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的储国恩
■采访对象 储国恩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1938年2月入党,历任文安县四区组织委员、区委书记、县委军事委员、县大队长。解放战争期间,储国恩先后担任津南支队长、二十一团团长,参加了解放保定、天津外围战役等战斗40多次,取得了辉煌战绩,受到渤海军区通令嘉奖。 (受访者:储国恩的女儿吴彤、外孙女崔梦洋) ■采访人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财政学08级 孟 适 ■采访感言 采访中,吴彤和崔梦洋翻开厚重的相册,向我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关于储国恩杀敌的英勇事迹,讲述着他跟妻子一生相濡以沫的感人故事。革命战争年代的大无畏精神与储国恩面对妻子、家人的似水柔情,完美地会聚一身,让我看到了一个铁血柔情的革命战士形象。
孟适(左一)与采访对象储国恩的女儿吴彤、外孙女崔梦洋合影。
储国恩一生戎马,战绩显赫,先后领导和参加了100多次战斗,二进苇塘、八打包运船、王各庄伏击战、夜袭安祖店、缴屯之战、小务村防御战……可谓身经百战。更令人惊奇的是,他在战斗中从未负过伤。在抗日战争中,当地的日本侵略者和伪军汉奸一提到他的名字就胆战心惊。
当年的英雄已经离我们远去,而关于他的故事,儿女们却都熟稔于心。今年初夏的一天,在储国恩的女儿吴彤和外孙女崔梦洋的讲述中,笔者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又带些浪漫色彩的年代。
姜庄子斧头战
“姜庄子斧头战”是储国恩领导的诸多战斗中的“代表作”。那是1942年初,正处在日本侵略者“五一大扫荡”的前夕,冀中地区抗日形势空前紧张。日寇不断对我八路军根据地进行蚕食和扫荡,集中在文安城内的日寇在主要交通要道上的澎耳湾、丰富店、王仙庄、于屯等村驻扎,妄图摧毁当地抗日政权,消灭抗日武装力量。 地处文安县东南的姜庄子一带是开展抗日工作基础较好的地方,群众抗日热情高涨,敌人把这里视为眼中钉。当时,储国恩领导的民兵武装估计到敌人可能进攻姜庄子一带,便发动群众坚壁清野,把粮食和牲口都藏起来,让群众有组织地转移,尽可能确保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果然,日寇于1942年2月8日在姜庄子修建了据点,大肆抢掠粮食和物资,打死打伤许多无辜群众。拔掉姜庄子据点的任务迫在眉睫。 当时的形势是敌明我暗、敌强我弱。姜庄子村东头据点里有近30名日军,配有3门大炮和几十把各类枪支;村西头炮楼驻扎着100多名伪军,军事力量也远远优于我们县大队。储国恩领导的县大队装备差、弹药少,想靠硬攻拿下鬼子据点根本不可能,只能智取。 1942年2月23日,储国恩召集突袭队员作战前动员。同志们一进屋,没有看到枪支弹药,看到的是一把把斧头。这就是智取的办法,不放一枪一弹,用斧头将敌人送上西天。大家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分组、埋伏、接应、甚至斧头的用法都提前设计好。为了争取伪军的支持,储国恩还只身前往伪军炮楼,向他们讲述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道理,深深触动了伪军的内心。
经过充分的准备,当晚趁着日本鬼子伙夫开门的时机,突袭队员们溜进了日寇据点。他们按照预先的计划安排行事,队员们用斧头杀鬼子,储国恩负责与司令官富腾交手。经过浴血奋战,最终县大队成功拔掉了姜庄子据点,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苇塘里的婚礼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下,储国恩还与妻子吴希演绎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1940年,储国恩与同是革命战士的吴希经战友介绍相识。“那时的储国恩30来岁,身材不高,很粗壮,穿着粗布大袄,头上系着白毛巾,不爱说话,可说起话来又很幽默。”吴希曾回忆两人初识时的情景。由于两人都奋战在抗日斗争第一线,接触比较频繁,储国恩用他特有的坚定、勇敢和智慧征服了吴希,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
但身为战士的他们要时刻听从党的指挥、服从党的安排。组织上将吴希调到其他地区工作,认识不足两年的他们面临分离的考验。接到调动通知后的吴希心情异常低落,考虑到斗争形势严峻,她怕耽误储国恩,于是写了封信向储国恩提出分手。储国恩收到信后没有丝毫犹豫便写了回信,信上只有6个字:“你不嫁,我不娶!”两人的恋情经过这次考验更加坚定了。
1943年7月,得到组织许可的储国恩提笔写下了他的“求婚信”,希望能够趁吴希到苇塘开会的空隙完成他们的婚事。收到信的吴希异常激动,安排好自己手头工作后,立即出发前往苇塘。
与此同时,储国恩也在绞尽脑汁为婚礼做着准备。在那个物资极度贫乏的年代,如何才能办一场婚礼?很简单,打胜仗!7月初的一场胜仗使得县大队缴获了敌人大量物资和供给,甚至还有香皂、花露水、仁丹、万金油等。同志们都开玩笑说:“小日本听说储队长要结婚,特意开着大船给他送贺礼来啦!”
1943年7月12日上午,众人期待中的婚礼在苇塘举行,100多位战友见证了他们的爱情。婚礼中没有结婚进行曲,有的是战友们共同演唱的国际歌;没有婚纱和礼服,有的是两身旧粗布裤褂;没有父母的贺词,有的是同志们最真挚美好的祝福。时任分区司令员的刘秉彦同志亲笔题写下贺词“高歌燕赵多豪壮,澎湃吴储苇塘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