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安大众论坛 -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位招租
查看: 61775|回复: 0

“座山雕”轶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8-2 13:05: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座山雕” 轶事
    文/冯秉顼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八个样板戏走红。京剧 《智取威虎山》 中的那个土匪魁首 “座山雕” 可谓是一个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影响悠久的艺术经典。这个曾被毛泽东主席和 广大观众充分肯定的反面角色, 就是由在我国梨园界颇有影响的京剧大师贺永华扮演。正因为贺永华扮演了 “座山雕” 这个角色, 曾名噪一时, 誉满全国, 成为当时戏剧舞台上的著名人物。

                               一
    贺永华又名贺文滨, 1922 年出生于文安县周各庄村,兄弟四人, 他排行第二。其 祖 上 为当地望族,诗书之家。曾 祖 乃 前清举人, 祖父为秀才,以 教 私 塾为业。 到了父亲这一代, 家庭已败落。 贺幼年家贫难以维生, 父亲外出拉洋车卖苦力, 母亲除操持家务外, 常常给人洗衣和缝补, 挣几个零钱, 以贴家用。由于家贫, 贺永华只断断续续上过三年小学, 但自幼聪明伶俐, 好学上进。周各庄位于文安县城的西北部,当时是文化生活很活跃的地方。每逢年节, 这里不仅要搞社火, 而且要演大戏, 从正月初二, 一直唱到十五。一直盛行的是蹦蹦戏和河北梆子, 这些戏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在小永华的心中简直成了神话般的世界。舞台上五颜六色的服饰, 人物的各种扮相, “咿咿呀呀” 的唱腔以及演员诙谐逗趣的作态, 都使他小小年纪看得如痴如醉。回到家里又是唱又是扭, 摹仿得极有神韵。贺永华十岁那年, 保定的一个戏班子到本地演出, 一个姓李的班主看到贺永华长相俊俏, 两眼有神, 嗓声宽厚洪亮, 而且身手不凡, 连连慨叹说 “好一个天生的戏子!” 演出结束时, 姓李的班主找到贺永华家, 要带他跟戏班走, 家人不肯, 李班主抱憾离去。贺永华学戏心切, 通过苦苦哀求, 父母终于同意他外出学戏, 于是十一岁这年, 经人介绍, 和后来成为文武名丑的张春华一起拜郭少安为师。 郭少安当时是名震剧坛的人物。 贺永华拜师学艺后, 由于聪明好学, 不怕吃苦, 很受师傅赏识。贺永华非常重视练就一身过硬的功夫,因为没有过硬的功夫,作起戏来就不会干净利落, 也就不可能创造出艺术的美来。开始练小花脸的 “矮子功” , 半蹲在一块砖上, 腆着胸脯、 挺着腰板、 缩着肚子、 翻着屁股蛋、 夹着膀子、 收着胳膊时, 浑身纹丝不动, 一蹲就是一炷香的功夫。走起路来, 要四平八稳, 不准有一点摇晃, 脚底下要轻捷灵快, 不能有一点声儿。为了检验走的稳不稳, 还要端上一个盛满水的大碗, 走上几圈, 碗里的水要一滴不洒。若是洒了, 就说明功夫不到家。贺永华把练走矮子看成是一大基本功, 每天苦练, 动作十分到位。通过学戏演戏生涯, 他十三岁便崭露头角。这一年随戏班曾来到大围河为父老乡亲献礼。他的出神入化的演出, 轰动了十里八乡, 一时传为佳话。

