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趴蹲儿礼赞 今天拿了一本文安的杂志《沃野》,读完后最大的困惑是文安的土在哪里,你不能从外面背来两筐头土就妄自称野,无野何来沃?我理解的文安文化她应该是扎根于文安这块土地,用这个地面长出的东西去表现我们文安人自己的喜怒哀乐思想感情,因此我想说我们文安不缺文化,缺的是文安,更不要说把文安和文化结合在一起的文安文化了,说白了文安文化没有骨气没有底气,多的是媚气,你媚气多了就离霉气不远了,很难走向全国得到别人的尊重认可。 我们仿佛只有依附于别人用过的意象,别人说过的话才能说话,而没有文安人自己的声音。比如《读泰山》,一个文安人可读的东西多了,一年到泰山去过几回,反成我活了多半辈了,也没钱去旅游,除了图片上见过,实地一回没见过,我永远不写也写不出来泰山。但为什么这么多人爱写泰山,无非是泰山孔子登过,帝王封过禅,文人墨客写过的多,因此你写来写去,无非是拾别人的一点碎片拼结而已。 我给大家推荐一种东西,趴趴蹲儿,只要你是文安人,对这种东西都不会太陌生,大伙有兴趣写写这种东西,今天我先写两句,算是抛砖引玉。你看人家有黄山松,有塔松,有胡杨林,有红柳,文安人为什么就不能写写自己的东西呢,我永远不服这个气也不认这个理,我知道,我所做的努力可能会招来一片骂声,淹没在唾沫里,但是出了文安,只要外面的人知道文安人一样东西,创造出一个文安的意象,我就知足了。 趴趴蹲儿一般生在大沟坡,马路旁甚至是马路上,哪里的土壤最贫瘠,什么酸土碱土姜屎狗子,哪里的土地最板结,什么车碾马踏,这么说吧,环境越恶劣,受到的打击挫折越大,趴趴蹲儿就越强大。你用手拔,使出吃奶的劲儿,经常是手被勒破了不见得拔得动,就是用锨铲也是累得满头大汗,但是一堆铲下来一般就可装半筐头。 我常常被这种草感动得唏嘘不已,它多么象我,多么象我们文安人呀。它没有高大伟岸的身躯,没有漂亮的外表,没有高贵的血统,除了在植物学大百科全书里在任何典籍任何杂志文学中都难以找到它的一丝影子,名别说是见于经传了,就是现在的当地的小孩们知道这种草的恐怕都不多了,总之一无是处。形容别的草一般用绿油油、芳草萋萋之类的有诗性让人浮想联翩的词,形容它,绞尽脑汁,和美沾点边儿的词都很难用在它身上,只能用灰头土脸、土头土脑之类的词。草本来就低贱,而它在草中是最低贱!它蹲着身子,尽量躲在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落,然而环境越恶劣受到的打击挫折越大命运对它越不公平它就越强大。我曾经拔下来仔细地观察过,这不是一棵草,这是一堆草,他们的根紧紧相连,手紧紧相牵,生存,活下来就是它们生活的全部!它们缩着身子是因为它们从不肯浪费一滴水一缕阳光一丝营养,没有一棵草想过要独占一滴水,没有一棵草想独吞所有的营养,所以大伙都有饭吃都有水喝,所以在最艰难的环境下它们不但活了下来而且活得那么强大! 我常想这样一句话:因为他们卑微所以他们高贵,因为他们渺小所以他们伟大!趴趴蹲身上所折射的这种精神不正我我们文安人乃至全国人民目前所正需要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