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安大众论坛 -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位招租
查看: 16556|回复: 10

[原创] 写给天堂里的爸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1-6 09:11: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年信笺——写给天堂里的爸妈》
              文/心庭
    爸、妈:
            转眼,又一年了。
            而今年好像更快,眨眼即逝。我有时都不敢相信,没感觉日子怎么过,就走进2017了。是我每天太匆忙,囫囵吞枣了?
             而天堂的您们,还好吗?
             我想,应该很好。因为没有消息的消息,是最平安的。您们二老又在一起了,可以彼此照顾,彼此疼惜,我也放心了。
             爸一个人的日子更爱喝酒,而我们都不可能拦他。他太多的苦闷无处可诉,这下好了,妈可以像以前那样,霸道地抢了他的酒杯酒瓶,洒了藏了。还笑着骂他。爸像小猫,妈酷酷的。
             记事以来,都是爸欺负妈。不错。女人长到最后,就会勇敢了。那个贤妻良母的高帽子都是骗女人乖的。所以您为了我们受了很多委屈和苦累。老了老了,自己觉悟翻身了,让我很开心。
             当然,一个可以霸道的女人背后,一定有一个愿意让你霸道的男人。这点,我为爸点赞。因为我上高中时您的一场大病,吓到爸爸了。而当我周末回到家,您康复了,脸色红润地坐在那和我说话。爸却把我叫出去,背着您哭的稀里哗啦。而我记住最清晰的是他那句,只要看到您稳稳当当地坐着,即使瘫痪床上,他衣不解带地伺候,也是幸福的。
            可是,真的中了他的话。您瘫痪床上四个多月。而在这场劫难之前,是我得了蛇疮。是征兆吗?您属蛇,而我们最知心。我就那样忍,忍,不让别人知道。
            后来在您去世前,在大姨家孙子的婚礼上,您和姐姐嫂子们看到我用颈巾掩住的胸口那漏出的赤红的疱疹,您们都吓坏了。在大姨家内室,您让我脱下外衣,看到从胳膊到脖子布满的疱疹,像蛇一样直缠到脖子上,心疼的掉泪了。发烧,疼痛,可是因为工作忙,我没吭声。
            然后您和姐们逼着我看大夫,带我四处问诊。可当我快好了,却是您的劫数。早知道从此是永别,我宁愿不康复。只要您健在,我愿意折寿二十年,三十年。
            您走了之后,我开始恨爸爸,没有照顾好您。爸走了之后,我又开始恨您带走了他。多少个暗夜反思,我才明白,是您们不忍看我来回奔波。没有您们的日子,我彻底没了负累。只把想您们的心,寸寸打成字。
            可是,挡不过的场合,我却学会了喝酒,一饮而尽地喝。爸祭日前那次喝的更凶,害的很多人担心,梦里您和爸也来了批我,真的戒了。
            真的对不起,妈妈。昨天饭局,我又破例了。昨天到了单位就开始忙。赶两会议,跑了两次六楼去拍照。中间又赶材料。然后十点接了于老师和黄大姨去月儿湾开会。
            爸妈,昨天会议您们想必也看到了。就我一个在那嘚瑟了。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做法和想法都给予肯定和支持了,他们的笑容让我更肆无忌惮了,如同是回到了家。
            饭局上,文联副主席孙老师的眼神像家长。就那样宠溺我,惯着我,我喜欢的武昌鱼都端给我了。爱吃的花生米,也惯着我下手抓。别人盘中有的,咬了一口的也不好意思吃了,递过来了。
              其实,昨天的酒可以不喝的。提前就说好了,回去得赶稿子。大家都护着。可是杀出来的程咬金太难缠了。还有一个点火的。其实要是不想喝,有一百个办法。可是最主要的,是我很感动一年来,所有恩师同仁的扶持和厚爱。那个程咬金是市里有名的诗人。他和我们谈经历,为了写诗,为了投稿,在北京奔波打拼,甚至为了投稿,在北京骑自行车,满大街跑。他的经历让我震撼了。与其是和他畅饮,也是表达我的敬意。还有那个执着的影子。
             他当场为我作的诗,大家都笑了。出口成章的才华,可以和他干一杯。妈,您不会批我吧。我的破例是值得的。
            整个饭局下来,我满怀的是感恩的心。感恩父母馈赠执拗的我,感恩恩师们对我一路的扶持,感恩单位的领导对我的赏识。
           真的,爸妈,您们放心吧。您们走后,有很多的哥哥姐姐老师们对我疼爱有加。生活里,网络里,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真挚。
            孩子们也乖。贺今年进步更大,成绩不但保持了前列,而且演讲,作文大赛都是他的,学习书法也进步很大。颖也有了自己的女儿,我给她起名叫梓润。润润可懂事了。大眼睛白皮肤,可漂亮了。而且她纯纯的懂事的眼神,像个大孩子。
            他也很乖了。周一到周五我的工作日,他把家务活都包了。昨回来就是,衣服都洗了。地也都擦了。其实说实话,干家务,我真的不如他。被子不爱叠,叠了也皱皱巴巴。而他弄得方方正正的,都不好意思用了。去年过年,所有的被罩都是他洗净缝上的,我就窝在对爸爸的想念里,哭。他们还察言观色,静静的。
            爸,妈。您们真的放心吧。我成熟了。还有一句话,是今年所有的成绩都是您们馈赠的。我会再接再厉的。
             新年,安好。爸,妈。包括,所有爱我疼我的大家。

              您们的小棉袄
              2017.1.6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1-6 11: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年的新鲜事》
    从小跟着新思想的父母一起生活,老的一些风俗习惯都被丢弃了。结婚后,在婆婆家过第一个年(三十年前)见到好多自己认为十分新鲜的事情。
            从腊月二十七开始蒸馒头,连蒸了三天,公公婆婆在村里是心灵手巧的能人,无论谁家做寿蒸家也要蒸一些小动物之的小东西喜欢的不        三十的早晨公公婆婆鱼、炖肉、蒸米饭,饭熟后,揭锅的第一碗饭先端到院子放到窗台上,第二碗放到外屋背墙的假窗台上,第三碗放到锅台上,说是一碗,其实碗里只有一大口饭,第四碗才是真正的一大碗米饭放到碗厨里,这一碗是做什么用的还真不好猜到,于是我便问婆婆:“妈,这碗饭是给……?” 婆婆说:“这是给你出嫁的姐姐留着的,这叫揭年饭。” 我默默的点点头,意味深长,对我来说这又是一新鲜。
           三十下午,婆婆从街上买回来几朵纸做的小红花,送给了我一朵,还对我说:“这朵花是你的,晚上就戴上。” 我有些纳闷,心想:小孩子过年才戴花呢,我这个已经做了媳妇的怎么可能也戴朵花呢!吃过晚饭后我便和婆婆准备包初一早晨的饺子,忽然,婆婆想起来一件事还没做,立刻对我说:“快去把你的那朵小红花戴上。”  我犹豫着问:“戴在头上吗?”  婆婆微笑着说:“是啊!戴在头上,天一黑就戴上,避邪,交好运。” 说着婆婆便拿起来一朵别在自己的头上,于是我也学着婆婆的样子将手上的花插在了鬓角边。婆婆还嘱咐我,每到过年的三十晚上和初一早晨,务必戴上一朵小红花。会给自己带来一年好运。第一次听说此事又一新鲜。
             初一起大早,四点多钟就听到公公在厨房忙碌着,抱柴火、烧火、添水。怎么不见婆婆呢?于是推醒老公问道:“咱妈干嘛去了?怎么爸爸在煮饺子?你去看看是不是妈不舒服?”  老公嗔怪地说:“大过年的别胡说八道,初一的饺子必须男人来煮。”  我吃惊的“啊!”了一声。 心想,这样的风俗习惯在我家从没有听说过,更别说做过了。这又是一新鲜。
           饺子熟了,公公先捞了三小碟儿,每个小碟儿里只有三个饺子。婆婆先端了第一碟儿放到院子的窗台上,烧了三炷香,又磕了三个头,接着又端上第二碟儿放到北墙假窗台上,又烧了三炷香磕了三个头。第三碟放到锅台上,同样烧了三炷香磕了三个头。我在一旁好奇的看着不敢作声,感觉即好玩又好奇,又是一新鲜。
            此时,我老公在大门外点燃了鞭炮,饺子也端上了炕桌,公公婆婆也都坐上了炕,我刚想往炕边上坐,老公在我身后拽了一下说:“先给爸妈拜年在吃饺子,看着我跟着学。”  他麻利的动作我还没看明白就已经结束了,我僵持在那里不知道该动哪条腿,无奈双腿跪了下去,老公嫌我笨,公婆也都笑了,并温和地说:“别拜了,赶紧吃饭吧,一会还要跟着你哥嫂们去村里的伯家叔家拜年呢。”  
             天还没有亮,我就跟着哥嫂们去挨家拜年,遇到一帮一伙的人们走街串巷去,大家互相说着过年话:“过年好!过年好!” 村子里立刻热闹起来,鞭炮声声,孩子们追赶声,调侃声、说笑声,打闹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过年的喜庆。
            这就是我在婆婆家过的第一个年,这一切对我来说,好多风俗都是第一次所见。我父母的新思想把民族的风俗都丢弃了,而我很是喜欢,有这些风俗习惯才觉得年味儿更浓、更喜庆、更趣味、更快活。
    --作者:廊坊文安大围河东洋町:吴淑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1-6 11: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联营自传(十六)
    时光又回到了2014年的初冬。那个冬季,我从生死关上闯过来,令我终生难忘!
    2014年10月28日,凌晨5点起床,儿子开车,由族弟万瑞陪同,7点刚过就到了早已联系好的天津市胸科医院。由心外三科主任王冬安排先住进了心内四科历行检查。说如果房间隔洞小,能做微创就做微创。由于去的仓促,忘记了带上在静海县医院住院的病历。医生说为了少做一些检查,要看一下病历。为了尽快拿到病历,通过电话联系,由侄婿王行开车将病厉送到静海,儿子开车去静海与其接头去取。又做了多普勒彩超,心血管造影等检查。检查结果,房间隔缺损比静海县医院检查的结果要大得多,直径达40mm,且边缘很薄,微创是解决不了的了。术前必做的一项检查就是心血管造影,就是在胳膊或大腿处割开动脉血管,往里面注入一种药液,用仪器照射药液在血管中运行壮况,以此检查血管是否有堵塞。几年前我弟弟曾经做过这项检查,说是很痛苦。所以我被推进检查室后,儿子就在等候室里掉泪,一直到我检查完后出了检查室。其实我并没感到有什么痛苦。只是在将一个止血球压在创口处后,胳膊肿涨得很痛。尽管找护士渐渐地放气,还是痛了一个多小时。
    10月30日我被转到心外一科,等待做心外科手术。术前一天医生叫家属签字,讲述了很多术中术后致命的危险。正好在这天隔壁病房里一位老太太术后已出了重症监护室因呼吸困难致死,家属聚在病房和楼道里,时时有悲痛的哭泣声传到我住的病房里。开始家人把门关得紧紧的,也不让我出去,不让我知道,怕影响我的心情。后来实在瞒不住了。儿子跟我说:“爸咱不在这里治了,去北京吧。”我说:“明天就手术了,就在这里做吧。我不怕,我对这次手术充满了信心。”下午家人亲戚都从远方赶来看望我,陪伴我度过这关键的时刻。晚上,主任王强和正在这个医院试习的我的学生安东给我讲了手术的过程,安慰我。我写了一首顺口溜发在了网上:
    术前感言
    身患房缺住胸科,苟活天命已先河,
    今早就要做手术,家亲陪伴感慨多。
    未冠之年历艰辛,食不裹腹体多痾。
    十年学堂知识寡,华夏动乱正文革。
    三尺讲坛三十载,爱生敬业勤补拙。
    退居二线辅经商,闲暇之余酷上网,
    爱心救助行善事,道德家园树榜样。
    燕雀小巢未筑好,而今病魔将身伤。
    河间集会多感触,精彩人生添能量。
    只想飞得稍高远,浴火重生迎春祥。
    (2014年11月3日于天津市胸科医院)

