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飞侠马春芳 马春芳文安南关人,据村里健在的老人回忆说,这个人其貌不扬,尖嘴猴腮。村里有人问过他: “你跟谁学的把式呀!” 他总是憨憨一笑: “哪儿学过呀!咱连饭也吃不饱,学得什么把式呀!” “你练得哪门子功呀!” “什么功不功的,咱就是个子小,身子比一般人连利点儿!” 村里有人爬洼起得早,出了南关小白楼子,晨光中有人看到有一个黑点从一个城垛子上飞到另一个城垛子上。 文安洼是河北省七大洼之一,古属益津关,为北宋时期三关大将杨六郎驻守的三关之一,贯穿文安县北部的大清河,古称易水。自古这里尚武行侠,明朝出过震惊全国的刘六刘七大起义。清朝,文安县城南八里朱家务村,出过一代武林宗师董海川,自创八卦掌。 上山下乡那阵儿,天津来的上山下乡青年,自觉五大三粗的,又会两下子,碰见一个背着粪筐拾粪的老头,不服气,非要过两招不行。两招过去,这个小青年趴在地下就喊师傅。 文安县位于京津保三角地带,又有大清河联接津保,交通位置相当重要。加之这里洼淀成群,是华北地区重要的鱼米之乡。1942,文安洼大丰收,满眼望去都是金灿灿的水稻,当地人有“收了文安洼,粮食没人抓”之说。为了掠夺文安洼的粮食,日本人加大了对文安洼的讨伐(当地人的说法,应该为扫荡)。先后在大赵、嘭耳湾、姜庄子村修起了炮楼,在文安县南关修建了飞机场。每天一大群白脖儿(伪军,因脖子上围着一条白手巾,故当地人称为白脖儿)夹着一群日本人到处扫荡。每个炮楼架起一门山地炮,哪个村交水稻交得晚或不交就往哪个村开炮,弄得村村有哭声,家家有戴孝。日本人先后在大清河畔善事营村挑死了十几名身强力壮的青年,在文安洼深处叩岗村一个小场屋里用毒瓦斯熏死了几十名无辜的百姓。英勇的文安人民在文新大队的领导下,与日本人展开了殊死的战斗,取得姜庄子斧头战、打包船、夜袭左各庄等初步胜利,史称“文新三捷”。日本人为了加大对文安人民的统治。彻底打掉文安人民抗日的斗志,决定从日本本土调查过来一名武术高手。此人重二百多斤,在日本练过相扑,痴迷于中国武功,在来文安之前就听说过文安县出过八卦掌宗师董海川,到了文安县就成天嚷嚷着找文安武林高手比武,把一群白脖儿摔得筋断骨头折,哭爹喊娘。 这一天,日本人扫荡回来,抱着鸡,赶着羊,牵着牛,到东关“光头胡”家的饭店一顿生吃海猛。酒足饭饱之后,日本武士打着响嗝,随手叫过一个被他打得鼻青脸肿的白脖儿。白脖儿吓得腿直打哆嗦,连忙摆手: “太君的武术大大的好,摔跤的不要!” 日本武士“哈哈”狂笑着,拍了拍浓重的胸毛,从兜里取出一打大洋钱: “你的贴出告示,打我一拳”,说着一推大洋:“这个就是他的了!” 又从地上拿起半袋大洋:“把我打倒,这个就全是他的!” 白脖儿点头腰走出门口,扭头冲日本武士的方向啐了一口唾沫: “小日本子,真他妈不知道天高地厚,也不知道自己到了什么地方?!” 暗暗通知了马春芳。 比武场地设文安县东关城门洞子旁边,搭起一个简易的比武近擂台。人们有的划着船,有的骑着驴,早早地来到比武场地,真是人山人海。 日本武士光着膀子,腆着大肚子,示威似的走来走去。 几个不服气的文安的年轻人上了擂台,没几个照面,就被日本队武士从台上摔到擂台下,摔得脑浆崩裂。 这时从人群中闪出一个人来,短小精悍,飘到了擂台上。日本武士上下看了这个人几眼,嘴巴差点咧了后脑勺去了,伸出了大拇指,往上指了指: “董海川的,这个!” 又伸出了小拇指,往下指了指: “文安人的,这个!” 说着象一只狗熊似的,腆着大肚子,用他那肥厚的大手举起了这个文安人,举过了头顶,又重重地摔在擂台上,抬起他那狗熊似的大脚狠狠地向这个文安青年踩去!人们吓得用手捂住了眼,心想: “这下完了,这个青年要不得死多惨呀!” 日本武士一脚踩下去,文安人不见了。 文安人耍起阴阳八盘掌,上八盘,下八盘,左八盘,右八盘,日本武士的身旁到处是文安人的身影。只听这个文安人大吼一声: “这一掌是为善来营死难的同胞打的!” 日本武士口吐鲜血。 “这一掌是为文安洼东叩被你们毒死的乡亲们打的!” 日本武士后退了两步。 “这一掌是为刚才惨死你手下的文安人打的!” 二百多斤的日本武士飞起来,皮球似的大脑袋重重的摔在文安城城门洞子上,鲜血顺着文安两个大字淌下来。 远处传来大清河雷鸣般的涛声。 醒过神来的日本人开枪了,子弟象蝗虫一样向青年射过来。只见这个文安人纵身跳上城墙,子弹打在城墙上冒着火星。文安人纵身跳下城墙,钻入苇子地不见了。 此人正是文安飞侠马春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