                             二
    十五岁时, 贺永华与师兄弟带艺同入天津稽古社京剧科班, 在那里度过了五年半难熬的时光。在科班里, 向贺永华授艺的是当时的京剧名家韩富信。韩富信教徒认真, 一丝不苟, 不善言笑, 有 “铁面包公” 之称, 有一套严格的训练方法。与贺永华见面后的第一句话就说 “娃娃, 学戏可要挨打受气哩, 你不怕?” 贺永华回答 “只要让我学戏, 吃多大的苦都值。” 据老年人回忆, 当时在稽古社学戏的童子共有十六人, 其中七人中途辍艺。剩下的都受了不少苦, 比如练 “朝天蹬” 板腿一次就得连续四十分钟, “拉山膀” 一次就得耗半个小时, 似泥塑, 如木雕, 一动都不准动, 若坚持不住, 稍微动一动, 韩先生的手中的鞭子就会毫不留情得抽下来。严师出高徒, 贺永华的许多 “绝活” 、 “硬功” 就是在韩先生培养下苦练出来的。他一生深深的感念这位恩师, 对其不到半百就离世十分惋惜。同时, 他还得到了京剧一代宗师, 大名鼎鼎的尚和玉先生的亲授。尚先生不仅练就了唱、 念、 做、 打一身硬功夫, 而且善于根据剧情进行表演, 深得观众喜爱, 当时与杨小楼齐名。贺永华相当崇拜尚派艺术, 尚和玉也挺喜欢贺永华的艺术天分和潜质。后经贺永华的启蒙老师郭少安的牵线搭桥, 贺永华成为尚派传人, 不离尚和玉左右。贺永华因基础好,功底深厚, 又有高师点传, 如鱼得水, 加上天资聪颖, 悟性强, 接受的快,只消两年多功夫, 深得尚派的真传和精髓, 成为公认的尚派继承者。得到尚和玉的格外器重, 手把手, 一招一式细致入微的先后传授了 《芦花荡》、《铁笼山》、《艳阳楼》、《四平山》 等, 而且不顾古稀之龄, 亲自登台示范表演《艳阳楼》。由于师徒共同努力, 使这些尚派名剧能一脉相传而不失真。
    贺永华谦虚好学, 不耻下问, 自知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在稽古社坐科期间, 他遍访名师, 虚心求教, 铜锤和架子都学, 随叶德风习文戏, 跟程永龙学 《九江口》 等架子戏。《大探二》、《武文华》、《通天犀》 一类文武重头戏他都演, 同时还排演过 《逼宫》 之类曹操白脸戏和尚派剧目 《窃兵符》 等。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 在天津时, 贺永华还得过 “十全大净” 金少山的指教。当时韩富信先生将贺永华介绍给金少山, 让他叫金大爷。这位红极一时的名净没有一点架子, 有件事, 是贺永华终生难忘的。有天早晨, 在天津街头, 贺永华和小伙伴儿们匆匆赶路去练功, 正巧和托着鸟笼溜达的金少山迎面相遇, 他便上前恭敬地带头叫 “金大爷好!”“好!吃早点了吗?” 金少山笑着应声, 关切的问。当知道孩子们还没吃饭, 金少山随即朗声道: “来, 跟我到 ‘万顺成’ 点心馆。” 当孩子们围桌坐定, 金少山要来了豆浆、 油条和煎饼, 大伙儿边吃边聊。他问贺永华: “你知道猪后腿的上半截叫什么吗?” 贺永华不理解金少山这是为什么, 眨巴着眼睛望着他, 楞了一会儿回答道: “那叫肘子!” 金少山接着说起来: “肘子和演戏有关系。 ” 贺永华更纳闷了, 肘子怎么和演戏挂上钩了呢? 正在迷惑不解时。金少山又说道: “肘子要是用酱油做出来的, 叫红焖肘子;要是用花椒、 盐水煮出来的, 晾凉了, 凝成冻儿, 那叫水晶肘子。同是肘子, 做法不同, 就不能一个味儿!”