    11月3日早7时,我是在亲友和病友的鼓励下,我自个儿也喊着“加油”被推进手术室的。
    我只知道被两名麻醉师打了一针麻药,然后就睡去了。只感到深度睡了一会儿,醒来后,想起了医生在我进手术室之前的嘱咐,让我醒来后手或者嘴动一下。我的手指就动了一下,在昏暗中只听到一位医生的声音:“做完了。”我心想怎么这么快呢?其实已经过了一天一夜。我的亲人们在外面为我提心吊胆,等着我的消息。我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我问了一位女护士时间之后,就求她为我家人打个电话。她说这是不允许的,下午探视,可以见到你的家人。
    我盼啊,等啊!下午3点,老伴儿来探视我。“你有福啊!咱家有福啊!”我们都激动得留下了眼泪。其实前一天也在这个时候儿子已经来探视过一次,只是当时我还没醒过来。在监护室3天,身上插满了管子,手脚都被绑着,一天由3名护士一起给动一下身体。每顿饭只给喂少量的软食。记得有一次饭不够了,一小碗面汤要分给3个病号匀着吃。经常口渴得厉害,跟护士要求,只用针管吸少量的水给润一下嗓子。我沾了学生安东的光,受到了特殊的照顾,有一名姓孙的护士经常背着别人,用针管吸进蒸馏水再稀释了蛋白粉打到我的嘴里。这使我终生难忘!
    出监护室后的几天是患者最难熬的几天,也是个人护理的最关键的时候。有些患者就是这时护理不好,痰上不来而窒息死亡的。为了有一个好的环境,也便于老伴和儿子轮换休息,我们要求住一个单间,可当时病房紧张,护士长答应过一两天给安排。这样我同唐山的一名病友陈来胜大哥住在同一个病房。我们同时住院,同一天进的手术室,同一天出的监护室。他身体素质好,从地面双脚拔高一下蹦到床上去。感到胸闷到医院一查心脏三个主动脉堵住了两个,做了搭桥手术。由于没有护理经验,我们提前请了护工。他的儿子儿媳都在天津工作,也没有护理经验,可他家沒有提前请护工,当时还找不到,急得没法儿。他老伴儿向我们及护工,提出能不能一起护理一下的要求。护工当然愿意,虽然辛苦,但能多挣一倍的钱。而对我们来说,一个护工同时护理两个重病人,必定会分心,总有不周到的地方。不过也不能看着不管呐,既然住到了一起,就是患难与共的病友,考虑到病友的需求就应允了。这样,两个病人一个护工、他的老伴、儿子、儿子的一个朋友,我的老伴、儿子,八个人囚在一个屋里。夜晚连个躺的地方都没有。两天后,护士通知我们说是有了单间病房,我们想住进去,但是他家还是找不护工,为了照顾病友,还是没搬出去,一直他们出院。我们两家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互通有无,成了好朋友。谈话中得知病友陈来胜大哥的老伴叫李冀梅,也喜欢写作,曾有文章发表。提起唐山的几个文友,有的她还认识。这更加增深了我们之间的感情。直到现在我们还经常联系。
    出手术室后,家人亲友们都打电话问候,并要去看望,我妹妹第一时间赶到。为了便于我静养,防止激动,儿子儿媳婉言谢绝了亲友们的要求。那几天确实很痛苦,创口疼痛,心跳过速,咯痰困难,失眠做恶梦,服下安眼药后,脑子里满是幻觉,出现的是一个个奇异的画面。其实是回想起手术过程有些后怕。你想让心脏停跳,体外循环,抛开胸骨,把心脏挂在手术架上,在上而打个补丁,再让心脏复跳,用金属丝固定胸缝合创口,如果那个关口闯不过去,后果不堪想像。你想能不害怕吗。以后起坐,下地,自行排便……都要经过一定的调理和努力。几天后我病情基本稳定,可以下地练习走路了。亲友们来医院看我,给我带去了我爱吃的东西。当时医院新迁过去,一些配套的服务业还没有建立起来,卖东西不太方便,医院的火食又比较单调。刚出监护室时,我吃什么都香,几天后就有些腻了,想吃些有滋味的东西。妹妹打电话问我想吃什么,大晚上的让妹夫特意跑了几个商场买到红焖鲫鱼,第二天给我送去。大姨姐给我带去了红烧肉方便面。
    在老伴和儿子的的悉心照料下,我恢复的很快。20天后,我拆了药线出院,弟弟亲自开着好车去接我。这天阳光明媚,我心情特别好。车行如风,归心似箭。看着熟悉的道路,熟悉村庄。车窗外的一切都连连后退,两个小时就到家了。这时,哥嫂弟媳侄子侄女侄女婿们已在楼下等侯。见到我平安归来他们流泪了,我也流泪了。他们提前买了一把躺椅,准备把我抬上5楼。这些我不想用,是他们搀扶着我上了5楼的。我终于又回到了家。
    10多天后,我写下了这次住院的感受《我从那里走过》,并让好友伞先生做了写有“德高气正,医术领先”的电子锦旗,并写了感谢信《白衣天使》,发到了医院的邮箱。

    附:白衣天使

    ----致天津市胸科医院外一科医护人员

    您普通的名字是福音
    响彻在患者的耳畔
    您洁白的身影若天仙
    奔走在患者的中间

    忙碌在患者的床前
    您高贵的品质
    像高山上的雪莲
    虽饱经风霜
    却一尘不染

    您的笑容
    是给患者署日里带来的一股清风
    您的关爱
    是给患者雪地里送来的一堆火炭
    您神奇的妙手
    把无情的病魔驱赶
    您精湛的医术
    使死者生还
    让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使患者的生命推延


    您头上的辛勤汗水
    浇灌出多少家庭的欢乐和温暖
    您脚下的艰辛步履

    送去多少家庭的幸福和美满
    赞美您啊   
    外一科的医护人员
    您是白衣天使
    您用一颗纯真的心
    为祖国和人民奉献
    (外一科11床     患者何万志及家属)
         二零一四.十二月一日

    我从那里走过

    阴森的夜
    看不到星辰
    伸手不见五指
    迈出一步
    不知它的着落

    我从那里走过
    人烟罕至
    一片荒漠
    杂草丛生
    泥潭沼泽
    有人陷了下去
    没有施救高招

    我从那里走过
    阎王把关
    小鬼持刀
    横眉怒目
    杀气未消
    阎王拿出生死簿
    查你在人间
    做了那些恶
    积了那些德
    小的过失
    方可饶过
    罪大恶极
    决不免赦


    轮到了我
    阎王问小鬼
    有哪些行操
    小鬼说
    虽有点自私
    好事做了不少
    多个心眼
    少根血管
    阎王说
    给他治好
    回去还把好事做
    神医们齐帮动手
    华佗主刀
    给我补上了心眼儿
    植上了血管
    加强监护
    精心治疗

    我获得了新生
    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
    一切都要从头做
    最大的收获
    就是懂得了
    我该怎么活
    (作于2014年11月30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1-6 11:23: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联营自传十七

