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雅辉 于 2013-9-4 15:31 编辑
一位母亲对英雄女儿的追忆 题记:1996年6月2日,新镇镇西洋疃村的于小敏(13岁)、于二敏(11岁)因为救落水的儿童,在不会游泳的情况下两姐妹毅然双双跳入水中,永远的离开了······ 童星落九天、如此已长眠,垂泪心欲碎,转眼18年! 我叫赵宝霞,今年52岁,中秋将至,在这个举家团圆的日子里,我像往常一样来到两个逝去女儿的墓前,摸着冰冷的石碑,看着熟悉的名字,跟她们诉一诉心中的那份思念:“18年了,妈妈每年都会来看看你们,18 年了,你们在那边过的好吗?妈妈好想念你们,昨晚妈妈又梦见你们了,是你们也想念妈妈了吗?妈妈现在很好,政府给我们家盖了新房子,你们的弟弟也结婚了······你们放心吧。” 由于我父亲早亡,母亲患病生活不能自理,1982年21岁的我换亲嫁给了现在的丈夫:于章义,婚后我才知道这个家庭一贫如洗,公婆体弱多病,丈夫也不太精神,在那个贫瘠的年代,又有谁能够主宰生活的艰辛呢!庆幸的是几年后两个女儿的相继出生给我增添了不少对生活的希望,可就在这时我的哥哥因为和换亲的小姑子感情不和离婚了,把三岁的侄女留给了我抚养,白天下地干活,回到家做饭,洗衣服,照顾公婆,晚上还要照顾几个孩子,炕上没有我睡觉的地方,有时候我就只能坐在自己编的蒲团上睡一夜。虽然很苦很累,可随着孩子们慢慢的长大,心里也多了一丝安慰,小敏和二敏从小就非常懂事,她们给奶奶梳头,替我做家务,生活更是节俭,从不买一点零食,在学校她们两姐妹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成绩更是名列前茅,经常被学校的老师夸奖。在平时的生活中小敏和二敏还会经常关心帮助别人,本家的婶婶由于生病瘫痪在床,两姐妹经常结伴去给婶婶洗脚,梳头,洗衣服,端屎端尿,还给半身不遂的邻居朱伯伯烧水,买药等等等等,两姐妹就像老天赐给我的至宝一样,给我带来了许多美好的希冀。 噩耗传来,身心俱碎,可爱女儿双双离去。 1996年6月2日,当孩子们都沉寂在六一儿童节的喜悦时,我的女儿于小敏,于二敏正在河滩上帮助奶奶干农活,突然远处传来小孩子们的呼喊声“救人啦!有人落水啦!”听到呼救声,小敏和二敏放下手中的锄头急匆匆的跑到出事地点,两姐妹没有思索的双双跳入水中去救落水的小男孩,由于两姐妹都不会游泳且水又很深,当大人们赶来时,水面上已经不见了两姐妹的踪影,当我得知消息赶到医院后,看见停止呼吸的孩子们时,我的心都碎了,当场昏死了过去,我绝望了,仿佛自己的生命到了尽头,早晨还活蹦乱跳的孩子们,现在却静静的躺在停尸床上,一个完整的家从此破碎了,我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我一次次的抚摸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她们的脸是那样的安详,好像睡着了一样,我不停的呼喊他们姐妹俩的名字,可他们永远不会答应了。 于小敏,于二敏两姐妹的英雄事迹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及新闻媒体的关注,也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慰问,县委县政府专门颁发文件命名于小敏、于二敏为“舍己救人英雄小姐妹”荣誉称号,廊坊市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亲自到我们西洋疃村为我的女儿召开授予荣誉称号大会,并专门修建了展览馆,市委领导还在展览馆中为我的女儿分别题词:“当代英雄小姐妹”、“幼树参天”、“少年英雄精神永存”、“学习英雄小姐妹,做时代好少年”等,我和我们家也先后被廊坊市相关单位授予:“教子有方好母亲”、“好摇篮示范户”、“精神文明家庭”、“英雄的女儿,可敬的母亲”等荣誉称号。 感谢党和政府帮我度过一次又一次难关 党和各级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不仅挽救了我的生命更挽救了我们这个破碎的家,十几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关心着我们家,现在我家住的新房子就是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建起来的,2011年我的儿子腰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线瘫在了床上,得知我儿子的情况后,电视台的领导帮我联系了相关医院和专家,廊坊市政协吕炳素副主席、市红十字领导、县公安局副局长梁海波、县民政局、新镇党委政府及新镇派出所民警纷纷对我家伸出援手,帮我度过了又一次生活的难关。 18年了,我的两个可爱女儿为了救人永远的离开了,我为有这样的好女儿感到自豪,作为一位母亲同时失去两个至亲是多么的痛,可她们两姐妹舍己救人的精神真的让我感到骄傲,在此我代表我们全家向一直关心我们的领导和单位说一声:谢谢了!我会告诉子孙莫忘本,好好的工作,回报社会,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还会告慰天堂的两个女儿:“你们放心吧,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我们会好好的,妈妈想你们,妈妈永远爱你们。” ---此文由“英雄小姐妹”的母亲赵宝霞述,李雅辉整理撰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