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髻山
位于北京平谷县境内西北隅的群山之中,因山的最高处有两个自然突起的岩峰,远望犹如古代女孩子头上梳的两个发髻,故名丫髻山,人们称之为“东山”,与妙峰山齐名。
庙会特色
庙会期间,方圆数百里的人们纷纷前来朝山进香,清 内务府照例派官员前来主持祭祀。在清朝中前期,丫髻山几乎成了皇家祭祀场所之一,康熙、乾隆曾多次亲临拜祭,雍正曾下旨每年拨款修缮,道光时曾制碑。庙会时,山上进香,山下表演。民间花会表演有开路、五虎棍、中幡、大鼓、 高跷等,还有各种民间善会和香会。丫髻山现存碑刻中,还有15座为各种善会所立。俗语说:“卢沟桥的狮子,丫髻山的碑。”丫髻山的碑绝大部分都是过去庙会祭祀时所立,上至皇帝,下到平民百姓,数也数不清,现存的只有清初至民国年间的几十座。
丫髻山庙会自1987年恢复以来,至今已经举办18届。每年接待游人达100多万人次。现在已经被确定为北京市 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宗教文化活动场所。2006年4月,作为北京市“人文奥运”文物保护项目之一的丫髻山文物建筑修缮修复工程竣工,这项总投资达到1000多万元的工程,修缮了紫霄宫、东大殿等建筑,再现丫髻山“康乾”恢宏壮阔之貌。 07丫髻山庙会主题是:人文奥运,和谐丫髻。庙会期间,各地游人不仅可以目睹修复一新的丫髻山 历史文化文物原貌,还可参观道教文化展,丫髻山历史文化展览。主办方将组织各地文化、文艺、体育、表演展示活动,包括马戏、杂技、儿童游乐等活动,组织各地游人游生态体验园,进 民俗旅游接待村,入民俗旅游接待户,吃农家饭,享农家乐趣。丫髻山庙会,再现古老庙会的历史风俗,让游客玩味无穷
亭堂殿阁
丫髻山分东、西两顶。东顶建有 玉皇阁,内奉玉皇大帝塑像;西顶建有碧霞元君祠,当地人称为娘娘庙。庙中铁瓦殿内奉有王二奶奶肖像。东西两顶之间建有三座大殿,称三皇殿。三皇殿右前方有钟楼;左则有鼓楼,与钟楼遥相对应。此外,山腰还建有许多亭堂 殿阁,如万寿亭、巡山庙、三官殿、菩萨殿、回香亭等。山上曾立有各朝代数不清的石碑,现存的只有清初至民国年间的几十座。 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二十举行庙会,商贾云集,南起天津保定,北起热河八沟(今承德),有成千上万人来此朝山进香,或作买卖,热闹非常。北京城里许多达官显贵、翎顶辉煌,乘坐肩舆,络绎于途。周围数百里 善男信女为了求祥祈福、求医得子,长途跋涉,不辞劳苦,来此朝顶进香。一些民间香会,也来献艺谢神,开路、中幡、五虎 少林棍、高跷、龙灯、狮子,边走边练,边表演。有的抬着“真灵”、“有求必应”、“保我赤子”等大匾去挂匾 还愿。山路两旁以施舍为目的的清茶老会、粥茶老会以及做买卖的摊床席棚栉次鳞比。到了晚上,山上还有“善人灯会”以小灯排成“ 碧霞元君”四字,给香客照明。远望满山灯火,恍如星斗,其盛况 不可言喻。山上康熙五十四年(1789年)碑文记载了这一盛况:“每岁 孟夏,四方人士会于此者,或辇纸帛,或舁香烛,拜叩登山,名为胜会,骈肩叠迹,不可胜计。其尤著者,山之阳向有一山善人灯会,其制以众小灯排成四字。每当日暮时,月色灯光辉映山谷,虽数里外犹隐隐可辨。”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1956年。 现在山下紫宵西宫尚有殿堂20余间。山上东西二顶 玉皇殿、 碧霞宫庙基,是用数万方巨石垒成的,工程浩瀚,令人惊叹。附近乡民对丫髻山庙会怀有极深的感情,他们注重的不是上庙烧香,而是当成 民俗文化,看戏、看杂技、看花会,买卖东西。1987年春天有八天办庙会,赶庙看热闹的达数十万人次,波及周围数县,这个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丫髻山庙会终于恢复了。过去庙会有句老话:“三山五顶供娘娘,唯有天泰供魔王。”