    2016年12月15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我站在“365百姓故事汇”领奖台上,当领导搀扶着我合影,当听到领导语重心长的话语,当接过获奖证书,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数十载,退休之后发挥余热奉献着爱心。爱心是火种,能点燃心中的希望;爱心是清泉,能滋润即将枯萎的禾苗;爱心是绿荫,能撑起一片新天地!我愿播撒爱心,更梦想着登上传播爱心的舞台,让更多人体会到助人的快乐,扶困的幸福感!
    今年11月份,在滩里镇党委和文安县委宣传部的推荐下,我参加了廊坊市第四期“中国梦,赶考行”365百姓故事汇宣讲,并在活动中获奖。赛前要求每位参赛者提交一段演讲视频待选。在视频中我讲述了前些时候我采访过的我县老英雄崔福庆在解放战争中的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并做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视频交上去没几天,我就接到了18日到廊坊市电视台演讲的通知。要求:字数1200、时间6分钟,并且脱稿讲演,最好讲自身的经历。这下可把我急坏了!我遇到了两大难题:首先记忆力不够好,其次文稿太长。当年我在镇党委政府举办的座谈会上脱稿讲演近一个小时都会滔滔不绝。现在不行了,自从2014年,我做了开胸手术,由于麻醉药的作用,记忆力明显减退,反映迟钝,语言表达、与人交流都受到了很大影响。但是我不想认输!
    我将原先4000多字的文稿进行压缩,去除了旁枝末节,取其精华。与此同时我得到了众多朋友的关怀和帮助,特别要感谢的是宫锡岭老师,与我字斟句酌,既简化了叙述,又充实了内容。廊坊市电视台主管这次活动的李松同志还特意打来电话,指导我讲演,使身处寒冬季节的我如沐春风。
    但是在背诵文稿的过程中我还是打了退堂鼓,背诵时大脑短路,总是忘词、卡壳。几天下来急得我是焦头烂额,食之无味。心想:这可是代表县里去参赛呀,个人荣辱是小,要给县里丢了脸我可就真的担当不起了。想到这我毫不犹豫地拿起电话给有关领导讲了我的顾虑。领导鼓励我说,重在参与,成绩不重要。接下来的几天我努力平和心态,也许是看的次数多了也许是没有了心理压力,居然背下来了!我请老伴给我录视频,寻找不足,反复练习。真是用尽了洪荒之力呀。
    11月18日的早晨我随县委宣传部的领导踏上了参赛的专车奔赴廊坊电视台。一路上我的心情只能用“忐忑”二字来形容,好在领导们再三给我做心理上的疏导才使我渐渐镇定下来。
    廊坊市电视台演播大厅里,灯光璀璨,金碧辉煌。正面电子屏幕上“廊坊市365百姓故事汇”两行彩色大字在蓝天,信鸽,高楼,彩带的衬托下熠熠生辉。下午两点半,演讲比赛正式开始。讲演者是来自本市各行各业的代表,有记者、教师、医生、护士、警察、乘务员……我是第11号参赛选手。前面十位讲演者个个神采飞扬,语言生动流畅,语调抑扬顿挫,事迹感人,最可怕的是他们都脱稿。我自知不如,真想放弃,可此时已是退无可退,在大家的鼓励下我硬着头皮走上了讲台。
    拿出准备好的讲稿,半读半讲。讲的是我退居二线,特别是做开胸手术后,忍着病痛,积极参与爱心公益活动的事。可能是物以稀为贵吧,12名讲演者中大都是女性,只有我和一位记者是男士,而且我是唯一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我的演讲同样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评委给了较高的分数,这是我预想不到的。更没有想到的是,讲演结束,颁奖仪式上市委宣传部领导居然把我搀扶到舞台中间,还握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何老师,您老多保重!”会后许多选手对我说:“何老师,您心存大爱,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回答:“大家抬举了,我只是做了一点小事,愧对大家给予的评价。你们年轻人接受新事物快,我也要向你们学习呀!”其实这些是出自我肺腑的语言,我并不想彰显什么,只愿意自己还有用,只想在有生之年多为国家和社会做一点事,尽一点微薄之力。更没想到的是我被选入决赛。
    为了进一步提高宣讲水平,市委宣传部和廊坊电视台共同对决赛的宣讲进行专业指导,反复组织演练和彩排。在领导的指导和文友的帮助下,我对原稿进行了大刀阔斧地修改。为了把内心深处的感动激活,放大内心的读白,把鲜活的故事展现给观众,舍弃了许多概括的内容,着重从细节上下功夫,重点写了自己从事公益事业的真实体验。并下功夫反复演练,居然能脱稿宣讲,在决赛中荣获二等奖。我终于圆梦“百姓故事汇”!
    市委宣传部对决赛要求很严格,不仅要求整理好稿件,还要求制作个1分钟的视频短片。这需要专业技术,自已做不了,我就在网上发贴求助,不到两个小时,就有中滩里红太阳幼儿园、西新桥盛佳照相馆、苏枫电影等几家答应给做。当天晚上好友王正军,用了几个小时,直忙乎到子夜,做了出来。外孙女魏昕昕又给做了音乐背景幻灯片。由于市里要求标准高,最后由县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姜雷同志两次自己开车到我住的小区,扛着设备上5楼,反复录像才制作成功。县委宣传部吕满红同志对我宣讲耐心指导,3次陪我去廊坊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终生难忘。感谢他们默默地付出。

    通过此次活动我更加坚信一个道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无论做什么事,只有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才能体验到其中的美妙和快乐。我愿作那云,给久旱的大地带来及时雨;我更愿作冬日里的阳光,给饥寒贫困的人带去温暖!我会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无怨无悔!

    附:宣讲稿《我是一根小草,愿为大地添一抹绿》
          我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辛勤工作了几十载,曾用自己的汗水和辛劳,诠释着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老师,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传道育人。在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动下,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写出了论文:《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在廊坊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上交流并获奖,而后在《廊坊日报》上陆续发表。
           我将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心得体会整理成文字,向各级教育刊物上投稿,先后有70多篇论文发表。其中《课堂教学激励妙用》等3篇刊登在国家级教育刊物上,《做好四步训练,培养思维能力》《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思维能力》等5篇刊登在省教育核心期刊《教育实践与研究》上。因为教学成绩突出,我曾多次被评为市县级的模范教师。为了激励自己,兴奋之余,我写下“教书育人,潜心研究,虽苦虽累,乐在其中”。
           2010年,我村“再障”少女何姗姗,骨髓配型成功,手术费至少需用40万元。高昂的费用阻挡了少女生命的延续。我得知后,心急如焚,同他家人及村干部一起,找企业老板,找民政部门,找红十字会…四处奔波,寻求救助。并在网上发贴,我和我的学生杨景安、赵石等写了系列报道,陆续发表在廊坊传媒网、廊坊都市报、燕赵都市网、燕赵都市报上。廊坊各大网站及时转发。由市红十字会、报社电台、论坛网站共同参与的大型捐款活动迅速地展开。各界爱心人士共捐款10多万元,延续了孩子的生命。
           2014年春,我参与了“善行滩里,道德家园”的创建活动。同镇村干部王迎、杨洋、何廷升等走村入户,采访道德模范,报道先进事迹。多篇稿件被《廊坊日报》、《河北农民报》、河北新闻网、长城网、光明网、新华网等媒体采用。
           2014年10月1日,我患脑血栓住进静海县医院,由于治疗及时,没留下明显的后遗症。治疗过程中,查出了严重的先心病。仪器显示我比正常人多个心眼(房间隔缺损,有近3cm的一个洞),少根血管,医生说我能活到这个岁数已是奇迹,要及早手术。一旦心衰就没治了。
            一个月后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做了心外科手术。手术过程中,锯开胸骨,心脏挂在手术架上达7、8个小时。术后,我身体素质大大下降,时冷时热,时常犯病。由于麻醉药的作用,我记忆力明显减退,反应迟钝,读书看报写文章与人交流都受到了很大影响。经过这一番折腾,我瘦了一圈,老伴儿也瘦了一圈。医生让我平躺3个月。这种情况下我还时刻关注着善行滩里道德家园的建设,牵挂着那些需要救助的人。出院没几天,我就背着家人偷偷地上网写作。老伴发现后,气得拔下了电脑电源插座,蹦着高儿冲我嚷:
           “你不要命了!  那么大罪都受过来了,容易吗?你怎么就不知道珍惜呢?……”
           我知道老伴是关爱我,就心平气和地跟她解释:“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也知道身体重要,从生死关上闯过来,更懂得生命的珍贵。你知道吗?现在还有好多正在生死关上煎熬的人,需要我们拉一把,你能见死不救吗?”
           “你总是有理,我说不过你,反正我就是不让你开电脑。”
            “你不让我上网,困在屋里,会把我闷死的!你放心,我会量力而行,不会累着的。”
           就这样软磨硬抗,老伴儿也拿我没辙。
           今年春天,安里屯村的血液病儿童小何智,母子骨髓干细胞配对成功,正准备手术,资金缺口还很大。3月12日,救助小何智的大型义演在安里屯校园举行。当时我患肠胃病刚好些就忍者疼痛乘车60里早早地赶到现场,带去了文友们的捐款,也献上了我的爱心,并在现场朗诵表演。回到家后,我病情加重,上吐下泄。还坚持着写出了这一公益活动的报道一一《凝聚大爱,挽救生命》,在媒体上发布,呼吁更多的人加入救援的队伍中来。这次老伴没有说什么,只是看着我默默地流泪。感谢老伴多年来对我的关爱与支持。
          爱是太阳,给人温暖;爱心更是那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永恒不变!
           我作为我县青年志愿者艺术团的特约编辑,多次参加爱心公益活动。带头捐款,记录款项,朗诵诗歌。先后救助了因液化气爆炸,重度烧伤李建红母女、患红斑狼疮的小浩东、患淋巴瘤的小紫帅等,使他们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使将要破碎的家庭得以团圆。我融入其中,被爱感染,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倍感欣慰。
           我是文学爱好者,为了激励文友们的创作热情,术后恢复期间,义务为文友们整理、代笔、修改、推荐文章。为脑栓塞患者宫锡岭老师代笔写了万余字的《怀念父亲》,在《沃野》上发表。指导文友何素珍写了5万字的长篇回忆录《妈妈平凡的一生》,部分章节在报纸上刊登。30多名文友的文章在我的推荐下在省级报刊上发表,我被誉为文安的“文学伯乐”。当文友看到自己的作品发表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我也很快乐。
           写作是一项辛苦的脑力劳动,为了改好一篇文章,我都快到了“痴狂”的程度,走路在想,吃饭在想,就算是睡觉的时候都会在思考,只要有了写作灵感,就要及时捕捉,不管当时做什么,也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老伴儿说我是“神经病”。天天写这个,给人们改这个,又不能当饭吃,影响了身体,你图什么?我说:“我生产的精神食粮,干这事,我充实,我快乐!”在我长期的影响下,老伴儿成了我第一读者,还经常帮我审稿。        
           在我痴狂的几年间,我的百万文字见诸于网络,两百多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创作了爱情小说《生死缘》,主演了《阳光路》、《爷爷的故事》等多部公益微电影,连续三年被评为河北农民报优秀通讯员,被文安县青年志愿者艺术团授予道德模范,被廊坊市作协吸收为会员,我的家庭被市文广新局授予“书香家庭”得称号。
          我父亲是老党员,老干部,一生为党工作,任劳任怨,是典型的老黄牛。母亲为人忠厚,乐于助人,受到乡亲邻里的一致好评。老伴儿拾金不昧,见义勇为,敬老孝亲,事迹在河北农民报上刊登。儿子儿媳教书育人,爱生敬业,业绩突出,受到学生及家长的信赖。我们的言行深深地感染了正上初一的小孙子,他对我说:“爷爷,我长大了也当老师!”   
           在获得各种荣誉的同时,我常常会在心里告诫自己: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不仅仅是索取,而更多的应该是奉献!大地之所以美丽,不仅仅是因为有鲜花的盛开,更是因为有一棵棵小草的点缀,我愿做这样的一棵小草,不为其他,只想为广阔的大地增添一抹新绿。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1-6 12:05: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年的新鲜事》
    文/文安东洋町:吴淑君
           从小跟着新思想的父母一起生活,老的一些风俗习惯都被丢弃了。结婚后,在婆婆家过第一个年(三十年前),见到好多自己认为十分新鲜的事。
            腊月二十七开始蒸馒头,连蒸了三天,公公婆婆在村里是心灵手巧的能人,无论谁家做寿蒸寿桃,或者有去世的需要蒸大祭,都要请他们过去帮忙。当然,过年自家也要蒸一些小动物之类的面食,我看着这些憨态可掬的小东西喜欢的不得了。
            三十早晨,公公婆婆老早就起来了,炖鱼、炖肉、蒸米饭,饭熟后,揭锅的第一碗饭先端到院子放到窗台上,第二碗放到外屋背墙的假窗台上,第三碗放到锅台上,说是一碗,其实碗里只有一大口饭,第四碗才是真正的一大碗放到碗厨里,这一碗是做什么用的还真不好猜到,于是我便问婆婆:“妈,这碗饭是给……?” 婆婆说:“这是给你出嫁的姐姐留着的,这叫揭年饭。” 我默默的点点头,意味深长,对我来说这又是一新鲜。
            三十下午,婆婆从街上买回来几朵纸做的小红花,送给了我一朵,还对我说:“这朵花是你的,晚上就戴上。” 我有些纳闷,心想:小孩子过年才戴花呢,我这个已经做了媳妇的怎么可能也戴花呢!吃过晚饭后我便和婆婆准备包初一早晨的饺子,忽然,婆婆想起来一件事还没做,立刻对我说:“快去把你的那朵小红花戴上。”  我犹豫着问:“戴在头上吗?”  婆婆微笑着说:“是啊!戴在头上,天一黑就戴上,避邪,交好运。” 说着婆婆便拿起来一朵别在自己的头上,于是我也学着婆婆的样子将手上的花插在了鬓角边。婆婆还嘱咐我,每到过年的三十晚上和初一早晨,务必戴上一朵小红花。会给自己带来一年好运。
             初一起大早,四点多就听到公公在厨房忙碌着,抱柴火、烧火、添水。怎么不见婆婆呢?于是推醒老公问道:“咱妈干嘛去了?怎么爸爸在煮饺子?你去看看是不是妈不舒服?”  老公嗔怪地说:“大过年的别胡说八道,初一的饺子必须男人来煮。”  我吃惊的“啊!”了一声。 心想,这样的风俗习惯在我家从没有听说过,更别说做过了。
           饺子熟了,公公先捞了三小碟儿,每个小碟儿里只有三个饺子。婆婆先端了第一碟儿放到院子的窗台上,烧了三炷香,又磕了三个头,接着又端上第二碟儿放到北墙假窗台上,又烧了三炷香磕了三个头。第三碟放到锅台上,同样烧了三炷香磕了三个头。我在一旁好奇的看着不敢作声,感觉即好玩又好奇。
            此时,老公在大门外点燃了鞭炮,饺子也端上了炕桌,公公婆婆也都坐上了炕,我刚想往炕边上坐,老公在我身后拽了一下说:“先给爸妈拜年在再吃饺子,看着我跟着学。”  他麻利的动作我还没看明白就已经结束了,我僵持在那里不知道该动哪条腿,无奈双腿跪了下去,老公嫌我笨,公婆也都笑了,并温和地说:“别拜了,赶紧吃饭吧,一会还要跟着你哥嫂们去村里的伯家叔家拜年呢。”  
             天还没有亮,哥嫂们带着我在街上走着,遇到一帮帮的人群走街串巷去拜年,都相互打招呼问好:“过年好!过年好!” 村子里立刻热闹起来,鞭炮声,孩子们追赶声,说笑声,打闹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过年的喜庆。
            这是我在婆婆家过的第一个年,这一切对我来说,那么新鲜,却充满了祥和喜庆。快捷的时代,有些风俗已经被删繁就简了。而丰富多彩的风俗,才凸显我们的中国年,年味十足。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1-6 13: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完大年过小年》

