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安大众论坛 -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位招租
查看: 2205|回复: 3

“爹”“娘”称呼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4 20:49
  • 签到天数: 63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2-6-25 15: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地区农村对亲人的称呼也有些“变异”,比如:过去孩子们对父母普遍以“爹”“娘”称呼,朗朗上口,亲情浓厚。近年来,在农村仔细观察,80后出生的孩子几乎对父母都以“爸爸”“妈妈”称呼,是农村人的精神文明程度提高了?还是孩子们向往城市生活,追求城市文明的一种内在体现?

         “爹”、“娘”称呼的由来众说纷纭,但是我国北方一些地方一种远古的发自肺腑的对亲人的呼唤,叫起来让人“感动”、“心痛”。“爸爸”“妈妈”称呼听起来虽然“洋气”、“新潮”,但总感觉亲情味“欠浓厚”。加之目前一些孩子模仿电视里随意对父母以“老爸”、“老妈”称呼,随意性太大,“人情味”似乎大打折扣。

         任何一种称呼都不单单是文字和语音的问题,而是包含了各个民族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都在传承着人类的文明。一种称呼的消失,就意味着一种历史的终结、一种传统的消亡、一种文化的灭绝,甚至是一个民族的消失。如果不加以传承保护,任由一种又一种语言自然消失,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不断遭受损害,文化的丰富性逐渐萎缩,那么,人类就将生活在褪色的文明中,这将是整个人类的悲哀。

         称呼也是乡音。“乡音难改”,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眷恋着乡音,多少背井离乡的游子在异乡听到熟悉的乡音总是无比激动。乡音,或者方言,就是故土就是亲人,已然融进了人们的感情,如何割舍?
    尊重一种称呼而不忽视它的存在,也就等于尊重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当然也应该看做是对我们自身文化属性的尊重,更是对人类文化以及文明的尊重。笔者认为,应为民族“称呼”保留一定的空间,作为一种文化保护。
    (转自韩存瑞)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7-9 20:03
  • 签到天数: 114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2-6-25 15: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5-9-20 09:44
  • 签到天数: 393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6-25 21: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6-27 08: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omsenz Inc. ( 冀ICP备12019373号-1 ) 法律顾问:常全根律师

    GMT+8, 2025-2-25 12:45 , Processed in 0.05226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