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减负的症结在哪里 昨天妻说:“给孩子买套小升初的试题练练吧!”我有一个内侄要升初中,打算考一下武夷中学。妻说:“一天做一套,一套语文,一套数学!”把卷撕下来,两小时过去了,我一看还空着大半篇了,怎么回事呢?一看题,吓了我一大跳:0.1的立方+0.2立方+0.3的立方+0.4的立方+…+0.9的立方,这道题对于一个成人来说都有难度,对于一个小学毕业生而言,凭借课堂上学的知识,几乎是不可能做出来。可以这样讲,不进入小学奥数班,进行一段相当长时间的训练,不可能做出这样的题。 在今天这个一国两制、一校两制、一分两制的阶层固化的情况下,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普通孩子而言,只有优秀优秀再优秀,才可能和别的孩子站同一个起跑线上。对于有些用人单位,穷人孩子非211免谈,有些单位更明确,我们只承认中国清华、北大等十所大学的本科毕业证。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踏上了名幼儿园、名小学、名初中、名高中,名大校的道路,形成了千军万马闯名校的局面,我们能奢谈减负吗?减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对孩子前途的放弃,你可以减负呀,不但减负,甚至可以说是零负担呀,你把你的孩子送进乡镇中学,一大帮老师看着几个孩子,但是等于宣布过三年就得把孩子拉下来。 用人单位的用人制度不改变,高考指挥棒作用不改变,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减,减负永远是一句最苍白、最无力的扯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