    1974年的腊月二十五,再有几天就过年了,看着别人家从队里分鱼分肉,都高高兴兴地准备过大年。妈妈是又羡慕又辛酸。
    腊月二十六的一大早,妈妈让哥哥提着篮子带着我们姐弟三个,去生产队队部里去分肉,我们在队部的院子里等了一天,等到最后,队里也没分给我家一点儿猪肉。
    天快黑下来的时候,队长走了过来,对我们姐弟几个说:“天色不早了,你们赶快回家吧,今年你们家又没少亏欠队里的工分,估计你们家是分不到肉了,天也不早了,你们该回家吃饭了。”
    听完队长的话,我们姐弟几个都没动,蹲在地上谁也不肯离开。这时,妈妈来队部喊我们回家吃饭,看到队部的院子里,就只剩下我们姐弟几个蹲在那里,篮子空空的放在地上,弟弟蹲在那里冻得浑身哆嗦。看到我们姐弟几个,妈妈转过身去,偷偷地擦了擦眼里流出来的泪水,走过来苦苦地哀求队长:“队长,您就可怜可怜我这几个孩子吧,哪怕分给我们家半斤肉也行,过年了也让孩子们解解馋,等过了年,我一定努力多干些活,把亏欠队里工分补上。”妈妈边哭边跟队长哀求着。
    会计张家全见妈妈哭得可怜,就在一旁跟队长讲情,队长考虑了一会儿,最后决定分给我家两条猪腿儿,我们将分到猪腿放在提来的篮子里,“飞快”地跑回了家。
    大年三十那天,妈妈把两条猪腿给我们炖熟了,蒸了一大锅白棒子面掺少许白面的馒头,我们姐弟几个吃得可香了,看着我们吃的那么香甜,妈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包饺子,可家里的白面已经所剩无几了,无奈下,妈妈就包了三十几个白面饺子,其它的饺子只能包成黑面的了。白面饺子是包给爸爸和奶奶吃的。饺子端上桌的时候,爸爸没舍得吃他那一份儿,把白面饺子都分到了我们姐弟几个人的碗里。
    大年过完了,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在那个年代里,如果正月十五晚上能提着一盏灯笼满大街地逛,在当时可是孩子们的一个最大心愿。
    正月十四那天,村里来了好几个卖灯笼的,妈妈领着我出去看灯笼,她想给弟弟买一盏最便宜的灯笼,可掏遍了所有的口袋,还是差了几毛钱,妈妈无奈地冲着我笑了笑,然后带着我回了家。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夜空,月光洒在村子里的大街小巷,村里的孩子们都早早的吃完饭,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满大街的逛,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吃完饭,弟弟早早地跑到我家门前,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那里,心里盼望着小伙伴们能提着灯笼来找他玩儿,望着弟弟孤独的身影,妈妈的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妈妈走到大门前,把弟弟领进屋里,找来一个罐头瓶儿,擦洗干净了,奶奶拿红纸剪了几只小蝴蝶,贴在罐头瓶的外面。哥哥找来根高粱秸秆,做了个小小的十字架,把它卡在了罐头瓶儿里,用一颗小铁钉将一根蜡烛紧紧地固定在十字架上,然后用三根细铁丝,把罐头瓶反吊在包了红纸的木棍上,一盏小灯笼就做成了。
    弟弟高兴地拍着小手儿,一边跳一边兴奋地喊着:“我也有灯笼了,我也有灯笼了!”然后提着小灯笼,唱着童谣:“打灯笼来,十五来,你不出来俺出来。”弟弟一边唱一边飞快地跑出了家门。望着弟弟渐渐远去的背影,妈妈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可眼中却含着心酸的泪花。
    文安县   何素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1-7 18: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就这一次,长短自己珍惜》
    人!死于衰老是规律,死于疾病令人惋惜,死于无知让人痛心。
    细细想来,人!多么像一台车呀。车,有它正常的设计寿命和使用寿命。是否能将它的设计寿命在使用过程中发挥到极致?从而达到或超越它的使用寿命,决定着使用过程。当然,加次油注污水,是明显的不爱车的表现和行为。但加好油注清水也只做到了爱车的一个最基的本条件,并非万无一失。如不定期、及时地清理和保养双滤,也会大大降低车的使用寿命。
    最可怕的就是无知,对机器的正常运转规律和维持正常运转所需的内因及外部条件一无所知,在使用中难免甚至是一定会让机器工作在恶劣的环境或不正常的工作状态之中。岂不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大大降低了它的使用寿命,甚至夭折。
    人也是如此,寿命的长短不单单由吃的好赖、每天的晨练和运动这些因素来决定。“上帝”对人的设计寿命是100——140年,当前我国人均使用寿命是大约是75年。因衰老而死亡的仅占很小的一部分,期中进入到设计寿命范畴的比例更小。大多数是死于疾病和部分天灾人祸,期中我不敢说比例有多大,反正绝对是有死于无知的。
    我觉得人重要的是自觉的去认真品读自然、品读社会、品读人生。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品出味道,读后是否能悟出真谛是关键。
    其实,品味和感悟的前提是有一个好的“心态”,而心态的好坏又取决于“杂念”。这就是杂念决定着心态,心态决定着行动。
    一个人的名声的好坏,其实就是看在杂念驱使下的行为是善还是恶,做的善事多我们就说是好人。好人也并非一点邪念都没有,只不过是个人的理性思维抑制了邪念驱使的行为罢了。这就是一念上天堂,一念下地狱或者说善恶就在一念之间的道理所在。
    正确的理念不但驱使了善意的行为,又有益于他人,而且平和了自己的心态。这种平和的心态其实正是人体各器官正常工作所需的最佳的工作环境,是人能达到或超越设计寿命的必要条件。
    世俗会冲淡品的嗅觉,
    凡尘会干扰读的感悟。
    超凡脱俗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而是智慧驱使下的理性思维所能达到的一种思想境界。
    “智慧”是什么?是文化的积淀和人生的修炼,是人的一种生存境界,决不等同于“聪明”。
    聪明人比常人敏感、注意细节且不易吃亏,多英年早逝;而“智者”不但比常人敏感、注意细节、且无忧无虑、脱离烦恼、照顾整体和能够吃亏,故然多长寿。
    所以,只有品出了味道,悟出了真谛,才能不 妄“上帝”对人类的精心设计,人活百岁才能有希望变为现实。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1-9 16: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就这一次,长短自己珍惜》
    人!死于衰老是规律,死于疾病令人惋惜,死于无知让人痛心。
    细细想来,人!多么像一台车呀。车,有它正常的设计寿命和使用寿命。是否能将它的设计寿命在使用过程中发挥到极致?从而达到或超越它的使用寿命,决定着使用过程。当然,加次油注污水,是明显的不爱车的表现和行为。但加好油注清水也只做到了爱车的一个最基的本条件,并非万无一失。如不定期、及时地清理和保养双滤,也会大大降低车的使用寿命。
    最可怕的就是无知,对机器的正常运转规律和维持正常运转所需的内因及外部条件一无所知,在使用中难免甚至是一定会让机器工作在恶劣的环境或不正常的工作状态之中。岂不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大大降低了它的使用寿命,甚至夭折。
    人也是如此,寿命的长短不单单由吃的好赖、每天的晨练和运动这些因素来决定。“上帝”对人的设计寿命是100——140年,当前我国人均使用寿命是大约是75年。因衰老而死亡的仅占很小的一部分,其中进入到设计寿命范畴的比例更小。大多数是死于疾病和部分天灾人祸,其中我不敢说比例有多大,反正绝对是有死于无知的。
    我觉得人重要的是自觉的去认真品读自然、品读社会、品读人生。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品出味道,读后是否能悟出真谛是关键。
    其实,品味和感悟的前提是有一个好的“心态”,而心态的好坏又取决于“理念”。这就是理念决定着心态,心态决定着行动。
    一个人的名声的好坏,其实就是看在理念驱使下的行为是善还是恶,做的善事多我们就说是好人。好人也并非一点邪念都没有,只不过是个人的理性思维抑制了邪念驱使的行为罢了。这就是一念上天堂,一念下地狱或者说善恶就在一念之间的道理所在。
    正确的理念不但驱使了善意的行为,又有益于他人,而且平和了自己的心态。这种平和的心态其实正是人体各器官正常工作所需的最佳的工作环境,是人能达到或超越设计寿命的必要条件。
    世俗会冲淡品的嗅觉,
    凡尘会干扰读的感悟。
    超凡脱俗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而是智慧指导下的理性思维所能达到的一种思想境界。
    “智慧”是什么?是文化的积淀和人生的修炼,是人的一种生存境界,决不等同于“聪明”。
    聪明人比常人敏感、注意细节且不易吃亏,多英年早逝;而“智者”不但比常人敏感、注意细节、且无忧无虑、脱离烦恼、照顾整体和能够吃亏,故然多长寿。
    所以,只有品出了味道,悟出了真谛,才能不 妄“上帝”对人类的精心设计,人活百岁才能有希望变为现实。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12: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过年了

