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小人 于 2011-8-28 14:47 编辑
希望治理塑料不是一场”政治秀” 文安县治理水粉塑料企业两个多月影响很大,连北京的报纸都进行了报道,文安电视台"文安新闻"里,公,检,法,司各局、各团体都出来讲了意见,表达了支持,但工作执行中却没见哪个部门来管,我们也不明白到底该哪个部门来管,政府如果真心治理那我们老百姓也一定会真心跟着政府把污染治好的,如果只是一场“政治秀”那我们也将尽快自己想办法把生产搞起来的! 整治水粉塑料历时两个多月,先是入户宣传,后是拆除水粉设备,现在说是打击反弹.看起来步骤清楚明确,所期待的整治目标也似乎很快就可以实现了. 这个夏天对有塑料的几乡镇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政府干部除了顶着三伏天的高温进行晒黑外,还可以全天候享受老百姓当面背后的叫骂”,大大的秀了一把“不怕恶劣工作环境的精神”;“广大老百姓除了上愁生计以外,也着实享受了一回休假的感觉”。这么大的动静,水粉企业一定全部关停了吧!以后在文安再也不会有水粉企来了吧?治理塑料两个月了,应该说是接近尾声了,但对治理结果怎么样还是众说纷纭?应该说老百姓都是通情达理的,自从下通知后有的水粉企业就不再进行生产了,大部水粉户是在拆除设备后关停的,但是制度总会有漏洞,还是会有一部分水粉企业存留了下来仍进行生产经营,这些企业表面上也装做关停了,但背后却仍买料粉料。有些已经关停了的企业看到他们仍这样干,心里很不平衡,想法修好设备继续干了起来。心态不好的人刚开始时找政府麻烦或举报别人,但后来也改为继续经营了。还有一部分人,因与港口等签订了购料合同不得不继续生产。所以在关停后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每个村的粉料户只有十几家,随着时间的推进与形势的变化粉料户又开始增加,现在是二十几户,估计如此下去会变成三十几户或更多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里我先试析之: 一、治理主体不明确 塑料的生产经营涉及到五个乡镇管区,统一治理整顿需要县里统筹安排,但县委、县政府却没有出台相关的整治方案与整治措施,也没有正式公开下过任何关于塑料治理方面的文件,而是由几个分包常委与县长协调有关乡镇出台自己的办法与措施,虽然有县环保局配合,但到底是县里整治还是各乡镇自己整治很难分清,执法主体是谁也很难界定,如果是乡镇整治那乡镇是否拥有完备的职权部门? 二、治理工作执行者权责混乱,执法依据不足 从治理塑料以来,就一直是乡里的干部到我们家里来,大多数人都认识,有的是财政部门的、有的是民政部门部的、有的是统计部门的、有的是信访部门的,有的是计划生育部门的,还有农业、政法部门的,这些都是政府的人,我很怀疑他的执法权到底在哪里?执法的主体与依据又是谁的,我们现在关停了企业是因为干群的面子关系,另外我们也不愿意对抗政府。 水粉塑料会带来污染,这些我们也知道,我们也希望能得到有效的治理,所以从环保的依据来说我们认为还是有法可依的,但执法只应该针对水粉料户,不能对拉料、买料、卸料的进行处罚,现在对我们拉料的车进行设卡,我们不知道具体的依据是什么,说是没有“固体垃圾运输证",但我们查了相关资料“废旧塑料是再生资源,不在垃圾范筹内”。所以拉料卸料是不违法的,另外从北京,天津各城市拉塑料到全国各地就没有一个地方设卡的,难道文安自己订了法律? 三、治理工作没有目标 治理水粉塑料以来,我们很少听谁说过治理到什么程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已有的污染治理后达到什么效果。政府的工作人员多次入户来做工作,每次我们问起来,他们都说不知道,或吞吞吐吐说先关停。 很显然工作开始时就没有完备和具体的工作计划与工作目标,现在是关停,却不敢明确对我们说以后再也不让干了。 四、治理关停后缺乏后续措施 现在大部分的水粉企业都关停了,许多的水粉户都在等待政府下一步的整治方案与工作措施,但相关的政策却没有出台,关停后到底采取什么方法治污与整顿也没有出台。同时县里成立了“转产办公室”这令人大惑不解,县里成立“转产办公室”让谁转产?是水粉塑料户吗,如果是的话,那是县里要取谛水粉企业了? 五、治理关停与取谛禁产是两个概念 如果说治理塑料产业的污染我们很支持,而且可以先关停后治理,并且可以保证以后不再污染。现在成立了转产办公室,说不准水粉户再进行粉料,明显是取谛禁产了。国家有对再生资源利用的相关政策,塑料粉碎也是其中的一方面,如果不污染水体,是允许生产的,既使污染了整改后也是可以生产的。取谛水粉企业却完全不同了,它违背了国家的再生资源利用政策,是没有法律条文可以依据的,同时也活生生的阻断了产业与民生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