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安大众论坛 -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位招租
查看: 169992|回复: 0

敢与佛祖争高下?“大背头佛像”活该被批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4-14 14:46
  • 签到天数: 477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3-5-8 19: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背头弥勒佛”将于近期被拆除

    “大背头弥勒佛”:

    资本对信仰和审美的双重“绑架”

    这年头,什么都有可能被“山寨”,连佛祖也难逃厄运。近日,河南洛阳龙华欢乐园一尊“梳起‘大背头’、扮成老板范儿”的弥勒佛,就让公众开了眼,网络上一片哗然。

    如此大胆的扮相,可谓“混搭没界限”,着实令众人惊愕,个中味道不一而足——这到底是别出心裁的炒作,想捞取更多的商业利益,还是富人被钱烧得不知天高地厚,想通过成“佛”让自己“流芳百世”?

    敢与佛祖争高下

    说到弥勒佛,人们脑海里肯定会浮现出脑门锃亮、大腹翩翩、宝相庄严、笑容可掬……总之,都是一幅佛家模样。然而,河南洛阳偃师一座高约30米的弥勒佛塑像,却颠覆了人们常识中“佛”的形象,让网友们乐翻了天。

    这尊相貌奇特的“弥勒佛”,坐落于洛阳偃师龙华欢乐园内。乍一看照片,厚耳垂、大肚子、身披袈裟、手捻佛珠,端坐在莲花座上……“佛像”高大巍峨、金光闪闪。但细细端详却让人笑掉下巴——佛祖怎么留着头发?而且还梳着一个“大背头”,颇有点儿《上海滩》里许文强的味道。不仅如此,眼尖的网友还发现,佛祖的袈裟里竟然还穿着一件“金丝护咪内衣”。

    不伦不类的模样让人顿感天雷滚滚,有网友指着“佛祖”浓密的头发调侃:“啥时候还俗了?”莫怪网友“恶搞”,眼前这一幕“混搭”实在冲击力巨大。弥勒佛被人们供奉了几千年,一直以光头示人,这里不仅是传统也很有讲究:因为佛教认为世界是虚幻的,人生是苦难的,只有断除一切烦恼修行成佛,才能达到永恒的幸福。和尚剃发就等于去除烦恼和错误习气、去掉人间的骄傲怠慢之心和一切牵挂,这样能够一心一意修行。可如今,八大菩萨之一的弥勒佛竟然“被”长了头发、“被”六根不净,难怪有人说:“倘若佛祖真在世,即使再宽容也会被气晕过去。”

    在众人的嘲笑和讥讽中,游乐园主动坦白:“(塑像)是我们企业创始人的肖像”,设计初衷是为了增加游乐项目,其下方是一个魔幻镜宫,塑像主要起到装饰作用,并无其他意图。未曾想,此番解释再次遭到网友“围攻”——有人呼吁“让佛像‘真身’出来‘走两步’,看看到底像不像”?有人感叹“这年头啥都可以山寨,连佛祖都未能幸免”;有人剑指“这是对佛祖形象的玷污,也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反叛”;还有人点评,“现在干啥事都不能按套路出牌,只有搞另类、玩花活儿,才能脱颖而出吸引眼球。”

    面对舆论狂欢的兴致不减,4月25日,“佛像”所在地偃师市高龙镇人民政府表态,“建议企业参考网友意见尽快进行修缮”。随后,龙华欢乐园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决定拆除塑像,汇总各方意见,制定新方案,进行改建。

    在当地政府的“建议”下,4月26日,这尊不招人待见的“弥勒佛”,在工作人员用帆布“蒙面”的掩护下,含泪与观众说了拜拜。短短数日便无地自容地遮了颜面,一掀一遮之间舆论恶评如潮,本是“聚人气”却变成了“出洋相”,可以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不过,这场闹剧可并非只是“没文化惹的祸”。

    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雕像是一尊“正宗”的佛像,“外人”没理由对“传播弘扬佛教文化”的举动说三道四。然而,尴尬就在于,游乐园把企业家的轮廓鲁莽地“嫁接”在了佛祖身上,缔造出一尊“四不像”。这很容易让人感觉,“另类创意”是对佛教文化的大不敬。事实也如此,在“大背头弥勒佛”横空出世以后,公众在第一时间听到了佛门弟子“涂污栽赃佛头、恶行必遭恶果”的声讨,也看到了来自新华社的质疑:“大背头弥勒佛”折射的是一种无知无畏的荒诞与扭曲,是对于中国深厚宗教文化的亵渎。

    “大背头弥勒佛”,让我们又一次对“当代人的勇敢”刮目相看。有句歌词套用在此处颇为合适,“一念成了佛一念成了魔……”君不见,这家企业的老总在一念之间“立像成佛”,但在外人看来,雷人的举动却如同内心着了“魔”。