    又过年了,总感觉时间过得太快,有时甚至怀疑地球是不是变小了?它自转的速度是不是变快了?
    又过年了,每到这时,就会想起我小的时候,那时候盼着过年,那份心情可以说是从春盼到夏,再从秋盼到冬,就为过年可以吃饺子,可以穿新衣,可以尽情地玩耍。
    从腊八起,过年的仪式就开始了,吃腊八饭,腌腊八蒜。有的老人还会在腊七的晚上用碗盛满水,放到屋外的窗台上,到腊八早晨看碗里冻的冰,哪个方向鼓得高,哪个方向的庄稼就会大丰收。那时的我对此深信不疑,但到收庄稼时早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过了腊八,人们就开始准备磨面,白面、小米面、玉米面、绿豆面、黏面等等。那时候磨面都是自己用石磨推着磨的,所以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过了农历二十,就开始购年货,赶节集。那时候没有这么多的超市,虽然县城有一个商场,但人们买东西都喜欢去集市上,所以说那时候的集市很热闹,人多的拥挤不透,气氛很火爆。
    到了二十七八,房子一般都打扫干净了,过年的东西也都准备下了。这时我爷爷就准备糊方灯了(那时候虽然有电灯了,但我搞不懂为何还自己做这种方灯)。制作方灯对于我爷爷来说其实很简单。先用木条做一个扁的立方体框架,在其中的一个直角处,再横上一个带蜡座的木条钉牢,骨架就完成了。接下来就是给框架糊白纸了。别小看这糊纸,这可是技术活儿,要想把纸糊的平整就得非常细心,不然就会有褶皱,影响方灯的美观。纸糊好后,晾干,再用红纸剪几个漂亮的菊花状图案,糊在大正方形的四个直角处,再晾干,这样一个方灯就做好了。等到大年三十晚上,早早的就把蜡烛放到那灯里点燃,那柔和的灯光,美轮美奂,虚无缥缈着我那少年的梦幻——过年了,真好!
    时光如果能倒流 ,真想回到那个时候。虽然那时的生活不富足,虽然人们生活的很简单,但那份纯纯的乡情,人心的良善,是金钱买不来的。
    又过年了,在回忆中感受年味吧。也许正像孩子们说的,是因为我到了中年才会沉浸在回忆里。但愿我人老心不老,开心每一天,快乐过新年。
    文安县   李银芳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12: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妈,快过年了,回家吧
    公路两边卖对联的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无论走在哪条街上都是人山人海,各种小汽车使劲地按着喇叭,卖年货的憋着嗓子使劲地叫卖,从超市里,从小摊上,涌出拎着大包小包的人,个个脸上挂着笑颜,有说有笑的汇入大街上涌动的人流,一会自东向西流动,一会又自西向东流动,天空中不时升起鞭炮烟花,空气中弥漫的浓浓的硝烟,快过年了!
    妈,年货置买齐了,给孩子们的新衣服也买齐了,妈,就等着你了,妈,你快回家吧,咱好过年呀!你跟我们常说,咱辛辛苦苦赶了一年图个啥,就图个一家子团团圆圆,全家人围在一张大大的圆桌上,你坐在中间位置,咧着没牙的嘴,看了这个孙子又看那个孙女,乐得说不出一句话,眼角挂满了泪花,是啊,辛苦了大半生,原先就只爸妈两口,现在咱们家是一个十八口之家的大家庭了。我们按着次序跟你拜年:
    “妈,给您老人家拜年啦,祝您老人家健康长寿!”
    你说着:“都辛苦了一年了,拜什么拜呀!”
    孙子们一个个地给您拜年:
    “给奶奶拜年啦!”
    你说:“都还小着呢,奶奶舍不得,等结了婚再说吧!”
    说着哆哆嗦嗦地从腰里掏出来钱包,打开一层层的手帕:
    “给,奶奶给压钱!都快吃吧,要不一会儿饺子都凉了。”
    你拿起筷子,示意大家可以吃了,孩子们一个个象疯狗似的搂着碗吃,大人们有站着吃的,有坐着的吃,一大家子其乐融融。我们年年祝你健康长寿,年年祝你健康长寿,谁知道你的寿命竟终止于二零一一年,妈,我真得不知道没有妈的年该怎么过呀!
    新房早已交接了钥匙了,该装修的地方也装修了,妻子催了好几回:
    “咱就搬进新楼过年吧,也图个新鲜新鲜。”
    “搬什么搬,甲醛味儿还没散完呢!”
    其实新房早装修半年了,我只是找了一个最笨拙的借口,我是怕呀,我怕呀,俺们搬了家,俺妈再也找不到去俺家的路。妈,你不用怕,楼再高咱也不坐电梯,你儿背着你,就象俺小时候趴在你背上,你摇着晃着,给我讲着一个又一个笑话,唱着一首又一首的歌谣:
    “狼来了虎来了,俺们家的小猪也来了,背狗来卖狗来,一个老吊钱一斗来”,
    在你的童谣声里,我趴在你的背上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就象二零一一年,我不愿回忆的那个傍晚,我把你从救护车背下来,风风火火地往急救室里冲,妈,这是俺第一次背你,你背了俺七八年,说这话俺也不怕害羞,俺是你的老生子,吃奶吃了六七年,活了四十四年才明白一个理,俺的那个一直都那么坚强、那么强壮、那么健康的妈啊,那个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大家庭半个多世纪的妈啊,原来也有需要儿子肩膀的时候,四十四年呀,头一次趴在你儿子的肩膀上就睡着了,嘴角里淌出来的血沫子顺着儿子的脖子一直滴滴答答地往下淌,滴滴都滴进儿子的心里,任凭儿子怎么撕心裂肺地喊叫,你再也不肯睁开眼看你儿子最后一眼。这是咋得了,从家里明明背出去的是一个温暖慈祥的妈,咋背回去的却是一个冰冰冷冷的妈?
    每次路过村口,遥望着那个再也升不起炊烟的烟囱,我的嗓子眼直憋大疙瘩!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妈,你儿多想躺在咱家的炕头上,和妈妈拉拉那个家长理短,说说那个心里话,然后捧着大海碗,呼噜呼噜地喝着妈妈亲手乱得白面疙瘩,喝得鼻梁子上、脑门子上渗着汗珠儿,妈妈一边痴痴地看着,一边笑着骂道:
    “小点口,别烫着,哪辈子饿死鬼讨层的!”
    我是妈妈三十八岁上生的,可以说为生我,妈在鬼门关打了三个转,那年头,三年自然灾难刚刚过去,文化大革命又热火朝天,其中的艰苦我今天在这里不忍多言。我们弟兄四个,我是妈妈最省心最骄傲也是最费心的一个。我小时候多灾多难,先是被钢丝扒穿破大脑,后是贫血面黄肌瘦割鸡,我清楚地记得妈妈把我带到东关我一个叫姑姑的家,当时里没有任何消毒设施、也没有麻醉设施,姑姑拿起一把钢刀,在我左手掌上就是一刀,妈妈怕我疼、折腾,用腿紧紧地把我的脑袋夹住,不让我动不让我看,那位叫姑姑的又拿出一把镊子,从伤口上夹出一粒米粒大小的东西,那种东西村里人管它叫鸡。自从割了鸡身体渐渐地壮起来,吃得也多了。后来上了学,在上学方面我从没有让妈妈为我操过心,一直是妈妈的骄傲。妈妈到邻村吃包子,亲戚提起刘么中学的一个什么学生,妈总是高兴地说:“那是咱孩子呀!”后来在找工作结婚方面没少为我操心。还记得我离婚那年的正月十四,妈妈用三轮驼着已经患严重脑血栓的父亲,爬上二楼敲开我们家的家门:“四儿,我给你们送腌黄豆来了。”说着端出满满一大盆腌黄豆。在我们那里有一个风俗,正月十五过小年这一天,要多吃黄豆,就会把逗气逗嘴全都吃进去,一家子就会平平安安、和和气气。我低着头大口大口地吃,前妻生气地骂道:“吃,就知道吃,我让你吃!”说着把盆掀翻在地,黄豆撒了一地,妈妈摇摇头:
    “你们都是奔四十的人,我是活一天少一天的人了,说不了也管不了你们了,你们自已的事自己看着办吧!”
    这大概是妈在我们家过得最后一个年了。
    如今又要快过年了,妈,快回家吧,我焚着香,跪在地上,一遍遍地祈祷,一遍遍地呼唤……
    过年年味儿一之劳动的盛宴
      一提到过年,人们记忆中马上就会想到压岁钱,想到吃好东西、穿新衣服、玩新鲜玩艺儿,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越来越没意思,年味到底是什么,过年到底过得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过年首先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劳动的教育,不劳动者不得食,好东西、新衣服是对劳动者最大的激励。
      不是吗?从一开春,我们就背着小筐爬沟迈垄地打猪菜、打猪草、拾柴火,养鸡、养猪、养鸭、养蚕、放羊。
      先说养鸡吧,那时候没有买鸡崽的,都是家里的老母鸡孵出来的,先是漫长而焦急地等待,再到看到小鸡出壳时的欣喜,给小鸡泡饼子、泡小米,再到给小鸡到处找黑盖子虫,追赶着忘了回家的小鸡,给小鸡盖鸡窝,在墙上大概半人高的高度,挖出个天台儿,老母鸡一飞能飞得上去,在天台儿里给老母鸡铺上软软的华角,让老母鸡安安心心地下蛋。到了秋后,为了防止鸡们偷吃打麦场里的粮食,特别是偷吃丢在场边用毒药浸过的麦种,得搬个小马扎在打麦场边全天守候,自家的鸡一露头,就吆喝着赶走。鸡蛋一个个被妈妈放进早已糊好的小纸篓里,小篓里渐渐出了个尖儿又空了,空了又渐渐冒出个尖儿,变成了花花绿绿的的票子。
      养鸭子也不容易,鸭崽一般没有自己孵的,都是买鸭崽。鸭子饭量大,人都吃不饱,拿什么喂鸭子。春天开河了,沟里、大坑里会有蝌蚪,一捞篱下去就能捞一大盆蝌蚪喂鸭子。沟底、坑底密密麻麻的小田螺,太多了,有半尺多厚,一般用手捧,一会儿就能够捧一大盆,那时候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不会象今天的人们暴炒田螺,有的是,没人要。到了热天的时候就给鸭子扦青蛙,用长长的竹竿子,顶端用钢丝砸的尖尖的、有倒刺儿的扦子。好容易盼着鸭子下蛋,又不回家,满坑里丢蛋。秋后的水冰凉的冰凉的,光着小屁股扎到大坑里追赶鸭子。
