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记者暗访"黑救护车":死人活人都拉 出意外不负责
3月12日,3辆停在成都天回镇某医院门口的汽车,上面写有“专业接送病人”。
一辆停在医院门口的汽车,挡风玻璃处有“专业接送病人”纸牌。
“黑救护车”内部有担架和氧气瓶。
没有资质、不具备硬软件条件,仍有不少“黑救护车”“蹲守”在医院门口拉患者,且生意兴隆。而这正是目前客观存在的救护队伍不足给了他们市场。有人说,他们扰乱了医疗市场,应予以打击;有人则说,他们填补了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部分空白。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监管部门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近日,市民刘先生拨打华西传媒呼叫中心96111反映,在成都天回镇某医院门外,有“黑救护车”成群出没,并漫天要价。在拉客时,“黑救护车”车主竟然声称,路上出了意外概不负责。
华西都市报记者连日暗访调查,揭开了这一灰色行业的神秘面纱:抓住正规120只接不送的空档,“黑救护车”死人活人都拉,每辆车最高可月入万余元。
A 报料
专门盯住大医院“黑救护车”死活都拉
3月10日,在天回镇某医院门口,市民刘先生被一辆金杯车车主拦住,并递给他一张名片。刘先生细看,名片上写着:专业接送病人,备有氧气、担架呼吸球囊吸痰器,可护送全国各地。“这不就是黑救护车么?”刘先生随即拨打96111向本报反映。
闵建(化名)曾在成都某大型三甲医院开了3年多救护车。他向记者透露,不单是他所在医院,全成都几家大型医院周边都有“黑救护车”盯着,他 们死人活人都拉,已形成一个灰色产业。他还亲眼看到,因为生命垂危的病人在接回家的途中断气,死者家属多次与“黑救护车”方产生纠纷。
B 调查
车上不配医护人员 声称出了意外概不负责
12日中午,记者来到天回镇这家医院。在离急诊室50米外,3辆金杯商务车因块头较大,在“野租儿”中格外扎眼。
在靠近公路一侧的一辆金杯车上,除驾驶室外,其他车窗都被窗帘遮得严严实实。一中年男子腿跷在方向盘上打瞌睡。在挡风玻璃左下角,贴有一张纸,上写:专业接送病人。
为一探车内究竟,记者以患者家属的身份上前搭讪。见来了生意,该男子顿时来了精神,“用车哇?从哪里到哪里嘛?”得知记者想从广汉拉人到天回镇该医院,他开价说:“给400元嘛,我们起价都是200元。”
见记者嫌贵,男子随即打开车门,“你看,车上氧气等急救设备都有,用我这车你也放心些噻。”
车内已仿照救护车进行了改装,备有两个氧气罐、一副担架。男子说,有一点得先说好,车上不配医护人员,“若病人在路上出现意外,我们概不负责”。
随后,记者又以同样理由找到另两辆金杯车的车主冯恺(化名),30多公里的路程,他开口便要价800元。
市场
正规救护车只接不送见缝插针 抢得市场
要价这么贵,有市场么?闵建说,他们的主要业务是长途转院,或将生命垂危的患者送回家。因为医院救护车有限,成都大多数医院的救护车只接不 送,如患者有转院需求,或者要把危重病人送回家,患者家属一时很难找到车。加上车上有氧气罐等急救设备,很多家属往往只能找他们。
昨日(13日)上午,在川大华西医院门外,记者目睹了“黑救护车”车主与一位患者家属讨价还价的场面。这位家属告诉记者,他岳母因脑血栓到华西医院医治,病情好转后,想找车送回新都。“不到20公里,他要价500元,太黑了。”
该患者家属说,原来叫过他们的车,找他们主要就是因为救护车内有一些简单的设备,“要稍微放心一些”。
昨日,冯恺向记者证实,他原是成都某医院护工,看到其中商机后,半年前成为了其中一员,主要跑川大华西医院和省医院,去天回镇那家医院相对较少。他自称有时候等一天都没客人,有时候则一天能拉好几个。
问题
硬软件差距过大患者权益难有保障
救护车属于特种车辆,通过查询卫生部门的管理规定,记者发现,活跃在成都各医院门前的“黑救护车”,远远没有达到接送和转运病人的标准。
相比正规的救护车,“黑救护车”离“专业”显然还差得很远。据成都市120指挥中心主任代斌介绍,就正规救护车而言,仅硬件配备,就在10 万元以上,“包括急救箱、氧气瓶、呼吸器、血糖仪、心电图机、气管插管包……”代斌说,此外,还配有医生、护士、担架、司机等至少4人,医生必须有3年以 上执业经历。
反观“黑救护车”,多数仅配备了氧气罐、担架等简单急救设备;而人力方面,有过护工经历的仅为少数。“因为软硬件的原因,如遇意外情况,患者很难得到相应的保障。”代斌说。
探索
凉山增加正规车辆黑救护车明显减少
昨日,四川省急救中心主任胡卫建在接受采访时说,“黑救护车”现象全国各地都有。“甚至还有克隆救护车,就连我们也不一定认得出来。”胡卫建说,经整治后,现在成都很多“黑救护车”都无明显标记,更隐蔽了。
胡卫建说,在这方面,凉山州120紧急救援中心在不断的探索中,已取得一定成效。凉山州120紧急救援中心柴主任说,他们通过不断增加救护 车,把患者从“黑救护车”手中争取过来。目前,该中心已增设了3台救护车专门负责患者长途转院。在车辆和人手充足的情况下,和患者达成协议,还可以送患 者。
“不说别的,车况也比黑救护车有保障嘛。”柴主任说,“黑救护车”的现象已明显得到遏制。
C 症结
急救队伍不好组建长途转送业务难开展
“凉山模式”在成都是否可行?代斌说,“黑救护车”的监管涉及运管、卫生、客运管理、交警等多部门。因为两地患者数量差异较大,这种方法只能起到一定效果,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有难度。
据代斌介绍,成都的正规救护车很多都在亏本,资金问题导致救护车的专业队伍不好组建。“又辛苦、风险又高,3年以上从业经历的医生,很多不愿从事120救护工作。”
此外,如政策放开允许长途转送患者,而对方出现意外,对方亲属不依不饶,这个就很难说清了。“因为卫生部门明确规定,医生在超出范围内行医属于非法行医。”代斌说。
D 声音
填补了部分空缺但是必须加强监管
胡卫建坦言,“黑救护车”不合法,但这类未取得合法资质的救护车,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公共服务的一些空缺。“必须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监管,以免患者的利益受损。”
此前,有专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建议,政府应大力发展和规范急救服务,不断完善医疗急救网络,加强对医疗急救行业的监管。在公立医院、急救中心救护车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考虑开放救护市场,让更多可靠的社会资本进入急救领域,使之成为正规急救的有益补充。
记者手记
救护资源不足催生“黑车”
正规的救护车和“黑救护车”孰优孰劣,一比便知,之所以“黑救护车”能见缝插针,说到底还是因为救护资源不足。“黑救护车”到底是补药还是毒药?相信相关部门能找到破题的办法。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NN105
(责任编辑:孙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