿子在外惹是生非打了他一顿,哪知儿子受不了这般屈辱,竟离家出走,张公知道儿子因此离家后百般悔恨,于是背其行囊沿路追赶儿子,由于张老汉年时以高,走路蹒跚,一路走,一路哭诉,声音断断续续,凄鸣黯然,使人闻之哭泣,路过一寺庙时被寺庙中的乐师所听,乐师问过张公哭泣为何因?因感念天地亲情父子间的那份大义,寺庙乐师就把张公的哭诉整理成了现在的《张公赶子》一曲目,此曲目,开始低沉延绵,一音多曲,曲曲折折,犹如张老汉哭诉 :不该责打儿子,如何想念儿子,担心儿子的心境,由此可叹为亲父母对孩子的挚情挚爱。
            每当演奏《张公赶子》时 刘宝山老师都会亲自挂帅,并嘱咐“文武”场都要 按班就部,把原汁原味的悲腔吹奏出来。虽然刘宝山今年87岁了,可他依然耳聪目明,气息也是不减当年,吹奏吹来的管子,依然音准声响,韵调十足,每当刘宝山教授弟子时都会想到文革时期他们艰苦的日子,文革期间不让演奏乐器,把民间音乐会看做迷信,红卫兵更是紧追不放,刘宝山和他当时的师兄弟们东躲西藏,有时候一连40天不敢回家,改革开放后,周围村落没有音乐会,他就带领村里的同行走街窜村的为村民们服务,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农忙时节,只要有刘宝山的地方都会欣赏到他那管子委婉动听的旋律。
             刘宝山不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管乐演奏家,他还会自己制作 管乐哨子,演奏管弦乐,乐器的哨口很是关键,刘宝山从父亲那学会了自己制作的手艺, 每当赵王新渠芦苇高耸的时候,刘宝山就会赶着他家的老黄牛去河边取材,晚上回家就细心的制作,这么多年村里音乐会的所有哨子都是刘老师一个人制作的,没有购买过。刘老师还从他父亲那里学到了在音乐会行当中有着“不轻传”的技艺!那就是:点笙   点笙就是用特制的石蜡 加热后用铁点在笙簧上,用来定准音调的一种高超技艺!点笙者不仅要有准确无误的耳音,还要有绝对的毅力来控制石蜡的点滴,只有心,耳,手三点一统才能点出音色纯美,音律准确的声音。刘宝山 没有学习过音乐的符号,都是靠师傅口传身教,那时的:工尺谱 很是难学,可刘宝山老师就是用他勤奋好学的信心,坚韧不愈的决心把“不轻传”的技艺传承了下来,发挥到了极致。
             谈到刘宝山老师有多少弟子时,刘宝山引以为荣的笑了,他说他一生教授了太多的弟子,周边很多村里都是由他教会的,新镇镇南舍兴村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那时后都是靠在农家地里劳作,只能冬天教授,冬天来了刘宝山老师家就热闹起来了,屋子里中央点着火炉子,周围都是他的弟子,每人一个小凳子,手里烤着火,刘老师坐在炕上,眯着眼睛,手敲打着土炕边的木制大柜作为节拍,口中唱着天书一般的曲调:“车 一 一 五 六,车工了,一五一车   一五六  ...”
            谈到刘宝山老师对音乐会未来的看法时,刘老师眼神凝聚了,皱了皱眉头说:“现在学的太少了!几乎是没人学了,等我死了,还真不知道 以后会不会有人听?.....”从刘老师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位8旬老人对民间艺术的钟爱,刘老师用他毕生的精神一直延续着他对音乐的追求,吹奏了70余载,他没有厌倦这个行业,也没有因为挣不了钱想放弃者个行业,现在87了,他依然还坚持着服务这个行业,唯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百年之后谁会来继承?近些年国家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了,可怎样才能真正的传承保留这些文化,不是用钱和力可以发扬的。
            在这里祝福刘宝山老师身体健康,也祝福像刘宝山这样的民间艺人身体健康,您们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你们发扬了民间艺术对中华民族的呼唤,古老的音乐永远不会衰落,你们永远都是民间艺术的常青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4 18:23
  • 签到天数: 104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3-5-28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趁着刘老健在,把所有的曲目整理出来,民间也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30 11: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看就很老道,老人家身体健康,为我们文安留下点东西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30 20: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我们文安人留下点儿东西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6-1 10: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等我儿子再大点就让他去学,不能丢了老祖宗的玩意。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3-7-20 20:02
  • 签到天数: 1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3-6-1 20: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6-3 10: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学学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21: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猛男 发表于 2013-6-3 10:49
    我也学学去

    可以联系我们艺术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6-23 10: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艺人应该得到尊重和关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3-7-2 17: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的顶顶顶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omsenz Inc. ( 冀ICP备12019373号-1 ) 法律顾问:常全根律师

    GMT+8, 2024-11-26 20:35 , Processed in 0.05810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