      养猪就更不容易了,春天打猪菜好点,一般打一小筐头就可以了。热天打猪草就更不容易了。哪有天凉快的时候打猪草的,都是赶了天最热的时候,看青的在家里睡个晌觉。那时候打个猪草都跟做贼似的,常常被看青的追得跑掉鞋,光着脚丫跑,满地的姜屎狗子、砖头瓦块,再背着一筐又湿又沉足有百十来斤的青草,哥们,那可是是跑呀!伏眼儿里的天变得很快,出门的时候艳阳高照,等打了草装了筐,一个点的雨就下来了,草又舍不得扔,草上浇了雨水是个啥分量,爬沟爬坡,经常是连筐带人滚好几个滚。一个热季下来,个个晒得跟小黑泥鳅似的,后背、胳膊上曝起一层层皮,脸上挂满盐粒,一搓哗哗地往下掉,衣服上画满了白色的世界地图。
      到了麦熟,大人割麦子,小孩子也闲不住呀。天不亮,由老师领着一块地一块地拾麦穗。晚上回到家在月亮底下借着月光,捡麦根。一大堆麦根里一晚上只能捡出一小把麦穗。天气稍微转凉,谷子、黍子壮了穗,小孩子们有举着半拉铁铧犁的,有举着脸盆的,轰赶老家(麻雀),从老家嘴里抢粮食。后来慢慢有人学会了扎稻草人,稻草人戴着一顶破草帽。但是只能吓唬一时,代替不了人们的轰赶。
      快到年根了,到村的碾房里碾粘面,那几乎是一个村子的圣典。老太太们、孩子们,有说有笑,不分先后,也不分你家的我家的。孩子们一盼儿一盼儿(文安方言,音译)推碾子,推累了就歇会盼儿,换另一拨儿。老太太用毛巾箍着头,从碾盘上扫,扫了放在笸箩里,笸箩里放一个亚字形的架子(两短横,两长竖,)一点儿一点地罗,罗剩下的糙米再放在碾盘上碾。
      你看,从开春开始,一直忙到年根,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有自己忙不完的活。春节与其说是一次节日,不如说是一次劳动者的盛宴,或者说在家庭中由家长对劳动者忙活了一年了,颁发的奖品,可能是一件新衣服,一挂小洋鞭儿、一个小灯笼、一块年糕、一个豆包。哪一件奖品不凝聚着我们的艰辛汗水,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不是吗,新衣服是自己用鸡蛋、鸭蛋、猪换来的,年糕是我们自己从老家嘴里夺回来的,又在石碾子上一点一点地碾出来的,馒头是自己一个穗一个穗从地里、从麦根垛里捡出来的,这凝聚着我们无数汗水的好东西我们能吃着不踏实、能不回味无穷吗?
      通过过年,我们明白一个再朴实不过的道理:只有通过自己的双手才能改变生活,只有通过自己的双手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现在的年味儿为什么越来越淡了?说白了了,就是欲望满足得太容易了,东西得到太容易了,想要什么买去,想吃什么做去!缺少了漫长的等待,焦急的期盼,拼搏的辛酸,生活中没有了奔头,干活中没有了劲头,当然体会不到年味儿了。
    过年年味儿二之心灵的洗礼
    过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社会的和谐剂,是东方的狂欢节,是中国的狄奥尼索斯。
    过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敬天敬地敬父母。头上有天,脚下有地,家中有父母,人自哪里来?天生地造,父母孕育。这种敬,内化为安天顺命的理念,外化为近似琐碎的祭祀仪式与礼仪,最终演化为天理、天伦,约束着人们的言行,促进了天地人的和谐。
    但是随着孔家店被打倒,上帝的死亡,科学大行其道,这种建立在敬天敬地敬父母基础的天地人的和谐关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电灯的发明改变了日夜,暖棚的泛滥打乱了四季,这是人之幸还是人之祸?
    过年就是在虔诚的祭祀仪式中完成的一次心灵的洗礼,重建天地人的和谐关系。
    过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走亲访友,邻里之间见面互道拜年话,人与人的矛盾得到的缓解,家庭和谐,邻里和谐,社会和谐。
    过年是东方的狂欢节,中国人的潜能、热情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敲锣、打鼓、放鞭炮、扭秧歌、耍狮子、舞龙灯、跑旱船。
    过年三之鞭炮的狂欢
    走在元宵之夜的大街上,看到满天的焰火,心中颇生感慨。现在放焰火的主体是大人,而我小时候放鞭炮的主体是孩子们,对于小孩子们而言,过年三大样是必不可少的:小洋鞭儿、新衣服、饺子。
    鞭炮的放法也好多种,放、崩、拉、摔、砸等。
    第一放。男孩子只要学会跑,过年的时候家里再穷,家长也会给买挂小洋鞭。孩子们舍不得拉,把鞭从挂上拆下来,一个一个地放。兜里放着一把小洋鞭,手里拿着一根燃着的香,走到大街上,求大一点的孩子给放,自己的鞭求着人家给放,弄不好还要搭上两块糖。大一点的孩子手里拿着鞭,嘴里喊着:“放了,放了!”小一点的孩子捂着耳朵,一边跑着一边喊:“别放,别放,等会儿再放!”捂着耳朵跑到过道口,大一点的男孩子儿把小鞭放进自己兜里,嘴里“当,当”地大喊几声,小男孩儿跑过来问:“放了吗?”“放了,没听见响吗?”“还想放吗?”“想!”“家去拿去!”没办法,要想学会放鞭就得交点儿学费。
    等胆子稍微大大,就把小鞭插在砖缝儿里,用香点着了,捂着耳朵远远躲开,“当”一声,心情随着鞭炮一起乐开了花。
    胆子再大大,就敢拿着放。用指甲轻轻掐着捻儿,用火点燃,捻儿“滋滋”地燃着,等燃到一定距离,突然一扬手,把小洋鞭漂亮地甩到高空,“啪”的一声,小洋鞭在高空中炸开,引来周围小朋友羡慕的目光:“哥,教给我放吧!”那种成就感就跟现在的大明星一样,是现在的小孩子们无法想象、也永远体会不到的。
    第二是崩,就是把较大的鞭插在沙土、灰、雪中,鞭炮一响,沙土、灰、雪花四处飞扬。较大的男孩子把鞭炮插在刚拉的鲜屎里,开发出鞭炮的另一个新品种:屎雷子。鞭炮一响,满足了部分男孩子恶作剧的心理需求。
    第三是拉,一般是大年初一的时候才舍得拉,一般由小孩子用棍儿挑着,小孩子们胆小,鞭炮一响,吓得手里的小棍儿掉在地上,这叫崩落了挂了。一阵乱响,引来一群小孩子们抢鞭。沿着墙脚,用脚使劲地踩,没响的叫“落儿”,拿来用来作链子绊枪所需。后来我和三哥把小洋鞭的炸药塞进链子绊儿枪的炮筒子(子弹壳儿)里,我捂着耳朵,三哥一搂扳机,整个链子绊枪都炸飞了,幸好没炸着手,那是我们儿时玩鞭玩得最惊心动魄的一幕。抢落儿时,有时候踩不实,好不容易抢到一杖,拿在手里鞭落儿就在手里“咣”的一声响了,幸好过去的鞭都是黑火药做的,除了手被滋黑点没有大碍。有时候,鞭钻进新裤子里,在裤子里响了,新做的裤子还没下一水,就被崩出几个大黑洞,低着头,跟做贼似地溜进屋里,还是被母亲发现了,母亲用手指头戳着我的脑门:“给你做什么有用呢,一天不到啊,你就给我崩成破扯(念吃)拉子了!”鞭响了,没有炸碎的我们叫鞭筒子。撞鞭筒子那可是过年小孩子们最大的游戏,撞得我连胳膊都抬不起来了。撞鞭筒子就是把鞭筒子在墙上撞,游戏规则一般由大孩子制定。并不是撞得越远越好,而是撞得恰到远处,小孩子们不是撞近了就是撞远了,不一会儿就让大孩子们全赢过去了,惹得妈妈拉着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我,找到我的一个哥哥那里:“小蛋儿呀,你就给你弟弟几个鞭筒子吧!”“凭什么,俺个人赢得!”“婶儿给你买挂小洋鞭行不,大过年的你就愿意让你弟弟哭哭涕涕的!”“一挂不行,两挂!”但是不一会儿又让人家全赢过去了。我记得有一次,我把自已放假前才发的新课本,含着眼泪撕成一条条,用一段段小木棍儿卷着,一点一点地抹浆子,自己卷鞭筒子,在家闭关思过,苦练基本功,发誓一定要了本,要把输得鞭筒子全都赢回来,等我开门出关,找到小朋友们,他们嫌我自己卷得鞭筒子破,就是白给他们都不要,没有一个人愿意跟我玩儿。了本的愿望没有实现不用说,还摊了事了,摊了大事了!鞭筒子没撞成,但是一开学,我的脑袋却和老师的教鞭撞了个正着。老师气得脸色都煞白了,把那教鞭舞得是呼呼生风,教鞭雨点一般落在我硕大的脑袋上,一边打一边骂:“我让你撕课本卷鞭筒子,我让你撕课本卷鞭筒子,你给我说说,你是怎么撞输得的?”在老师暴风骤雨般的教鞭下没有掉一滴眼泪的硬汉,此时再也忍不住,咧着大嘴“哇哇”直哭,边哭边用手比划着。老师大骂:“你这么撞还不得有了庄户去不了地呀,你应该这么撞,得学会擓!(kuai)”在老师的经心指点下,我的撞技得到大幅度提高,并迅速漂红,撞遍全村无对手,并迅速撞出丰各庄,撞向我姥姥村,成为四外八村的撞星,当老大的感觉就一个字爽,两字真爽,三个字太爽了!后来经过我们班“小喇叭”的周密调查,才得知,我们老师小时候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人物,那可是撞林k  成了名的撞客,撞帮第三十八代掌门人,并开山独创一派,号称撞八方紫面昆仑侠是也,撞遍天下无对手(武侠评书听多了,听串了)。直到我到县城上高中,我才舍得把那半纸箱子承载了我无数光荣与梦想,无数汗水与泪水甚至血水的鞭筒子以及我呕心沥血总结的经过无数实战检验的撞鞭筒子葵花宝典、独门绝笈恋恋不舍地、郑重其事地传给撞帮弟子:请接鞭筒子吧!我心里想:那小子还不感激得鼻子、哈拉子流一地,趴在地上给我磕三响头呀,谁知那小子不屑一顾,直接把我那半箱子,半箱子呀,鞭筒子扔到下坡去了:“哪个傻小子才玩那费傻力气的游戏,你out了!”说着从背后抽出变形金刚。
    再也看不到满街筒子跟闹瞎蛾(念我,二声)似的撞鞭筒子的小孩了,想起了初中时读过的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ADE,阿得,再见了,我的鞭筒子;再见了,我儿时的乐趣;再见了,飘荡在我记忆深处最浓的年味,阿得!
