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当然是有差别的,所以孩子以后的发展道路也是不同的。孩子不论走什么路,都与父母当年的教育脱离不了关系。
当中国高中生还在父母庇佑下“一心只读圣贤书”时,美国的同龄孩子可能已经在家打理家务,出门环游世界了。一位中国家庭在孩子高一时接待了一名美国高中女生,在这名高中女生身上,中国妈妈不仅看到中美教育方式的差距,还从中看到两国孩子在未来的竞争力上的差距。本文为这位中国妈妈在外滩教育发表的自述,以下为文章原文。
去年,孩子高一的时候我们有幸接待了一位美国私立高中的同龄女孩,共同生活了一周。零距离的接触,让我从中美两个同龄女孩子身上看到了很多不同之处,感慨万千!
来中国游学的这十几位孩子都是来自country day(孩子们习惯翻译为国日中学)学校,据说这个学校全部费用来自于富豪们的捐助,只收合符条件的孩子,是标准的贵族子弟学校。
在经过若干个表格的事无巨细的项目填写(细致到父母的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和层层审核后,我家被确定负责接待其中一位女孩子。
一、赞美
第一次见到这位女孩子,个子比我孩子高出一个头,瘦削高挑,皮肤白皙,脸上露着真挚的微笑,非常动人。
记得第一顿早餐我准备的是扬州的包子和小馄饨,孩子们吃的很开心,美国孩子也使用筷子,说是为了入乡随俗特地学习的。在用餐尾声时,美国女孩跟我说:“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早餐,非常谢谢您!”
这个孩子这么会赞美别人,我第一次被惊到了。给我孩子做了十几年的饭菜,也没听到啥赞誉的话。被赞美的感觉的确非常美妙,一下子就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不少。
二、习惯
晚餐,我做了我最拿手的西红柿炒鸡蛋、糖醋排骨等三菜一汤,我们边吃边聊,非常开心。吃完饭,两个孩子依旧在聊天,我开始收拾碗筷,美国女孩连忙站起来对我说:“Can I help you?”我第二次吃了一惊,看着这个孩子真诚地样子,我连忙说:“不用了,你们聊。”
我的孩子看着我忙碌了十几年都习惯了,基本是熟视无睹。而美国女孩能为对方着想,瞬间做出本能的反应,从中可以看出是习惯使然。
三、作业5小时
第二天以后,大家就比较熟悉了,所以一般想问啥就问了。我看到美国女孩子的护照已经很破旧了,就很好奇地问:“你走过了哪些国家?”
美国女孩的回答让我第三次被惊到了:“这是我的第三本护照,大概走过了30多个国家。”
看着我惊诧的表情,她解释说:“一般假期,我们学校都组织同学出去游学。这次是第一次到中国,主要去上海、南京、北京和西安。”
这四个城市是家长和老师们精心挑选出来的,基本代表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我在暗自佩服的同时不由得发问:“你们这样周游世界,学习怎么办?”要知道我们的孩子寒暑假几乎都奔波在各培训点啊。
美国女孩看着我孩子一脸的羡慕说:“我们平时的学习任务很重的,每天回家的作业量是5小时。”就这个5小时把我丫头给震住了。
在聊到业余生活时,我了解到美国女孩家庭的基本情况:爸爸在自己的企业工作;妈妈基本是家庭主妇,不上班,但是美国女孩强调她的妈妈很辛苦,要负责家里的日常生活、草地、游泳池和直升机的日常养护;哥哥负责洗碗和协助妈妈搞卫生;她则是负责家里两条狗和三只猫的衣食起居。
一家人各负其责,井井有条。我们家是爸爸、妈妈要上班,妈妈还要负责全家的生活,孩子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管学习。在对家庭义务和责任方面明显地我们差距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