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安大众论坛 -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位招租
查看: 3966|回复: 0

水中打地梨儿[疑为寇德松作品]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3-18 11:08
  • 签到天数: 81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1-3-8 21: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载于廊坊日报

      德 嵩

      我出生在文安洼锅底的大赵村。当我懂一点事的时候,父母就给我讲“文安洼,三宗宝——地梨儿、■菜、三棱草”。

      地梨儿是野性的水生草本植物,长在水草根部,深深扎入泥水之中,主要成份是糖和淀粉,可以生吃,也可以晒干磨面熟吃,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地梨儿有极强的生命力:有水时,茎高叶茂,果实甜脆,张扬显赫;无水时,入地三尺,韬光养晦,蓄势待生。它有很强的自我保护和隐蔽本能。所以当地人流传着“地梨儿一撮毛,好吃不好刨”的说法。在父母的传授和哥哥姐姐的示范下,我也学会了水中打地梨儿的“三步曲”。

      选  址

      天空渐渐变浅,几道晨光从东方地平线上射出,宁静的村庄不时传来狗叫声,被人们称为“穷人闹钟”的公鸡也伸长了脖子,一遍遍呼唤着人们快起床。这时,打地梨儿的人们三三两两、肩扛锨镐,怀揣糠菜团子,一个个像被霜打了似的向村东水边走去,要趟七、八里地的水才能到达目的地。

      地梨儿喜水性,扎根泥土一尺多深。如何发现,必须靠现场观察和经验分析,才能有理想的结果,精心选址是第一步。根据地梨儿的生长习惯,对地形、土壤进行综合考证,经过一番精心的考察分析后,最后由经验丰富的年长者认准地块,确定场址。大家根据人数和体力情况,各自占好位置,一般掌握在二至三分地大小的面积。

      搅  荡

      根据选址确定地块后,接下来就要在水里打埝子,把地块圈起来。埝子要打结实,防止内外压力不一样,开口子。埝子打好后,把圈在池里的水用脸盆或者水斗子淘净;然后清除杂草,用铁锨一点一点地翻地;翻完地后,开始放水,放水时池水一般掌握在一尺半左右深度。

      这时,太阳正当头顶,烈日炎炎。蜻蜓钻进茂密的三棱草中,躲避烈日的追赶;青蛙也窜进水里纳凉避暑。又饿又累的人们背灼炎日,汗水直淌,不时地埋怨着老天爷专欺负穷人。但由于地梨儿的吸引力,大家忘记了劳累。紧接着用镐搅拌,反复咣荡,不留下一个拳头大小的土坷垃,直到把翻过来的泥土和成稀粥一样。由于地梨儿的比重比水轻,所有脱离泥土附着的地梨儿都浮在了水面上。

      收  获

      捞地梨儿是最后的一道程序,也是收获成果最高兴的时刻。兄弟姐妹们经过十多个小时的苦战,疲倦和辛苦都化作了兴奋和自豪,个个都抢活儿干。沉睡了多年的地梨儿,个个争相“登台”亮相,黑黑的、圆圆的,留着“小辫”浮出水面,随着搅拌的小波浪,随着渐渐的微风,有秩序地一排排、一帮帮、一片片相对集合,形成了十分壮观的场面;这时,打地梨儿的现场也活跃起来了,欢笑声、拍水声、锨镐碰撞声、水鸟青蛙歌唱声,此起彼伏,交融和谐,好像一曲威武雄壮的交响乐。大家互相传递着收获的信息:“我说得怎么样?这里的地梨儿最多吧?”那个说:“这是我发现的,你应该分给我一半。”……地梨儿的收获使人们忘记了劳累和辛苦。这时,太阳西沉接地,西北的天空浓云密布。俗话说:“早看东南、晚看西北,乌云接驾、不阴就下。”天要下雨了!大家赶紧捞起地梨儿,装好箩筐,挑上担子,拉起了半里长不整齐的队伍,齐喊:“回家了……”不约而同地唱起:“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

      地梨儿在缺衣少粮的旧社会,是救急救命的“宝贝”。父母给我讲: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河北一带闹大水,眼看到嘴的粮食一夜之间被洪水冲走,房倒屋塌,生活凄惨。灾民们只好拉家带口,成群结队,沿路乞讨,来到了文安大赵村一带,打地梨儿渡灾。小小的地梨儿,因为是野生的,没有产权单位,不归个人所有,不需要任何批准手续,就可以在非耕地上打地梨儿,当地人都能给予理解和支持。据说,当时小小地梨儿使五个地区、二十多个县的几万灾民渡过了灾荒。

      地梨儿在三年困难时期,是我们这里抗灾渡荒的生命线。我在十岁时,正处于“低指标、瓜菜代”的年景,特别是一九六三年,文安县遭遇了特大洪水,使困难的日子雪上加霜,渡灾保命第一位的是找到吃的。地梨儿作为细粮掺糠拌菜,对维持生命起到了关键作用。打地梨儿也不是一帆风顺。在那个年代,由于左倾影响,村里干部对打地梨儿上升到“自私反动”,专门由贫下中农和基干民兵组织起看护队。被抓者没收地梨儿和工具,重者还要挨批斗。尽管这样,老百姓为了生存,还是冒着危险,运用毛主席的游击战术去打地梨儿。

      打地梨儿,已经时过境迁。但是,它在我的记忆中,仍然是深刻难忘的。每当想起,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在经济条件已经改善的今天,在地球气候变暖、多旱少雨的现在,地梨儿深深地休眠于泥土,呼唤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梦想着有朝一日能以野生健康食品出现在百姓的饭桌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地梨儿对人们做出的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omsenz Inc. ( 冀ICP备12019373号-1 ) 法律顾问:常全根律师

    GMT+8, 2024-4-26 04:15 , Processed in 0.05447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