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连连看到做做看 今天女儿学了分类整理,看着练习册上密密麻麻的各种图形,怎样才能讲清什么和什么是一类,什么和什么应该连在一起圈在一起,讲得我是口干舌燥,女儿听得如坠云雾,两只小眼可怜巴巴地瞟着我,时而恐惧地点点头,时而又惶恐地摇摇头。看着女儿,我是即着急又心疼,妻子在一旁咆哮:“考不上也好,早早地拉下来找个婆婆算了!我还省钱呢!”女儿眼里噙满了委屈的泪花。总算把作业写完了,妻子大人大声宣读了本年度一号媳妇令:“罚刘一涵禁看电视一周,以观后效!明天如再出现此类情况,就把电视机给砸了!” 作业写完了,电视不许看,女儿象只小猫一样缩在沙发里,撅着小嘴。 “咱们玩会儿游戏吧!” “没心情,没意思!” “玩过家家行吗?” “是吗?”女儿来了精神。 我们把爸爸的鞋叫鞋爸爸,妈妈的鞋叫鞋妈妈,鞋哥哥,鞋妹妹,按高矮个排成队,爸爸鞋住在鞋架的哪一层,妈妈鞋住哪一层。我们又按照鞋的颜色、穿得先后进行了分类整理,我们父女俩忙得是满头大汗,最后我直起腰,一边用手拍打着腰,一边问女儿: “咱们这么整理好吗?” 女儿仰着头笑着说:“好!” “怎么好?” “看着整齐,上学的时候穿鞋还方便,省得到了上学的点了,还疯了似的找鞋!” 我们余兴未尽,又整理了书包,书桌,衣服,然后再看练习册上的题就简单多了。 其实好多问题不能光靠书本上连连看、圈圈看就能解决问题的,更多的是在生活中自己动手做做看,孩子们不是不爱劳动,关键是要看家长怎样引导、示范、讨论、欣赏、鼓励、享受,由一两次劳动,慢慢激发孩子的审美意识,最终形成一种生活习惯。一旦审美意识确定了,你屋子里、书桌上再乱一点孩子就受不了了。有一次我一进家门,刚一脱鞋就遭到了女儿的严厉训斥: “爸,你忘啦!” “咋啦?” 我转着身子看看,女儿用手一指我的鞋,我一拍后脑勺,笑了笑,做了不标准的军姿: “得令!” 乖乖地把鞋放在女儿指定的位置。过去是跟在女儿的屁股后面拾掇,女儿把玩具、作业、图书扔得哪都是,腰都快累折了也拾掇不清,现在好了,人是轻尚了,但是别的问题又来了,得时时小心步步留意,稍不留神,就会遭到女儿的训斥。 我们在规范着女儿的生活,女儿也在规范着我们的生活。现在女儿学会整理鞋架、书房,慢慢会学会整理手头上的事,哪件是先干,哪件后干,哪件事需要重点干,比如学习,哪件可以先放一放,最后学会整理自己的心情。学习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伴随孩子终生的生存本领,在生活中学习,最终学会生活。 后计:从女儿上幼儿园到现在上一年级,三年多的时间里,我用我拙笨的笔真实记录女儿成长的点滴,内容涉及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三年下来已经累各了几百篇,很想把它拿出来汇集成册,和年轻的准父母、父母分享一下教育孩子的辛酸苦辣,但自己财力有限,有这方面需要的朋友和我联系一下,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让这本小册最终面世,并以此为契机,建立一个父母交流、分享、学习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