庙会活动
三山分别是京东平谷的丫髻山,京西门头沟的 妙峰山,石景山区西北部的天泰山,天泰山曾有座魔王殿,传说供奉的是清顺治帝的肉身,上世纪30年代,冯玉祥将军曾三次上山参观,后毁于战火。五顶是北京城区的东西南北中方向的五座娘娘庙。三山五顶供的都是道教的 碧霞元君,是一位民俗神,主要是求子求福。历史上天泰山和五顶等都曾有过丰富多彩的庙会活动。 在丫髻山山门前三皇殿东侧,有清朝 康熙皇帝题的《丫髻山玉皇阁碑记》,碑文写道:“距京师百里有山,曰丫髻,隶怀柔县。两峰高矗,望之如髻,故得是名。自元、明以来,号为 近畿福地。因上有碧霞元君之祠,是以每岁孟夏,四方之民会此祈祷者,骈肩叠迹,不可胜计。”丫髻山庙会的盛况可见一斑。丫髻山分东、西两顶。东顶建有玉皇阁,内奉玉皇大帝塑像;西顶建有碧霞元君祠,当地人称为娘娘庙。东西两顶之间建有三座大殿,称三皇殿。三皇殿右前方有钟楼;左侧有鼓楼,与钟楼遥相对应。
最大庙会
据《平谷县志》记载,丫髻山庙会为京东最大庙会,明嘉靖时即有,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明代以农历四月十八为进香日,会期5天,清初改为四月初一至四月二十,会期20天,是北京地区娘娘庙中最长的庙会,现在庙会为四月初一至初十。庙会期间,北京城内,大兴、通州、顺义、密云及河北省等方圆数百里的人们纷纷前来朝山进香,清内务府照例派官员前来主持祭祀。
“在清朝中前期,丫髻山几乎成了皇家祭祀场所之一,康熙、乾隆曾多次亲临拜祭,雍正曾下旨每年拨款修缮,道光时曾制碑。”原平谷党史办主任胡尔森介绍道。庙会时,山上进香,山下表演。民间花会表演有开路、五虎棍、中幡、大鼓、高跷等,还有各种民间善会和香会。丫髻山现存碑刻中,还有15座为各种善会所立。俗语说:“卢沟桥的狮子,丫髻山的碑。”丫髻山的碑绝大部分都是过去庙会祭祀时所立,上至皇帝,下到平民百姓,数也数不清,现存的只有清初至民国年间的几十座。 《绿谷》杂志编辑部编辑岳清禹的爷爷岳松曾就是当地龙灯会的会头,他记得小时候看爷爷扎龙头,带领会员一起舞龙。龙头是用竹子和布为材料,用麻绳扎紧,再用颜料画上龙的模样。一条龙需要十几个人配合,表演一般是两条龙一起,可以摆出很多造型。“不但要在山下表演,还得耍着龙上山,非常辛苦,但很好看。”岳清禹说。平谷地区至今还有中幡花会、狮子花会、十不闲花会、高跷花会等。过去丫髻山庙会最有名的善会为“一山善人”灯会。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京城德胜门内涤见胡同袁土库夫妇,捐募灯笼108盏,排列成“一山”二字,悬于娘娘顶上。后有人组建善人灯会,施舍灯笼,组成“善人”二字,与“一山”组成“一山善人”四字,远隔数里都清晰可见,成为丫髻山庙会最大看头。
现庙会正在举办中,日期 四月初一--------初十!欢迎论坛朋友来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