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近乎勇 近日读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时,有了很多困惑,古人为什么把耻和勇联系在一起,耻到底是什么意思?仅仅是一种称为耻辱的心里活动、情感体验吗? 翻了翻手头的工具书,发现耻有好几种写法:恥、耻,从耳从心从止,别人的不同意见特别是尖锐的批评,穿过你的耳朵,穿过傲慢、偏见、自私、愚昧层层迷雾,进入到你的内心,落实你的行动,知道哪些事不可以做(止),哪些事必须做,哪些事是不余遗力必须做好,何止是一种耻辱,简单就是一种胆识、一种胸怀、一种气魄!直面人生是一种勇气,直面自己的缺点错误特别是在众人面前,在学识、地位比自己低的人面前,不是一种胆识胸怀气魄吗? 把耻作为一面放大镜,我们去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不是有了更多的启示吗?有的人放不下身段,不能耐深入民众,倾听百姓的心声,了解民生的疾苦,耻中的耳不是洗耳恭听,而是掩人耳目,瞒天过海,耻不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遮羞布了吗? 还有些人不是把耻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而是停留在口头上,君不见有些愤青抗日口号喊着震天响,不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事该做,哪些事必须做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当枪使,谁之耻辱? 空谈误国,愤青误国,知耻近乎勇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