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播报员 于 2014-6-29 20:06 编辑
孝感天地,六旬侄媳孝养百岁公伯40载 --记文安县左各庄镇南陶管营村首届道德模范赵树俊
(李雅辉摄)
孝道是人性和品德的张扬,是生命和道义的舒展,是心灵和良知的感应,是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的坚守,是不计得失无怨无悔的付出,是言传身教尽职尽责的表率…… 年过六旬的农村妇女,一边照顾着93岁的公公,一边照顾着101岁的公公大伯,都是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并患有小脑萎缩,从不嫌脏的她总是笑着说孝敬老人是她应该做的,再苦再累也要照顾好两位老人,她就是文安县左各庄镇南陶管营村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赵树俊。 分家分得孤寡老人 1971年9月经人介绍赵树俊嫁给了和她同岁的石勤亭,婚后夫妻二人日子虽然艰辛但却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儿子和女儿的相继出生给这个农村家庭增添了无上的快乐。 石勤亭的大伯叫石坤正,由于妻子和孩子早亡最终石坤正也没有再娶,当初分家的时候,这个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自然成了一个难题,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多个人就意味着多一份口粮,何况还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最后还是赵树俊站了出来,主动要求赡养公伯。 赵树俊虽然是个农民妇女,也没有上过学,可她深知当老人们需要扶养时,理应得到子女和家庭成员的尊敬、关心和照顾,让他们享尽天伦之乐,安度幸福的晚年,这不仅仅是社会的职责,更是每一个子女应尽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虽然是一位没有血缘关系的公伯,可她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平凡女性的博大爱心。 同甘共苦 幸福一家人 自从分家后,赵树俊就承担起了公伯的生活起居,为老人洗衣服,做了好吃的总会先给老人送去,生活的点滴温暖让这位孤寡老人心中有了家的感觉,每当赵树俊农忙时石坤正都会替她干农活帮忙带孩子,冬天赋闲时石坤正每天都会去捡树枝为家里取暖,在赵树俊心中,这位公公大伯已然成了他们家中不可缺少的一位亲人。 随着石坤正年纪越来越大,他的生活起居就更需要人照顾了,可此时这个家也正处于困难时期,孩子们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家里的生计就是靠赵树俊夫妻二人,再加上一位这样的老人无非是增添了一份压力,正当此时村干部找到了赵树俊,说像石坤正这样的老人可以去养老院,面对家里的重担,赵树俊也犹豫了,她一夜未眠,当早晨起床后看见公公大伯站在院子望她的那中无助眼神时,她下定决心,再苦再累也不会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去,当初作出的选择她不会放弃。 传承孝道 让爱永存 2013年11月,已经百岁的石坤正突发小脑萎缩,从此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也就是从那天起,赵树俊就承担起了老人所有的照顾。老人经常神情恍惚,大小便失禁,每天早晨5点多就要起床,为老人喂饭、洗衣服,收拾好一切后,她还要去村里打临工,因为此时赵树俊93岁的公公也已经患病瘫痪在床。看着家里的生计都要靠丈夫一个人做木工维持,她于心不忍。有一天晚上,她的公伯发病,整夜在床上乱爬,赵树俊怕老人从床上摔下来也一整夜未睡,早晨照顾公公一夜的丈夫得知后,心疼的哭着说“白天别干活了,你太累了。”可此时赵树俊已经做好了饭,正在喂老人吃,看着丈夫她笑着说:“没事,咱大伯就跟我亲爹一样,我不累,上午我睡会下午再去干活。” 40年了,赵树俊照顾老人的事让村里人无不赞叹,他们的子女也是看在眼里,深深地记在了心中。赵树俊的女儿嫁给了来本村打工的外地人,而且还有一位卧病在床的公公,在赵树俊的教育下,她的女儿也像她一样用真情和实际行动照顾着老人。赵树俊总是说,吃饭第一碗必须先给老人,有新馒头必须给老人吃,自己吃剩馒头......这就是一位普通农村妇女的点滴真情大爱。 生命是一个过程一个轮回,人都会苍老的,都会有年老体衰步履蹒跚的时候,回报父母曾经的付出,感恩父母一生的至爱,让他们安享一个幸福的晚年,是每一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人性应有的光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薪火相传的美德就是在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中得以延续、得以流传、得以弘扬…… 撰稿:李雅辉 2014年6月17日晚11时3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