    贺永华听到这儿才明白了, 原来金少山在借肘子说戏呢!金少山的意思是说: 不同的戏不能一个味儿, 不同的人物不能一个味儿。演员要演出戏的区别, 演出人物的性格来。金少山见孩子们吃的高兴, 去帐台付了款, 又到桌前和大家辞别: “我先走一步, 你们慢慢吃, 完了好好练功去。”这次接触金少山使贺永华受益匪浅,明白了艺术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 演戏要避免 “一道汤” 。这让他一辈子铭感肺腑。十八岁那年, 贺永华倒嗓, 从此就不再唱铜锤, 专演架子花脸和武戏。他二十岁出科, 由韩富信先生把场, 公演于天津中国大戏院, 由于名师点传, 加上数年刻苦锤磨, 功底扎实, 起点甚高, 一炮打响, 颇获好评,从此在剧坛取得了一席之地。

                              三
    贺永华出科后, 首先回到启蒙老师郭少安那里, 搭班唱戏。作为架子花脸, 他以念白与做工见长。以鼻音取胜, 犹能以 “哇呀” 一啸而震人,使人有像坐在海浪颠簸的船里身子一起一落之感。念白之清真雅正, 低语平叙之中必有一二字陡然巨响, 如晨钟一样, 令人吃惊。如一峰突起,平中见奇。 唱腔也极响脆, 字正腔圆。 他功架漂亮, 演技娴熟, 身段潇洒,亮相如塑, 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在 《西歧州》 中扮演的架子花脸韩昌, 仅勾画的脸谱, 一出场就获得 “满堂彩” , 故有 “活韩昌” 之美称。《下河东》 里的欧阳方, 抹粉脸上场, 演的惟妙惟肖, 发出一声, 作一姿态, 观众无不同声叫绝。
    二十二岁时, 贺永华离开郭家, 辗转青岛、 德州、 徐州一带演出。1945 年后, 他与李少春及四小名旦的李世芳等搭班演出于北京、 天津、济南、 烟台等地。贺永华练就了一身的好功夫。有一次, 在天津与李少春等同台演出《艳阳楼》。这是一出以花蓬春为主角的水浒戏, 花蓬春由李少春扮演,贺永华扮演剧中的武花脸高登。 俗话说: “长在北京, 成在天津。 ” 也就是说天津的观众口味高, 鉴赏能力强, 让他们叫好可不容易。高登的身段是极其费力的, 但是贺永华却演得紧凑有力, 愈到后来愈是精彩, 动作敏捷叱咤生风, 别人演出这个剧的时候, 往往没到结尾就筋疲力尽了,可是他演出这个剧的时候却举重如轻, 精神一贯到底, 一直到终场无懈可击。他的动作如电闪风驰, 使人看去眼花缭乱, 载歌载舞, 精美极了。所以观众掌声雷动, 连连叫好, 都乐意看他的戏, 百看不厌。新中国成立前夕, 贺永华首演于上海, 在天蟾舞台演出《艳阳楼》、《铁笼山》、《九江口》 等剧目, 颇为惊人。他 “倒仓 “之后, 铜锤不能演了,但何永华细心研究了前辈花脸演员的长处, 吸取他们咬字上的有力、 行腔上的气势大、 抑扬顿挫强烈、 色彩比较浓烈等特点, 学习了所谓 “黄钟大吕之音” , 做到了气足发音洪亮, 咬字喷口有力, 气断意不断, 特别是“炸音” 用得恰到好处, 加重了语气, 加重了气势, 利用倒仓之后沙哑的嗓子, 创造了苍劲强烈、 韵味醇美的独特唱腔, 加上优美灵活的武打动作, 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场场座位爆满。上海演出不久, 贺永华加入了江苏京剧团, 后被十分爱才和懂行的吴石坚发现, 又经他师叔, 著名武生李盛斌在周信芳面前极力推荐,于 1953 年被调入华东实验京剧团, 从而迁居上海。二年后, 他所在的团和人民京剧团, 后又吸纳新民京剧团,合编成上海京剧院。从此他再也没有调动过工作单位, 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退休。
