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该不该有自己的隐私 中国的两会代表在两会上习惯性举手,一般的议案通过率都在百分之百,在国家大政方针面前我们敬爱的代表们决心表得震天响,口号喊得震天响,很少行使否决权,但是在一重庆代表提出的公布官员的财产的议案问题上得了集体失语症,立场坚定、态度坚决地一致地行使了否决权,否决票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理由是官员的财产那是官员的隐私,隐私权受宪法和法律保护。 官员该不该有自己的隐私?官员的饭桌、官员的住房、官员出行坐的车甚至官员有几个情人、什么档次的情人该不该公之于众,受公众监督?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听过的几个词叫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既然你选择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你把你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你还有什么不敢、不能见不了阳光,受不了人民监督的? 有人说怎么不监督了,政府不是有一大套机构、一大帮子人在代表着人民监督着他们了吗?翻开中国反腐史,有几个不是官员之间的内讦而是监督机构行使职权,由小官员把大官员拉下马的?让小官员去拉掌握着他们政治命运的大官员,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其实要想真正实现监督很容易,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很容易把官员的一天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任何公民轻轻一点鼠标,很容易了解哪一个官员哪一天在哪一张餐桌上喝了哪种超标的酒,技术上不是问题,关键是体制、上层官员的反腐决心上。 建国初期我们很容易了解开国元勋的私生活。比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石他们的吃穿,毛泽东最奢侈的就是吃一碗红烧肉,也不是经常吃。刘少奇最腐败,无非就是吃了一只烧鸡。 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一个饰演毛泽东的演员到陕北体验生活,访问了毛泽东的一个房东,其中有一个毛泽东喝粥的细节,演员端起大碗一饮而进,然后用舌头一舔,毛泽东的房东摇摇头:“不象,不象。”说着端起碗,用手指头一点一点把碗里的残粥抹进嘴里。 官员从来不属于自己,也不该有自己的见不得阳光的私生活,官员是这个社会风气的倡导者、引导者、示范者,建国初期正是开国领袖们的率先示范,才开启了一个廉洁的、向上的社会风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