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会“五常”基本反映了“二战”后期的世界秩序,当时起决定作用的只有苏美英三国,因此,他们是常任理事国的不二人选,可为什么中法能“入常”呢? 一、美国支持中国“入常” 在中国“入常”问题上,美苏存在尖锐矛盾,因为当时执政的国民党是美国亲信,一旦中国“入常”,意味着苏联身边将崛起一个敌对的世界大国,苏联当然不会同意,可罗斯福立场强硬。最后,苏联以外蒙独立为条件准许中国“入常”,当时老蒋是同意的,还签了条约。不过,待其败退台湾后却突然反悔,他为什么要反悔?因为他不想背负丢失外蒙的骂名,同时像美日私下授受钓鱼岛一样,想利用外蒙破坏中苏关系。但此时的老蒋连祖坟都保不住,谈何“收复”外蒙? 说到这儿,一些人肯定又要大肆吹嘘“美国对华友好”了。其实,美国人没那么高尚,支持中国“入常”完全出于美国利益。 一是中国是美国附庸。“附庸”一词不大好听,却是事实,因为当时的国民党高层,亲日派已日薄西山,几乎是清一色的亲美分子,美国通过军援也部分的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税收,加上国民党政府对美国的军事依赖,说中国是美国附庸并无不妥。 二是美国反苏需要。“二战”末期,美苏主宰世界的大势已经明朗,因此,美国开始筹划对付苏联。而中国既是苏联近邻,又是大国弱国,还是被美国操控的盟国,理所当然的成为美国最理想的战略棋子。当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承受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是我们“入常”的坚实基础。因此,中国“入常”不是美国恩赐,而是美国需要,也是我们浴血抗战的回报。 作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我们更没理由感谢美国人,因为他们当初提携的是国民党,而我们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时,美国不仅带头反对,还网罗了一批国家阻挠。因此,中国现今的政治地位,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人争来的,也是我们花大价钱买来的,如果美国不反对,我们会少花许多钱! 另外,即使在老蒋时期,美国也不像亲美分子宣传的那么友好。突出的例子是在“九·一八”事变后,美国照样向日本输出钢铁、石油、棉花等战略物资,尤其在“七·七事变”后的1937-1939年,美国对日出口额增加到7.69亿美元,年均较1931-1936年增加2/3,而国内媒体津津乐道的美国对华援助,这时多以私人名义进行,规模不大。美国的意图很简单:一方面向日本出售战略物资大发战争财,同时默许日本侵华,换取其进攻苏联;另一方面援助中国牵制日本,避免中国失去信心倒向日本,使日本一国独大,而之所以很少公开援华,是怕激怒日本。因此,说美国是日本侵华帮凶并无不妥。 这种局面持续到1940年9月德日意三国结盟,美国才公开加大援华力度,但即便如此,美国对日绥靖仍在继续,表现在美国虽然1939年7月宣布对日禁运,但仍然默许日本通过民间贸易方式从美国购买战略物资,这是因为美国除了发战争财的经济需求外,还在幻想推动日本进攻苏联,以求渔翁得利,却从不考虑中国利益。这种“明禁暗放”的局面持续到1941年4月《日苏中立条约》签订,美国见推动日苏开战阴谋破产,自己则倍受日本威胁,才真正对日禁运,并开始大规模援华抗日。这就是“中美友好”的真相! 二、英国支持法国“入常” 苏英冲突缘自法国“入常”,苏联坚决反对,因为当时法国尚未完全光复,而且法军在“二战”中表现拙劣,几乎寸功未立,更重要的是,一个德国就让苏联头疼,如果法国“入常”,苏联会倍感压力,而且斯大林非常讨厌桀骜不驯、志大才疏的戴高乐。 英国支持法国的原因有二:一是用法国取代德国对付苏联,保持欧洲均势;二是法国是传统的世界大国,当时还拥有大片殖民地,有相当实力,确实能起到遏制苏联的作用。因此,丘吉尔不肯妥协,还说服了同样讨厌戴高乐的罗斯福支持自己,斯大林只好让步。 三、安理会缘何没有扩容? 安理会为什么只保持“五常”格局?一方面,参加“二战”的大国只有中苏美英法和德日意等国,德日作为战败国,不可能“入常”,意大利虽然“改邪归正”,但出身不太光彩,实力较弱,因此被排除在外;印度虽是日后的世界大国,但当时属英国殖民地,没有资格;巴西虽然现在是联合国“入常”的热门人选,但当时只是规模庞大,军事实力一般,在“二战”中立功不多,从论功行善的角度也不可能“入常”,而且美洲是美国后院,即使有可能“入常“,美国也会坚决反对。另外,常任理事国过多,容易造成议而不决、效率低下,稀释苏美英特权,这是他们不愿看到的。因此,“五常”格局就此形成。 这段历史说明,在“实力决定一切”的国际丛林社会,没有无缘无故的友谊,只有赤裸裸的国家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