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后,我回乡务农,在村里任大队理论辅导员、团支部副书记、通讯员。1976年秋季,廊坊日报社和县委宣传部举办通讯员培训班。村里推荐我参加培训。我骑着自行车到大柳河公社常久村大队参加培训。在那里培训半个月,每天都是上午学习,下午劳动。由廊坊日报社群工科的负责人李吉祥老师和县委宣传部的王信余、郑志礼等同志给我们讲一些写作的基础知识及亲身体会。以后,分组到本县各地实地采访写作,我们又骑上自行车先到了龙街公社,再分小组到岳辛庄村,后又骑自行车到了高头公社,在分小组到东洋坦村。记得在由龙街去高头的路上,伙伴们骑着自行车,带着行李,一路上有说有笑,神气十足。可是到了龙街公社天已经黑了,公社的食堂里已经没有饭了,那时不像现在这样,外面有的是饭店,(当时除了供销社商店,没有任何店铺)领导只好请求伙房大师傅给我们贴了一锅小舌头似的高粱面饼子,一人分给一个,吃进肚子里,那儿也不到那,就这样暗休了。 从此,我当上了报社通讯员,就经常给报社、电台写稿。我写的稿件,多次被廊坊日报、廊坊电台及我县有线广播站采纳。粉碎“四人帮”后我写的理论文章发表在《廊坊日报》上。第二年冬天,我又骑自行车沿着大清河畔,行程近百里到新镇公社参加通讯员培训。1978年1月,由于我在通讯报道工作中成绩突出,受到县政府的表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