    等再大大就敢手提着鞭挂放了,象猿猱一样身手敏捷,猫着腰,把燃着的大雷子轻轻放在地上,多远一个,多会能响,心里都有数,听着鞭一个一个在身后响,震得耳朵“嗡儿嗡儿”直响,那种乐趣现在再也找不到了。
    第四摔,主要是一种摔炮儿,用报纸包一个小包儿,往砖墙上或洋灰土地上一摔,特响。     
    第五种是砸,是一种砸炮儿,一张纸上若干个用火药做得小圆点,撕下一个小圆点,用砖头砸。后来有了一种左轮手枪的玩具,把小圆点塞进轮眼里,连响,很刺激!
    我儿时的鞭炮已经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儿时放鞭炮的乐趣却一直萦绕在心头,那或许就是人们苦苦追寻的年味之一吧。(刘凤迎)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12: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妈,快过年了,回家吧
    公路两边卖对联的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无论走在哪条街上都是人山人海,各种小汽车使劲地按着喇叭,卖年货的憋着嗓子使劲地叫卖,从超市里,从小摊上,涌出拎着大包小包的人,个个脸上挂着笑颜,有说有笑的汇入大街上涌动的人流,一会自东向西流动,一会又自西向东流动,天空中不时升起鞭炮烟花,空气中弥漫的浓浓的硝烟,快过年了!
    妈,年货置买齐了,给孩子们的新衣服也买齐了,妈,就等着你了,妈,你快回家吧,咱好过年呀!你跟我们常说,咱辛辛苦苦赶了一年图个啥,就图个一家子团团圆圆,全家人围在一张大大的圆桌上,你坐在中间位置,咧着没牙的嘴,看了这个孙子又看那个孙女,乐得说不出一句话,眼角挂满了泪花,是啊,辛苦了大半生,原先就只爸妈两口,现在咱们家是一个十八口之家的大家庭了。我们按着次序跟你拜年:
    “妈,给您老人家拜年啦,祝您老人家健康长寿!”
    你说着:“都辛苦了一年了,拜什么拜呀!”
    孙子们一个个地给您拜年:
    “给奶奶拜年啦!”
    你说:“都还小着呢,奶奶舍不得,等结了婚再说吧!”
    说着哆哆嗦嗦地从腰里掏出来钱包,打开一层层的手帕:
    “给,奶奶给压钱!都快吃吧,要不一会儿饺子都凉了。”
    你拿起筷子,示意大家可以吃了,孩子们一个个象疯狗似的搂着碗吃,大人们有站着吃的,有坐着的吃,一大家子其乐融融。我们年年祝你健康长寿,年年祝你健康长寿,谁知道你的寿命竟终止于二零一一年,妈,我真得不知道没有妈的年该怎么过呀!
    新房早已交接了钥匙了,该装修的地方也装修了,妻子催了好几回:
    “咱就搬进新楼过年吧,也图个新鲜新鲜。”
    “搬什么搬,甲醛味儿还没散完呢!”
    其实新房早装修半年了,我只是找了一个最笨拙的借口,我是怕呀,我怕呀,俺们搬了家,俺妈再也找不到去俺家的路。妈,你不用怕,楼再高咱也不坐电梯,你儿背着你,就象俺小时候趴在你背上,你摇着晃着,给我讲着一个又一个笑话,唱着一首又一首的歌谣:
    “狼来了虎来了,俺们家的小猪也来了,背狗来卖狗来,一个老吊钱一斗来”,
    在你的童谣声里,我趴在你的背上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就象二零一一年,我不愿回忆的那个傍晚,我把你从救护车背下来,风风火火地往急救室里冲,妈,这是俺第一次背你,你背了俺七八年,说这话俺也不怕害羞,俺是你的老生子,吃奶吃了六七年,活了四十四年才明白一个理,俺的那个一直都那么坚强、那么强壮、那么健康的妈啊,那个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大家庭半个多世纪的妈啊,原来也有需要儿子肩膀的时候,四十四年呀,头一次趴在你儿子的肩膀上就睡着了,嘴角里淌出来的血沫子顺着儿子的脖子一直滴滴答答地往下淌,滴滴都滴进儿子的心里,任凭儿子怎么撕心裂肺地喊叫,你再也不肯睁开眼看你儿子最后一眼。这是咋得了,从家里明明背出去的是一个温暖慈祥的妈,咋背回去的却是一个冰冰冷冷的妈?
    每次路过村口,遥望着那个再也升不起炊烟的烟囱,我的嗓子眼直憋大疙瘩!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妈,你儿多想躺在咱家的炕头上,和妈妈拉拉那个家长理短,说说那个心里话,然后捧着大海碗,呼噜呼噜地喝着妈妈亲手乱得白面疙瘩,喝得鼻梁子上、脑门子上渗着汗珠儿,妈妈一边痴痴地看着,一边笑着骂道:
    “小点口,别烫着,哪辈子饿死鬼讨层的!”
    我是妈妈三十八岁上生的,可以说为生我,妈在鬼门关打了三个转,那年头,三年自然灾难刚刚过去,文化大革命又热火朝天,其中的艰苦我今天在这里不忍多言。我们弟兄四个,我是妈妈最省心最骄傲也是最费心的一个。我小时候多灾多难,先是被钢丝扒穿破大脑,后是贫血面黄肌瘦割鸡,我清楚地记得妈妈把我带到东关我一个叫姑姑的家,当时里没有任何消毒设施、也没有麻醉设施,姑姑拿起一把钢刀,在我左手掌上就是一刀,妈妈怕我疼、折腾,用腿紧紧地把我的脑袋夹住,不让我动不让我看,那位叫姑姑的又拿出一把镊子,从伤口上夹出一粒米粒大小的东西,那种东西村里人管它叫鸡。自从割了鸡身体渐渐地壮起来,吃得也多了。后来上了学,在上学方面我从没有让妈妈为我操过心,一直是妈妈的骄傲。妈妈到邻村吃包子,亲戚提起刘么中学的一个什么学生,妈总是高兴地说:“那是咱孩子呀!”后来在找工作结婚方面没少为我操心。还记得我离婚那年的正月十四,妈妈用三轮驼着已经患严重脑血栓的父亲,爬上二楼敲开我们家的家门:“四儿,我给你们送腌黄豆来了。”说着端出满满一大盆腌黄豆。在我们那里有一个风俗,正月十五过小年这一天,要多吃黄豆,就会把逗气逗嘴全都吃进去,一家子就会平平安安、和和气气。我低着头大口大口地吃,前妻生气地骂道:“吃,就知道吃,我让你吃!”说着把盆掀翻在地,黄豆撒了一地,妈妈摇摇头:
    “你们都是奔四十的人,我是活一天少一天的人了,说不了也管不了你们了,你们自已的事自己看着办吧!”
    这大概是妈在我们家过得最后一个年了。
    如今又要快过年了,妈,快回家吧,我焚着香,跪在地上,一遍遍地祈祷,一遍遍地呼唤……
    过年年味儿一之劳动的盛宴
      一提到过年,人们记忆中马上就会想到压岁钱,想到吃好东西、穿新衣服、玩新鲜玩艺儿,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越来越没意思,年味到底是什么,过年到底过得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过年首先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劳动的教育,不劳动者不得食,好东西、新衣服是对劳动者最大的激励。
      不是吗?从一开春,我们就背着小筐爬沟迈垄地打猪菜、打猪草、拾柴火,养鸡、养猪、养鸭、养蚕、放羊。
      先说养鸡吧,那时候没有买鸡崽的,都是家里的老母鸡孵出来的,先是漫长而焦急地等待,再到看到小鸡出壳时的欣喜,给小鸡泡饼子、泡小米,再到给小鸡到处找黑盖子虫,追赶着忘了回家的小鸡,给小鸡盖鸡窝,在墙上大概半人高的高度,挖出个天台儿,老母鸡一飞能飞得上去,在天台儿里给老母鸡铺上软软的华角,让老母鸡安安心心地下蛋。到了秋后,为了防止鸡们偷吃打麦场里的粮食,特别是偷吃丢在场边用毒药浸过的麦种,得搬个小马扎在打麦场边全天守候,自家的鸡一露头,就吆喝着赶走。鸡蛋一个个被妈妈放进早已糊好的小纸篓里,小篓里渐渐出了个尖儿又空了,空了又渐渐冒出个尖儿,变成了花花绿绿的的票子。
      养鸭子也不容易,鸭崽一般没有自己孵的,都是买鸭崽。鸭子饭量大,人都吃不饱,拿什么喂鸭子。春天开河了,沟里、大坑里会有蝌蚪,一捞篱下去就能捞一大盆蝌蚪喂鸭子。沟底、坑底密密麻麻的小田螺,太多了,有半尺多厚,一般用手捧,一会儿就能够捧一大盆,那时候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不会象今天的人们暴炒田螺,有的是,没人要。到了热天的时候就给鸭子扦青蛙,用长长的竹竿子,顶端用钢丝砸的尖尖的、有倒刺儿的扦子。好容易盼着鸭子下蛋,又不回家,满坑里丢蛋。秋后的水冰凉的冰凉的,光着小屁股扎到大坑里追赶鸭子。
      养猪就更不容易了,春天打猪菜好点,一般打一小筐头就可以了。热天打猪草就更不容易了。哪有天凉快的时候打猪草的,都是赶了天最热的时候,看青的在家里睡个晌觉。那时候打个猪草都跟做贼似的,常常被看青的追得跑掉鞋,光着脚丫跑,满地的姜屎狗子、砖头瓦块,再背着一筐又湿又沉足有百十来斤的青草,哥们,那可是是跑呀!伏眼儿里的天变得很快,出门的时候艳阳高照,等打了草装了筐,一个点的雨就下来了,草又舍不得扔,草上浇了雨水是个啥分量,爬沟爬坡,经常是连筐带人滚好几个滚。一个热季下来,个个晒得跟小黑泥鳅似的,后背、胳膊上曝起一层层皮,脸上挂满盐粒,一搓哗哗地往下掉,衣服上画满了白色的世界地图。
      到了麦熟,大人割麦子,小孩子也闲不住呀。天不亮,由老师领着一块地一块地拾麦穗。晚上回到家在月亮底下借着月光,捡麦根。一大堆麦根里一晚上只能捡出一小把麦穗。天气稍微转凉,谷子、黍子壮了穗,小孩子们有举着半拉铁铧犁的,有举着脸盆的,轰赶老家(麻雀),从老家嘴里抢粮食。后来慢慢有人学会了扎稻草人,稻草人戴着一顶破草帽。但是只能吓唬一时,代替不了人们的轰赶。