    在上海京剧院, 贺永华长期和京剧大师周信芳, 以及表演艺术家李玉茹、 童芷苓等合作, 成为中国同行角色中的佼佼者, 能出演几十本戏。在他出演的 《金沙滩》 中, 他扮演的杨七郎, 精妙绝伦, 威武、 潇洒、 英俊,完全表现出了杨七郎的忠勇。三十多岁时, 风华正茂, 架子花脸闻名全国, 与北京的袁世海被梨园界称为 “南贺北袁”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 上海京剧院巡回演出至长沙, 院长周信芳触景生情, 对贺永华说: “到长沙了, 咱爷儿俩就演一出 《战长沙》 吧!” 待贺永华欣然同意后, 周老便问:“你这出戏是跟谁学的? ” 贺永华应答道: “程永龙先生。 ” 周老顿时宽心,微笑着说: “那是一样的, 不用说戏了。” 就这样, 身在长沙而演 《战长沙》, 周信芳扮演黄忠, 贺永华扮演魏延, 王金璐扮演关羽, 彼此合作默契, 大获成功。
    贺永华由于其扎实的功底, 在花甲之年, 尚能演 《八蜡庙》 中的费德功, 其漂亮的工架, 宽广的戏路, 为京剧界内外所公认。多年来, 他擅长演架子和武二花, 塑造了马武、 马谡、 高登、 焦赞、 黄盖等许多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 深受观众喜爱, 受到普遍好评。

                            四
    在现代京剧原版 《智取威虎山》 中饰演座山雕, 是贺永华京剧生涯中社会影响相当深广的一个重要阶段。这出脍炙人口, 迄今历演不衰, 仍获好评的现代京剧, 上海京剧院始排首演于 1958 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国家号召京剧改革, 提倡现代题材剧目。于是上海京剧院就把《智取威虎山》搬上舞台, 剧中, 贺永华被安排演一号反面人物——座山雕。后经十余载不断修改, 由舞台到银幕, 剧中的其他角色无不多次更换演员, 惟独座山雕这一反派角色, 却非他莫属, 始终由贺永华担任, 可谓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
    在这部现代剧中, 作为座山雕的扮演者和动作设计者, 贺永华可是费尽了心力。自 1958 年排演 《智取威虎山》 以来, 为了塑造好这个角色,经历了不断提高的多个阶段: 先在台上蹶腿踱步, 后年龄由老变轻, 改六十大寿为五十大寿, 变跛足为健步。在舞台上, 他将此土匪头子残暴、凶狠、 阴险、 狡诈、 毒辣之本性, 通过唱、 念、 做、 打诸艺术手段, 刻画的入木三分, 淋漓尽致。这一切, 除几句唱腔外, 都是贺永华自己设计的。如为表现座山雕不可一世的气焰和威风,他大胆借鉴了传统戏优秀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的内心变化, 其中最精彩的是 《献图》 一场。剧中, 座山雕用黑话盘问杨子荣, 他在一问一答中巧妙借鉴了老戏 《通天犀》 中的椅子功。先在椅子上做蹦跳身段, 以表现座山雕的狂妄气焰。当杨子荣唱到: “座山雕也要听侯专员调遣” 时, 他则用净角特有的尾音念: “我听他的调遣?” 同时将蹲在椅子上的右腿快速跨过椅背, 又转身坐下, 表现出座山雕自尊心被刺痛了后的恼怒。杨子荣继续唱: “说话间掏出图一卷……” 座山雕一听到 “图” 字突然站起, 紧接着也念了一声 “图” , 随着杨子荣唱 “一卷” 两字时, 座山雕 “腾” 地离开罗圈椅, 亦步亦趋, 馋涎欲滴地跟在杨子荣身后走圆场, 这里贺永华用穿高统大皮鞋走 “矮子步”的高难技巧, 表达出联络图为座山雕所朝思暮想的心情。
