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结论作出后能否再确认劳动关系 邹某在2010年7月16日向劳动行政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行政保障部门受理后于当日向邹某所在的单位A公司送达了限期举证通知书,A公司向劳动行政保障部门提交了异议书和两份证人证言,其举证材料并未否认与邹某存在劳动关系这一前提,劳动行政保障部门于2010年9月6日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书,A公司向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结果维持工伤认定。A公司不服于2010年12月22日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工伤认定决定。A公司于2011年1月10日提起民事诉讼,确认二者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同时申请行政诉讼案件中止审理。A公司的做法有无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一条规定“在诉讼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六)案件的审判须以相关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相关案件尚未审结的”。民事案件结果作为行政案件审理的依据时,行政案件先中止。这是民事和行政案件交叉时的一般处理原则。但劳动法第九条、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具有认定受到伤害的职工与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职权。因为工伤的主体是特定的,只能是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劳动关系的确定是工伤认定的前提,若不能确认劳动关系,则受伤职工所受的伤害就不能称之为工伤,只是一般人身伤害。笔者认为,用人单位在行政程序中未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这一前提提出异议和提供相关的证据,在此情形下,劳动行政保障部门根据申请提交的材料和其调查取得的相关证据认定工伤并送达后,用人单位已经放弃了对劳动关系提出异议的权利,不能在提起行政诉讼后再提起民事诉讼确认劳动关系,否则就是造成对诉讼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对受伤职工造成诉累。用人单位在作出工伤认定结论后要求确认劳动关系的主要目的是拖延时间,一审、二审下来大约就得一年的时间,这样受伤害职工的赔偿款迟迟拿不到手,不利于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如果在认定工伤后经民事审理不存在劳动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十九条“被告在行政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提供证据,原告依法应当提供而拒不提供的,在诉讼程序中,人民法院一般不予采纳”的规定,工伤行政确认案件亦不能就此撤销该工伤认定决定。因此,工伤结论作出之后,A公司不能就劳动关系是否存在再提起民事诉讼,行政案件不应当中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