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播报员 于 2012-9-4 15:47 编辑
在教学中加强德育 何万志 杨贺涛 孙同银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 务: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教学活动。所以, 学校要充分利用教学手段。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一、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列宁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 思想政治方向。”(《列宁论国民教育》第l0卜ll0 页)我们的教师是无产阶级先进的、有觉悟的一部 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教师要把自己的 教学活动同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联系起来,并向自 己提出伟大而艰巨的教育青年一代的任务。具备这 样的觉悟和意识,教师就能够运用教材中所蕴含的 历史人物、历史事物、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 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学校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他们的心理发 展处在一个半幼稚的时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 宣觉性和幼稚性等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因此,他 们的可塑性也较大。各种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都 可能在他们身上发拇?’rj.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呈现 出不稳定性和多向性 £们处在人生探索的关口处, 面临着种种严峻的人生课题:青春、理想、友谊、 爱情、事业、社会、祖国、人类……都需要他们正 确的认识,摆正位置,作出令人满意的答案:美与 丑、善与恶、真与般、荣与辱、生与死、享受与贡 献、权利和义务、个人和集体……都需要他们认真 地思考,从而校准人生的航标。 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所面临的这些人生重大问题 上,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帮助他们做出正确 的决择,为他们指出正确的方向。中小学课本,无 化定义科,途是理科, 自p 0岜函宿卞嚣口_,_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知识, 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正确认识人生的 意义和价值,进而牢固地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 三、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优秀品德的教育 对于这一点,著名德国资产阶级教育家赫尔巴 特有很精辟的论述:学校教育必须着重加强道德教 育和品格教育,而品格训练和道德教育。只有通过 教学才能进行,“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 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者人格教育) 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就 是我们经常说的“文以载道”。一个十九世纪资产阶 级教育家尚能如此,我们作为社会主义的人民教师 更应做到而且应该做得更好一些。因而教师要从学 科的特点出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利用 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积极进取、勤劳勇敢、团结互 助、珍惜时间、尊老爱幼等优良品质。 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 和优良学风的教育 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风发生在学习之中, 体现在学习全过程,和学习任务的完成紧密相连。 脱离学习过程无从谈学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 自己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科学施教的作用,影响和教 育学生;同时结合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不正确、不 科学的表现,及时进行指导、批评、帮助、纠正, 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学风。在这方面, 教师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条件,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其他任何人、任何手段都不能相比,更无法代替。 总之,教师要把德育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德育,培养能力.使学生 在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和谐、生动、活泼、主 动地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