      快到年根了,到村的碾房里碾粘面,那几乎是一个村子的圣典。老太太们、孩子们,有说有笑,不分先后,也不分你家的我家的。孩子们一盼儿一盼儿(文安方言,音译)推碾子,推累了就歇会盼儿,换另一拨儿。老太太用毛巾箍着头,从碾盘上扫,扫了放在笸箩里,笸箩里放一个亚字形的架子(两短横,两长竖,)一点儿一点地罗,罗剩下的糙米再放在碾盘上碾。
      你看,从开春开始,一直忙到年根,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有自己忙不完的活。春节与其说是一次节日,不如说是一次劳动者的盛宴,或者说在家庭中由家长对劳动者忙活了一年了,颁发的奖品,可能是一件新衣服,一挂小洋鞭儿、一个小灯笼、一块年糕、一个豆包。哪一件奖品不凝聚着我们的艰辛汗水,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不是吗,新衣服是自己用鸡蛋、鸭蛋、猪换来的,年糕是我们自己从老家嘴里夺回来的,又在石碾子上一点一点地碾出来的,馒头是自己一个穗一个穗从地里、从麦根垛里捡出来的,这凝聚着我们无数汗水的好东西我们能吃着不踏实、能不回味无穷吗?
      通过过年,我们明白一个再朴实不过的道理:只有通过自己的双手才能改变生活,只有通过自己的双手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现在的年味儿为什么越来越淡了?说白了了,就是欲望满足得太容易了,东西得到太容易了,想要什么买去,想吃什么做去!缺少了漫长的等待,焦急的期盼,拼搏的辛酸,生活中没有了奔头,干活中没有了劲头,当然体会不到年味儿了。
    过年年味儿二之心灵的洗礼
    过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社会的和谐剂,是东方的狂欢节,是中国的狄奥尼索斯。
    过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敬天敬地敬父母。头上有天,脚下有地,家中有父母,人自哪里来?天生地造,父母孕育。这种敬,内化为安天顺命的理念,外化为近似琐碎的祭祀仪式与礼仪,最终演化为天理、天伦,约束着人们的言行,促进了天地人的和谐。
    但是随着孔家店被打倒,上帝的死亡,科学大行其道,这种建立在敬天敬地敬父母基础的天地人的和谐关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电灯的发明改变了日夜,暖棚的泛滥打乱了四季,这是人之幸还是人之祸?
    过年就是在虔诚的祭祀仪式中完成的一次心灵的洗礼,重建天地人的和谐关系。
    过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走亲访友,邻里之间见面互道拜年话,人与人的矛盾得到的缓解,家庭和谐,邻里和谐,社会和谐。
    过年是东方的狂欢节,中国人的潜能、热情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敲锣、打鼓、放鞭炮、扭秧歌、耍狮子、舞龙灯、跑旱船。
    过年三之鞭炮的狂欢
    走在元宵之夜的大街上,看到满天的焰火,心中颇生感慨。现在放焰火的主体是大人,而我小时候放鞭炮的主体是孩子们,对于小孩子们而言,过年三大样是必不可少的:小洋鞭儿、新衣服、饺子。
    鞭炮的放法也好多种,放、崩、拉、摔、砸等。
    第一放。男孩子只要学会跑,过年的时候家里再穷,家长也会给买挂小洋鞭。孩子们舍不得拉,把鞭从挂上拆下来,一个一个地放。兜里放着一把小洋鞭,手里拿着一根燃着的香,走到大街上,求大一点的孩子给放,自己的鞭求着人家给放,弄不好还要搭上两块糖。大一点的孩子手里拿着鞭,嘴里喊着:“放了,放了!”小一点的孩子捂着耳朵,一边跑着一边喊:“别放,别放,等会儿再放!”捂着耳朵跑到过道口,大一点的男孩子儿把小鞭放进自己兜里,嘴里“当,当”地大喊几声,小男孩儿跑过来问:“放了吗?”“放了,没听见响吗?”“还想放吗?”“想!”“家去拿去!”没办法,要想学会放鞭就得交点儿学费。
    等胆子稍微大大,就把小鞭插在砖缝儿里,用香点着了,捂着耳朵远远躲开,“当”一声,心情随着鞭炮一起乐开了花。
    胆子再大大,就敢拿着放。用指甲轻轻掐着捻儿,用火点燃,捻儿“滋滋”地燃着,等燃到一定距离,突然一扬手,把小洋鞭漂亮地甩到高空,“啪”的一声,小洋鞭在高空中炸开,引来周围小朋友羡慕的目光:“哥,教给我放吧!”那种成就感就跟现在的大明星一样,是现在的小孩子们无法想象、也永远体会不到的。
    第二是崩,就是把较大的鞭插在沙土、灰、雪中,鞭炮一响,沙土、灰、雪花四处飞扬。较大的男孩子把鞭炮插在刚拉的鲜屎里,开发出鞭炮的另一个新品种:屎雷子。鞭炮一响,满足了部分男孩子恶作剧的心理需求。
    第三是拉,一般是大年初一的时候才舍得拉,一般由小孩子用棍儿挑着,小孩子们胆小,鞭炮一响,吓得手里的小棍儿掉在地上,这叫崩落了挂了。一阵乱响,引来一群小孩子们抢鞭。沿着墙脚,用脚使劲地踩,没响的叫“落儿”,拿来用来作链子绊枪所需。后来我和三哥把小洋鞭的炸药塞进链子绊儿枪的炮筒子(子弹壳儿)里,我捂着耳朵,三哥一搂扳机,整个链子绊枪都炸飞了,幸好没炸着手,那是我们儿时玩鞭玩得最惊心动魄的一幕。抢落儿时,有时候踩不实,好不容易抢到一杖,拿在手里鞭落儿就在手里“咣”的一声响了,幸好过去的鞭都是黑火药做的,除了手被滋黑点没有大碍。有时候,鞭钻进新裤子里,在裤子里响了,新做的裤子还没下一水,就被崩出几个大黑洞,低着头,跟做贼似地溜进屋里,还是被母亲发现了,母亲用手指头戳着我的脑门:“给你做什么有用呢,一天不到啊,你就给我崩成破扯(念吃)拉子了!”鞭响了,没有炸碎的我们叫鞭筒子。撞鞭筒子那可是过年小孩子们最大的游戏,撞得我连胳膊都抬不起来了。撞鞭筒子就是把鞭筒子在墙上撞,游戏规则一般由大孩子制定。并不是撞得越远越好,而是撞得恰到远处,小孩子们不是撞近了就是撞远了,不一会儿就让大孩子们全赢过去了,惹得妈妈拉着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我,找到我的一个哥哥那里:“小蛋儿呀,你就给你弟弟几个鞭筒子吧!”“凭什么,俺个人赢得!”“婶儿给你买挂小洋鞭行不,大过年的你就愿意让你弟弟哭哭涕涕的!”“一挂不行,两挂!”但是不一会儿又让人家全赢过去了。我记得有一次,我把自已放假前才发的新课本,含着眼泪撕成一条条,用一段段小木棍儿卷着,一点一点地抹浆子,自己卷鞭筒子,在家闭关思过,苦练基本功,发誓一定要了本,要把输得鞭筒子全都赢回来,等我开门出关,找到小朋友们,他们嫌我自己卷得鞭筒子破,就是白给他们都不要,没有一个人愿意跟我玩儿。了本的愿望没有实现不用说,还摊了事了,摊了大事了!鞭筒子没撞成,但是一开学,我的脑袋却和老师的教鞭撞了个正着。老师气得脸色都煞白了,把那教鞭舞得是呼呼生风,教鞭雨点一般落在我硕大的脑袋上,一边打一边骂:“我让你撕课本卷鞭筒子,我让你撕课本卷鞭筒子,你给我说说,你是怎么撞输得的?”在老师暴风骤雨般的教鞭下没有掉一滴眼泪的硬汉,此时再也忍不住,咧着大嘴“哇哇”直哭,边哭边用手比划着。老师大骂:“你这么撞还不得有了庄户去不了地呀,你应该这么撞,得学会擓!(kuai)”在老师的经心指点下,我的撞技得到大幅度提高,并迅速漂红,撞遍全村无对手,并迅速撞出丰各庄,撞向我姥姥村,成为四外八村的撞星,当老大的感觉就一个字爽,两字真爽,三个字太爽了!后来经过我们班“小喇叭”的周密调查,才得知,我们老师小时候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人物,那可是撞林k  成了名的撞客,撞帮第三十八代掌门人,并开山独创一派,号称撞八方紫面昆仑侠是也,撞遍天下无对手(武侠评书听多了,听串了)。直到我到县城上高中,我才舍得把那半纸箱子承载了我无数光荣与梦想,无数汗水与泪水甚至血水的鞭筒子以及我呕心沥血总结的经过无数实战检验的撞鞭筒子葵花宝典、独门绝笈恋恋不舍地、郑重其事地传给撞帮弟子:请接鞭筒子吧!我心里想:那小子还不感激得鼻子、哈拉子流一地,趴在地上给我磕三响头呀,谁知那小子不屑一顾,直接把我那半箱子,半箱子呀,鞭筒子扔到下坡去了:“哪个傻小子才玩那费傻力气的游戏,你out了!”说着从背后抽出变形金刚。
    再也看不到满街筒子跟闹瞎蛾(念我,二声)似的撞鞭筒子的小孩了,想起了初中时读过的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ADE,阿得,再见了,我的鞭筒子;再见了,我儿时的乐趣;再见了,飘荡在我记忆深处最浓的年味,阿得!
    等再大大就敢手提着鞭挂放了,象猿猱一样身手敏捷,猫着腰,把燃着的大雷子轻轻放在地上,多远一个,多会能响,心里都有数,听着鞭一个一个在身后响,震得耳朵“嗡儿嗡儿”直响,那种乐趣现在再也找不到了。
    第四摔,主要是一种摔炮儿,用报纸包一个小包儿,往砖墙上或洋灰土地上一摔,特响。     
    第五种是砸,是一种砸炮儿,一张纸上若干个用火药做得小圆点,撕下一个小圆点,用砖头砸。后来有了一种左轮手枪的玩具,把小圆点塞进轮眼里,连响,很刺激!
    我儿时的鞭炮已经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儿时放鞭炮的乐趣却一直萦绕在心头,那或许就是人们苦苦追寻的年味之一吧。(刘凤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omsenz Inc. ( 冀ICP备12019373号-1 ) 法律顾问:常全根律师

    GMT+8, 2024-11-24 10:44 , Processed in 0.0712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