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安大众论坛 -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位招租
查看: 1238|回复: 0

来,让我们一起走向幸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31 20:27
  • 签到天数: 195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8-3 19: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刘翔平
        我们越来越重视幸福。那么,什么才是真的幸福?经济发展了,手中有钱了,人们自然就感受到幸福了吗?并非如此。
      先来看一个故事。宁静的夏日海滩上,一个印第安长者边晒太阳,边哼着歌编织草帽。一位美国商人想买他手中的草帽,问多少钱一个,长者回答5美元。过了一个星期,这位美国商人回来了:你的草帽很受欢迎,我要订100个,多少钱?长者迟疑了一下,说,那就每个10美元吧。商人很惊讶,为什么买得多反而贵了?长者说:我编1顶草帽是一种享乐,而你让我编100个,我要赶时间,受累,精神上痛苦,所以,你必须付给我更多,以弥补我失去的精神快乐。
      在我国云南丽江,也有这样一位老太太,她经营一家茶馆,生意很好,但她每天只接待一定数量的客人。她说,和天南地北的客人聊天是她开心的事,可人多了会很累,所以不接待。在赚钱与快乐之间,她选择快乐。
      这两位长者无疑是懂生活的智者。他们告诉我们,良好的情绪体验和对生活的满意感比金钱更有价值。
      现代心理学认为,美好生活,实质是一种“热爱自己”的生活。
      传统观念对于幸福的理解较为简单,认为有钱就是幸福。在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阶段,这种幸福观是有道理的。而当有一些钱后,人们最初是会感觉到幸福的,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发现,单纯的金钱买不来幸福。现代幸福感的建立正是随着对于金钱幸福观的批判开始的。
      过去,世界各国都采纳以GDP衡量一国贫富的方法,现在已受到广泛质疑。比起一百年前,现在人类的平均寿命从四十七岁增至七十七岁,财富则翻了几番。以美国为例,和上世纪六十年代比较,家庭平均购买力如今已增两倍,但幸福指数只增加了一点点。我们现在的物质条件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好得多,但感到快乐的人口比例却有减无增。人类并没有因为寿命增长、财富变多而变得更快乐。
      上世纪六十年代,非洲小国不丹就制定了一套“全国快乐指数”,以此衡量和指导国家发展。它包括四个指标: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并公平分配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促进文化发展;创立良好的治国之道。在这些原则指导下,不丹人并不过分看重GDP的增长。虽然不丹72%的国土面积由森林覆盖,并且其中大部分保持原始状态,具备良好的旅游业发展潜力,但他们却对发展旅游业并不热衷,不鼓励甚至限制大批游客的到来。为什么?原因就在于,这个国家的国民对自己家园自然环境的重视甚于游客兜里的外汇。
      社会财富永远是获取幸福感的手段,只有幸福才是生活目的本身,在有限的一生中,这种自足其性、生活惬意和无忧无虑,一定是人们心中向往的理想状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omsenz Inc. ( 冀ICP备12019373号-1 ) 法律顾问:常全根律师

    GMT+8, 2024-11-14 09:19 , Processed in 0.04348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