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唐)玄奘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声色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垂,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恐惧,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大明咒,是无上咒、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无虚。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摩呵。 * 心经是佛经的总纲,阐明佛教引导人们解除人间烦恼、到达幸福彼岸,勤奋觉悟自修,追求欢乐人生。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浅释: 追求人生幸福的经要 观自在菩萨在追求人生幸福的深度体察中,发现我们人生的所有的一切,即这世界的本来,即“色、受、想、行、识”都是虚空的。 什么叫虚空呢?比方说,想象你在生人之前是什么样的,没有,相对你的人生的有,一切所有的,就是“没有”。没有生,没有死,没有脏,没有净,…,总之,什么都没有。 明了这一点,所谓的“追求人生幸福”,就是要回归本原,就是虚空,一切苦难等等本是虚空。 所以说幸福的秘决,就是:去吧,去吧,向着幸福,向着虚空,回到本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