    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个追逐影响力的时代,似乎资本的每一次动作都要“掷地有声”。犹如这尊“似佛非佛”的畸形雕像,到底是为了纪念开疆拓土的企业元老,还是为了靠噱头吸引游客慕名而来,显然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公众对这种哗众取宠的造型并不买账,“大背头弥勒佛”最终无奈地成了“跳梁小丑”。这倒迎合了那句话:“笑天下可笑之人,容常人难容之事。”笔者虽然没有探究过这句话的出处,但“笑天下可笑之人”用在这个“大背头”企业家身上,实在是再恰当不过。区区一个“企业创始人”心血来潮就想化身成佛、留得“芳名”,只能说是一个“暴发户”式的市井幽默。

    诚然,“娱乐时代要有娱乐精神”这句话现在很流行,但笔者想说的是,文化的弘扬和传承,都应该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否则对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弥勒佛的“光头”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无法改变的符号,在这样的共识下,“大背头弥勒佛”无疑是对于民间信仰的一次挑衅。故此,公众有理由担心,今天冷不丁出现“大背头弥勒佛”,明天会不会冒出一个“超短裙观世音”,后天又会不会诞生“鸟叔版孔子”?

    资本角色错位的缩影

    耐人寻味的是,“大背头弥勒佛”并不是一个孤案。早在2011年,陕西西安一所大学就曾上演过这种“移花接木”的闹剧。当时学校里的女娲和雅典娜雕像也被人实施了“易容术”,俨然变成了两位女校董的模样。照片被上传网络后,众人被“雷”到“外焦里嫩”。

    当时就有人指出,在传统文化符号体系里,女娲被视为始祖母神,不啻为“众人之母”,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时至今日,民间还尊称其为“女娲娘娘”,甚至部分少数民族仍视其为始祖并加以崇拜。在这种文化传统下,搞出这个“女校董变脸女娲”的闹剧,其所暗含的文化意味,莫非是让女校董一跃升格为“众人之母”?如此露骨的谄媚之举,简直是肉麻到了极点,让十几亿人一起陪着被作践,太过分了吧?

    网友的指责不无道理,这两位女校董因“征地建校有功”被立像纪念,一个“穿越”到上古时代,一个“转嫁”给西方文明,让人闻到闹剧背后的几分“铜臭味”。学生整天瞻仰这样不伦不类的雕像,又能感受到怎样的文化信仰?这场突破想象力极限的闹剧,生动诠释了“有奶就是娘”的深刻涵义,也映射出资本“唯我独尊”的浮躁心态。

    眼下,这种浮躁在很多领域都有所体现。就拿极具影响力的足球圈来说,国内俱乐部上海申花队的老板朱骏,就曾在2007年让全世界人民大跌眼镜。在上海申花队与英国利物浦队的一场国际友谊赛中,朱骏亲自披挂上阵,在场上自我陶醉了5分钟。这个“疯狂”的举动,开创了球队老板上场比赛的国际先例,遭到英国媒体讽刺如潮。然而,面对批评,朱骏却不以为然,“我上场不是为了过球瘾,是让队员瞧瞧老板的比赛态度”。就这样,时隔5年后朱骏如法炮制,与法国球星阿内尔卡搭档,在上海申花队与阿根廷希望之星队的比赛中踢满了半场。

    朱骏的这种“任性”,其实是国内一些球队老板的通病:有替球员踢球的,有替教练训话的,还有替教练挑选球员的,可以说无奇不有。这种“任性”的背后恰恰体现了资本的越界——投资者与管理者的权责不分,身为投资人却屡屡直接干涉管理工作,粗鲁地去对职业经理人的工作指手画脚。

    狂妄自大的结果,往往是缔造出一个接一个的国际玩笑。“大背头弥勒佛”亦是如此。这让人们意识到,中国老板们不仅需要补上尊重传统文化的一课,更需要补习如何不越界、让身份各有所属,而不是今天脑瓜一热向下属传达“旨意”,明天就变身佛祖走上“神坛”。

    此外,龙华欢乐园的“企业创始人”还应该顿悟:个人取得了辉煌,骄傲一下本无妨,但应该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不顾一切地把自己伪装成佛祖,但由于缺乏佛家内在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追求,缺少佛家的精神气质和魅力,展现给世人的只能是粗鄙、恶俗,难有祥和、宁静、端祥、庄严之美。

    当然,从目前的舆论热度来看,“大背头弥勒佛”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成功的“噱头”,估计这位“企业创始人”也在偷着乐。只可惜,动机不纯的种子,最终还是结不出完美的果子,到头来只能是污染公众视觉的一个败笔而已。

    城市雕塑别太“雷”

    在公众的一番嘲讽下,“大背头弥勒佛”蒙羞退场,这无异于扇了雕塑设计者一记重重的耳光。不容忽视,雕塑蕴含的文化气质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但遗憾的是,当下国内的一些“雕塑艺术”,却往往让人看不到文化的影子,有的甚至涉嫌“伤风败俗”。