    为了演好这出戏, 贺永华不知付出了多少代价, 流了多少汗水。当时, 在演练 “夺刀” 这场戏时, 年过四十的他带着身上的旧伤, 每天都练的筋疲力尽。 当时, 妻子长期有病卧床, 他都不能回家照顾。 在北京拍电影时, 妻子心脏病做手术, 在江青特批的情况下, 他才飞回上海探亲, 仅待了四天就返回了。当时,《智取威虎山》 有许多剧团都在排练, 北京京剧院有个 《智擒匪首座山雕》, 是马长礼、 赵燕侠等名角演的, 但他们这个戏 “匪气十足” , 被当时的主管领导否定了。另外, 北京人艺也排了一台话剧 《智取威虎山》。不过, 由于上海京剧院的整体效果突出, 其中也有座山雕的设计和表演过硬, 最后才在 1964 年的全国现代剧汇演中脱颖而出。 后来江青播手, 这部戏成为了 “样板戏” ,后集全国之力, 使其不断完善, 第一个被中央肯定,第一个引进西洋乐队,第一个被搬上银幕,被称作“样板戏中的样板” 。
    1964 年, 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期间, 7 月 17 日夜于人民大会堂二楼小剧场,毛泽东主席观看了上海京剧院参演剧目《智取威虎山》 后, 上台和演员握手合影。翌年春, 江青亲自抓此剧的修改, 准备攻坚成 “样板” 。她面询毛主席对此剧的观感, 主席说: “就座山雕印象深, 别的不记得了。” 据此, 后来江青关于样板戏的一次讲话中,便有了 “演座山雕的演员 (指贺永华) 是很会演戏的” 一段话。经年余艰难的攻关, 以及后来若干年不断的精雕细刻,《智取威虎山》 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剧中, 贺永华的出色表演和不凡技艺有目共睹, 人皆赞赏。可是在那个特殊年代, 同演样板戏, 同样是主角, 可却受到不一样的待遇。最早 《会师百鸡宴》 这场戏结束落幕时, 正一号 “杨子荣” 、 反一号 “座山雕” , 都能站在台上向观众谢。不久, 有人提出: “恶贯满盈的座山雕怎能与侦查英雄杨子荣平起平坐?” 随后, 演座山雕的贺永华开始靠边站了。再后来, 又有人说: “戏里反动派都被打倒了, 演完了也就不适合在台上亮相了。” 从此, 每当 《智取威虎山》 一收锣, 贺永华只能看着 “杨子荣” 等光彩照人地接受观众的鲜花和掌声, 他与手下的 “八大金刚” 乃至 “小炉匠” 、 “傻大个” 之流就得退至幕后待着。
    然而, 有一次演出使贺永华终身难忘。为纪念毛主席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表二十五周年,《智取威虎山》 赴北京出演。1967 年6 月 16 日夜, 仍在人民大会堂二楼小剧场, 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再次观看这出现代京剧, 毛主席并欣然为 “杨子荣” 和 “少剑波” 修改了两处唱词。演出结束后, 毛主席等走上舞台, 与主要演员一一握手。“杨子荣” 、 “少剑波” 、 “李勇奇” , 就连 “小常宝” 都轮到与毛主席握手了,而站在后排的贺永华对着 “最大的幸福” 却可望而不可及。他心里这个急呀!嘴里忍不住地小声说: “我不是座山雕, 我是贺永华呀!” 可是, 他中央领导接见 《智取威虎山》 剧组全体演员站的是 “被人遗忘的角落” , 心内一阵阵酸楚, 差点流出泪来。毛主席与演员们合影后, 起身离去。望着毛主席高大的背影, 贺永华心里急得直喊: “毛主席呀, 我啥时能握握您老人家的手呀!” 这时, 贺永华做梦也想不到的情景出现了, 已经离去的毛主席却停下脚步, 转回身来, 朝站于舞台角落的贺永华和饰演栾平的孙正阳走来, 到贺永华面前, 向他伸出手来说: “你辛苦了!” 贺永华万分激动, 眼睛湿润了, 他忙用双手握住毛主席的手, 连声向毛主席问好。事隔三十多年, 耄耋之龄的贺永华提起毛主席回身与他握手的往事, 仍然激动不已, 感慨万端地说: “知我者,毛主席也!”

