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安大众论坛 -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位招租
查看: 3807|回复: 1

智慧教育文化的修习 (刘战魁 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4-19 10: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智慧教育文化的修习
                                        作者:刘战魁    
  
              内求现智的教育之本    智慧文化这样修习
  

        
  内求现智的教育之本
  
  内求的定义是怎样的?如果站在根本智慧的层面上看内求,那么内求就是克除我执的过程。
  
  我执有两种:人我执和法我执。人需要破除我执,就需要熄灭贪嗔痴慢疑等见思惑的一切思想意识的活动内容,是从意识活动的内容上用功夫的过程。也就是说,人在因满足感官功能的需求所引起的心意活动这个层面上,做起心动念的功夫内容,观察念头的起源处所,及其生与灭的循环过程,那个就叫根本的内求。因为念头既是意识活动的内容,又是意识运动的过程,它本身既是本体的属性,又是个体的特征。
  
  你们都要学会研究它才行,研究并践行它才叫智慧的内求。从这个根本的智慧层面上来看,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都叫外求法,包括很多的养生保健方面的锻炼法一样,基本上都是属于外求的锻炼内容。当然,如果站在普及的健身锻炼活动层面上来定义内求的内涵,那么内求就是以陶冶性情、涵养道德和练养五脏六腑为中心,以形体锻炼为辅助的内容。而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各种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都与内求锻炼法、内求智慧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现今的人类社会中,能够认识到对人这个生命存在最有意义、最根本、最彻底、最完全、最智慧的健身法,就是践行见证觉悟智慧的内求法。这个内容在佛学文化中主要是通过《华严经》来展开论述的。而这个内容在道文化里,老子只用了几句话来表达:“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其实,这几句话的本质内涵与根本要求就是让人做到“知止不殆”。
  
  这种智慧内求法,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一切文化现象的起源与根本,是最本质的东西。这种智慧内求法诞生了人类智慧性的传承教育体系和现存的一切文明文化,以及科技文化成果。在人类的智慧传承教育古文化的体系中,有古智慧经典、古智慧宗教,包括最原始的、带有智慧性内涵意义的巫等。
  
  智慧传承教育文化中的本质内涵是:智慧的教育性是人类一切文化之本,无论是自然科学的文化,还是社会科学的文化,以及民族的、民俗的文化等等;智慧,则是人类有史以来产生一切文明文化之根;传承,即是将智慧转化为文明文化和科技文化现象的方式方法的具体内容和过程。         
  智慧文化这样修习
  
  有同学问,对于这些修身养性的智慧教育文化应该怎么去学习,那就可以学习我们讲的《智慧书》。大家可以以对这些智慧传承教育文化的理论学习为主,以其他老师讲的内容为辅,来全面提高自己在修养身心方面的文化素养,建立起智慧整体的参照系内容和灵活无碍的智慧辩证思维参照模式。
  
  我讲的是修养意识里面的具体下手法,而其他老师的东西很多是对生理活动、对练气活动、对生命活动认识的一些基础理论。当然,我们现代版的智慧传承教育理论也是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是通过自身的实践而证明了的内容。
  
  现在社会上比较流行的关于修行方面的著作,有南怀瑾先生讲的内容,还有奥修讲的内容,这些理论内容是可以帮助我们扩大自己修养身心的知识面的。在奥修的很多讲话中,含有很多辩证的道理在其中,我们大家得学习他的辩证思想。南老对佛学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而且对道学、对易学、对儒学的认识也都是比较广泛的。庞明老师建立了一套现代的科学性健身文化的理论体系,其中有很多关于改变身心健康的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以上这几位老师的文化都非常好,这些文化的性质与我们现在倡导的智慧教育文化、智慧传承教育的内涵有共通性,但也不完全一样。当然,这些内容都是需要我们大家去学习的。
  
  大家学习这些老师们的著作,都要围绕我们讲的《智慧书》等书的内容来展开,那对你们的成长才是有帮助的。因为《智慧书》里的内容是帮助现代修身养性之人成长的下手法,是属于智慧传承教育文化的范畴。不是因为我讲的这些内容好,而是讲的这些理论符合自然道德观,同时其中也讲了很多理论联系实践的下手法,而且书中的内容都是比较实用的,能指导你们在实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去运用意识、去修正意识,从理论上入手,从行住坐卧的日常生活当中下手。
  
  现在社会上有些老师的理论中也讲了很多例子,那都是为了立论的需要,是为他自身所讲的理论作基础的,像这样的理论是属于知识性、理论性的文化教育的范畴。而我在讲课的过程中所列举的这些例子,都是为了如何在实际的生活中真正做到智慧修证的教育下手法,这可是不一样的。我们所要讲的古智慧经典,比如《金刚经》、《道德经》和《薄伽梵歌》等内容,这些古经典都是属于智慧教育文化的范畴,都具有智慧的传承性。大家应该注意这其中的差别——文化教育的范畴与智慧教育文化的范畴,别混淆了,别把它们认识反了!
  