    犹记得,去年由某知名网站发起的“十大丑陋雕塑评选”活动曾引发公众集体吐槽,这些“潜伏”在全国大中城市里的雕塑,有的抽象怪异,有的荒诞雷人,怎一个“乱”字了得。

    在这次评选中,湖北武汉一座名为“生命”的雕塑,因外形过于生硬、突兀遭到诟病,并以绝对票数力压群雄,位列“十大丑陋榜”之首。很多武汉市民对这个类似“茅草窝”的艺术作品“无法忍受”,但设计者却认为这是公众不懂艺术、没品位。对于这种认知的冲突,有专家认为,雕塑寄寓着创作者自己的艺术审美和艺术构想,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城市雕塑是否能融入周边环境,融入人们的生活,为大家所接受和认可,才是公众评判的一个重要依据。

    如果说一些雕塑因为过于抽象、突兀而当选“最丑”,那么,另外一些乍看上去就荒诞怪异的雕塑则更让人大跌眼镜。去年9月,一座老子雕像“落户”在江苏苏州工业园区,雕像中的老子“吐舌露齿”,貌似上吊的痛苦表情。一位中国的古圣先贤以这种面目出现,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做鬼脸”的老子迅速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有人觉得这是对先知的不敬、对道家文化的不尊。针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老子”雕塑的管理者特意在雕像底座上增加了一块铭牌。按照铭牌上所说,孔子向老子请教何为“刚柔之道”,老子吐舌露牙以唇齿比拟刚柔。正是这种形象的比拟,促使艺术家创作了这件雕塑作品。然而,用一个动作来诠释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是否恰当?艺术夸张与雷人搞怪的边界在哪里?每个人心中的看法却不尽相同。

    固然艺术是多元的,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让大多数人感觉“愤怒”的作品,恐怕很难算得上成功。比如,在河南郑州地标性建筑“中原福塔”的广场前就有这么一尊雕像,设计者认为是“小猪在给妈妈捶背”,但过路人却都觉得它们的姿势是在行“房事”;而重庆南滨路一座公共厕所外墙那几个光着屁股的裸女,描述得更加直白;还有湖北十堰市郧西县一座被网友称为“丰乳肥臀”、被设计者称为“性的写意”、被当地官员称为“表达爱情”的雕塑灯;广东佛山石湾公园内的“世界第一巨乳”;江苏苏州金鸡湖畔被设计成“裸女”外观的座椅……让人眼花缭乱的“雷人雕塑”,带给大众的只是“惊”,而没有“喜”。相形之下,“大背头弥勒佛”可能还不够格入围“最丑榜”,但其所反映出的“内在”,却与这些“最丑”如出一辙。

    众多丑陋的雕塑背后,凸显出设计者审美与公众期待之间的巨大落差,本该蕴含着文化与品味的城市雕塑,却沦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这不禁让人发问:为何时下城市雕塑劲吹“雷人”之风?说白了,还是和急功近利有关。不管是城市决策者,还是景区经营者,都希望通过一个“神奇”的造型,以最快的速度提升人气和知名度;而一些艺术家则把雕塑当成了自己艺术审美倾向的试验场。扭曲的心态,造成“雷人”雕塑频繁面世、公众应接不暇。

    诚然,在“眼球效应”的时代,吸引关注固然很重要,但并非一切噱头都可取。如何做到形神兼顾,让雕塑真正成为一个城市、景区的点睛之作,是当下许多设计师都应当深入思考的课题。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学学国外。比如,法国巴黎够开放、够自由,但给大众观看的雕塑不经过公共讨论是绝对不可以兴建的。当初,建筑大师贝聿铭提出为卢浮宫建玻璃金字塔入口时,很多巴黎人说贝聿铭“疯了”,会彻底毁了卢浮宫的古典美。于是,政府用了两年时间让公众反复讨论,还在原地建了1:1的模型,邀请6万多巴黎市民投票,在大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才开始建设。今天,玻璃金字塔不但成为了巴黎的新地标,更成了公共艺术由公众讨论决定的范例。

    可见,有了公开透明的公众参与机制,城市雕塑自然会实现展览艺术与现实环境的对接,这样的经验我们也不妨借鉴,只要能在操作层面公开透明,尊重传统文化、尊重艺术规律、尊重公众审美,诸如“大背头弥勒佛”这样搞怪、低级、功利的“雷人雕塑”自然会绝迹。

    结语

    用佛祖的躯壳为自己贴金,资本的张扬与轰鸣,侵犯了佛陀的颜面与宗教的神圣,活该被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omsenz Inc. ( 冀ICP备12019373号-1 ) 法律顾问:常全根律师

    GMT+8, 2024-4-29 14:49 , Processed in 0.05973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