                             五
    贺永华塑造出的座山雕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经典人物,也使他与反面角色有了不解之缘。上海京剧院后来排演了一出京剧《磐石湾》, 他在戏中扮演了一个特务, 可他一出现, 人们就叫道: “座山雕又来了” 。 所以, 他以后很长时间没有演戏。 这说明座山雕这个艺术形像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荣誉面前和赞扬声中, 贺永华却不以为然, 他感慨地说: “我演这个角色, 跟玩似的。我一辈子挨打受骂的东西, 没有这么大影响, 可像玩一样演出来的座山雕倒对了。” 话虽如此,如果他没有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和深厚扎实的功底,以及出众的创造表现能力, 那是绝对 “玩” 不起来的。
    贺永华自学艺起, 就谨记老师们的淳淳教导: “光学戏不行, 首先得学做人。” 艺品和人品, 紧密相关, 艺术前辈之榜样, 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贺永华自幼耳濡目染, 受到德艺双馨的前辈们深刻的影响。他饰演的座山雕残暴成性, 但生活中的他却截然相反, 一生吃得亏, 让得人,菩萨心肠。贺永华岳父戏班内, 有个管账的李先生, 因贺妻长年患病, 难以照料儿女们和家务事, 便被请来长住, 照料内外。后来何永华的幼女又被其带到自己的老家徐州寄养了好些年,直至学龄期才返回上海就学。这位有恩于贺家的李先生病故时, 贺永华尽管一贫如洗, 但他却想方设法借款, 携家人及时赴徐州奔丧, 以示心底之感念。
    1996 年, 七十五岁的贺永华演戏扭伤了脚, 不久又中风, 无奈地告别了心爱的舞台。以后, 为了挽救他的艺术绝活儿, 院里安排他正式收徒, 虽然退休在家, 还经常为徒弟们说戏。院领导看他很辛苦, 经商议,决定给他一些经济补助, 当把钱送到他家后, 他连连摇手, 表示 “不可以” 。来人见他摇手, 以为是他嫌钱少, 所以就想向他解释, 刚要开口时,贺永华却说: “我现在退休在家, 除拿国家工资外, 是国家一级演员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晚年生活有丰厚的经济保障, 足够吃够用得了, 绝不能再要别的钱。 ” 来人一下子愣住了, 心想这倒很新鲜。 忙向贺永华解释说: “您受了累, 领导给点补助, 这是应该应份的, 您就收下吧!” 贺永华听了这话还是摇头不允, 硬是把钱退了回去。贺永华不拿补助的事叫人知道后, 有人笑他不开窍。实际上, 他不是脑筋不开窍, 而是他的艺术品德高尚。
    在他八十寿辰那天, 恰逢上海京剧院新排的 《智取威虎山》 公演, 他的几位弟子在酒店摆下盛宴,感谢这位中国京剧泰斗为繁荣国粹的贡献, 也感谢恩师的培养。酒宴开始后, 贺永华十分高兴, 亲自端起酒杯,为大家敬酒, 然后对大家说: “我虽告退舞台啦, 可为了繁荣京剧, 有一分光发一分热, 你们赶紧好好学吧。” 徒弟们看到师傅这样对待自己, 不觉感激的流下热泪来。
    逢年过节,许多朋友和戏迷都会打电话问候,院领导也会来家看望。 每当有人来电来访, 他都非常高兴。 从 1964 年四十三岁时开始扮演座山雕, 1970 年拍完 《智取威虎山》 这部戏剧电影, 物是人非, 时过境迁,岁月如白驹过隙, 已经几十年过去了, 广大观众依然还记得他。贺永华说: “我真的很知足了。”
    晚年的贺永华, 病魔缠身, 不能行走, 坐卧在家, 但头脑十分清醒,嗓音依然洪亮, 追忆往事, 依然充满情感。2006 年 9 月 12 日, 贺永华病故于上海华山医院, 安详地走完了他八十四年的人生之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omsenz Inc. ( 冀ICP备12019373号-1 ) 法律顾问:常全根律师

    GMT+8, 2024-11-24 09:18 , Processed in 0.04650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