  我们讲的下手法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关于在生活中如何做人的内容;另一个方面的内容,是讲的棒喝开慧的下手法。大家学习智慧传承的修养理论,践行这样教育性的理论,其目的就是完美身心,开发根本智慧。开始时你们可能出现一窍不通的现象,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像个糊涂虫一样,觉得不容易理解,还会怀疑像这样做可能完美身心吗?可是,只要你们能够静下心来,安安静静地进入到学做一个智慧的人的教育理论之中,那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你们是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的。
  
  可能你们会想,那怎么做才可能开智明慧呢?关于这个内容,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按照自己所学的内容去做即可。所以大家可以把刚才所提到的我们的讲课内容等等这些理论学懂,在学懂、学透的同时,自己就会在修身实证中、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行的意识修养中,自觉地把这些所学的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可能给自己奠定好基础,为棒喝开悟创造条件、做好准备。大家应该明白,我现在所讲的这些下手法,都是帮助你们在当下进入的教育法。
  
  什么是下手法?下手法是指人在现实的生活中践行智慧的具体教育法,是关于理论与实践如何结合的具体内容。它包括人的心理与生理方面的内容,是指通过践行的整合而瞬间进入智慧境界的传承教育法。我讲的这些传承性的教育理论,是为你们渐修与顿悟做准备的,即是为开智慧奠定基础的。
  
  你们当中现在虽然已经有不少人开了脑中心的智慧玄关窍,但开了也是个“瘸子”。为什么开了也是“瘸子”呢?因为你们根本就不懂得修证智慧的理论内容,也不懂得自己该如何去修。人家过去修佛的人,专业地修了几十年,有很多的理都学懂了、也学通了,就缺那么一下——打开;而你们不是的,你们首先是被稀里糊涂地打开了,不仅不懂修炼,而且人的思维参照模式还是非常固执僵化的,参照系也没有变换过来。你们还不是属于获得了智慧身,还不属于智慧法门。你们需要跟着老师的屁股后面转,来学习那些未学习、未践行的基础课程,需要与老师同心同德。大家得是一个心才行。如果在我们之间变成了若干种心,那就有麻烦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开了也就相当于没有开,知道吗?
  
  你们需要把这些理论学好,并用于指导自己的生命活动实践。这叫什么?理入。当然把这些内容做好了,也只是下手法中的一部分内容。还有哪部分内容?那就是通过棒喝顿悟。
  
  践行就是把理入的内容与行入的过程结合起来,来改变意识,开阔胸怀。在践行的过程中,需要逐渐提高,去践证道的体性,践证道的体用一如之性。当然,这就需要我们从理上把“自我”认识清楚,从理论知识的层面把它认识清楚。认识清楚了以后怎么办?行当下放下的功夫。你们需要花数十年的时间来磨这一剑。
  
  在修养意识的过程中,主动去培养自己的警觉智能思维模式,这就是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学会做人的具体要求。不能像有的同学一样,你说她一下,心里面就气得鼓鼓的,想“又是谁告我状了”。大家现在就是喜欢随缘行,但是境界却不符合随缘行的要求。不喜欢报怨行,那你们也就更不可能践证明白无所求行和称法行的涵义了。
  
  报怨行也得做,随缘行也得做,无所求行也得做,称法行也得做。当你通过践证达到了觉悟智慧的高度,那么四行就是一行,就是自然而然地应对。你怎么去做呢?你得要从理上入,理上入就是把我讲话的内容都学好。但是如果你们坠入那些空洞的、华而不实的理论之中,那就没人能指导你了。就像现在社会上的那些自以为是的修道者、学佛者一样,他们会觉得道学或佛学中的内容都很完美,并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个完美的观念当作了自己要追求的对象,那就偏了。因为方向不对,目的不对,那是外求了。
  
  我们学了这些理,就需要会用所学之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行动上把这个理融为一体,这样就变成了法。人只要在实际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去践行,践证到一点,人的思想境界和胸怀就会宽阔一点。像这样积少成多,到一定的境界,那个时候悟道也就是一悟即觉。你们现在开的还是个半边窍,思维可以走向整体,可是你们知识层面不够,做人的知识层面不够,对生命理解的知识层面不够,所以还需要大家去做“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功夫。
  
  你们得理解我刚才讲的内容,以庞老师讲的大专教材作为基础理论知识,以南老和奥修讲的内容来扩展你们的知识面。为什么在这里没有提到古文方面的修行理论呢?因为古文的东西不好懂,不仅如此,而且在关键处大多写得比较隐晦,依大家目前的修炼水平来看,也无法判断那些古修行理论的真伪。我们以后还会把中国优秀的古经典翻译并释义出来,以方便指导大家学习与践行。
  
  希望大家在学这些内容的时候,不要执著其中的文字境界,要知道学习这些东西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讲课内容,从而为自己的践行服务的。因为我们的讲话是在生活的这个层面上来展示生命活动内容的,这句话涵盖的意义是很关键的。你们要好好记住这几句话,在生活这个层面展现出生命的真义,这些下手法的内容和生命活动的内容才能和合在一起。
  
  希望你们不断地学习,理论需要在脑子里一遍遍地过,并在生活中去反复实践这些理论,直至见证觉悟智慧。
  
  (全文结束!)

转载于:
http://www.yjjywh.com/bbs/read.php?tid=6829
              智慧教育文化  读书论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0-16 20:52
  • 签到天数: 14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7-18 13: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omsenz Inc. ( 冀ICP备12019373号-1 ) 法律顾问:常全根律师

    GMT+8, 2024-11-28 04:44 , Processed in 0.05016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