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安大众论坛 -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位招租
查看: 2736|回复: 0

雍正王朝那些事4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2-30 22: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帝王之道和帝王之术。道是上善大道,是光明大道,有仁,有义,有情,有法。术是驭臣之术,是玩心机,耍权术,是互相琢磨、互相猜测、互相利用。
雍正用人之法,即有道也有术,雍正重心在于为国为民,虽然懂驭臣之术,但是和臣子交往,也不失真诚,也很交心,但是他有一底线,就是不能欺骗他,不能对他的皇权产生威胁,所以,年羹尧、隆科多虽然是雍正的股肱之臣,但是,恃宠而骄,目无尊上,被雍正毅然拿下。
作为皇帝,尤其是有作为的皇帝,都是即有治国之道又有驭臣之术,无非就是侧重点多或少的问题了。像宋仁宗,颇有帝王之道,虽然他在位期间,不像唐宗宋祖那样建功立业,但是,作为守成之君,他最让人称道之处,就是仁。像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因为仁宗宠爱的张妃的伯父张尧佐,当了三司使(财政最高长官),包拯认为张尧佐才能平庸,不能担此重任,屡此上谏,宋仁宗不得以拿掉张尧佐,但又想外放他当一个节度使,包拯认为也不合适,在朝堂之上和宋仁宗据理力争,宋仁宗见包拯在那有玩命的架势,就想缓和一下尴尬的书面,就想提前退朝,冷处理此事,没想到包拯一下宋仁宗想溜,拽住他的衣服不让走,在那慷慨激昂,因为距离近,唾沫星子溅得宋仁宗满脸都是,宋仁宗不住用袍袖擦脸,差点被包拯的口水淹了,最终,张尧佐都没有当成节度使。回到皇宫后,宋仁宗不住埋怨张妃,说你只想让你的伯父当官,也不想想他有没有这个能力,张妃说你贵为天子,还安排不了一个皇亲,宋仁宗说,我倒是想安排,可是包楞子不干啊。
作为皇帝,如何安排人臣是他的权力,而包拯在朝堂之上公然和他对着干,要是心眼小的皇帝,早宰了。而宋仁宗丝毫不以大臣和他对着干为忤,只要你说的对,就听,从不打击报复,给人穿小鞋,像有的皇帝,譬如嘉靖,因为杨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原版作者),得罪过他,不但发配边疆,还时时挂念于他,总想把杨慎宰了才消心头之恨。
今宵酒醒何处,杨晓岸,晓风残月的作者柳永,这哥们有才,估计人也长得帅,经常出入青楼,曾写了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大概意思是抛弃名利,沉浸于饮酒吟诗作乐之中),把宋仁宗惹火了,虽然柳永科举高中,但是被宋仁宗“且去填词,要此浮名何为?”,一下就落第了,柳永倒也爽快,更是常驻青楼,为歌伎填词,自称“奉旨填词”,宋仁宗倒也没追究柳永,如果换成雍正、朱元璋、朱棣等人,敢和皇帝对着干,敢调侃皇帝,不把柳永千刀万剐就不错了。
还有一次,宋仁宗吃饭硌牙流血,他告诉身边的近侍,不要再告诉别人,因为对于厨子和有关的太监来说,这是死罪。
相关例子还有不少,可以说宋仁宗软弱,也可以说宋仁宗宽容,但是宋仁宗当皇帝的时候,朝政是比较宽松的,也涌现出了大批文学家、艺术家,唐宋八大家,唐二宋六,宋代六个文学家,都是宋仁宗当皇帝的时候,你也可以说这碰巧了,但是,朝政和谐,政治宽松,人人思想得以解放,人们敢说敢想,这应该也是一个原因。
作为百姓,作为百官,相信都愿意和宋仁宗这样的皇帝打交道,因为只要你依法公正办事,就算和皇帝对着干,也不用担心性命之忧,所以,百官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如果和朱元璋这样的皇帝打交道,天天出门和家人就得作死亡告别,因为一上朝,就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回到家就像重获新生一样,全家晚上就会兴高采烈的庆贺一番,如果是这样,百官们哪还有心思做事,一门心思都盯在朱元璋身上,看看如何能躲避朱元璋的魔掌。
而雍正,则好像介于正邪之间,有情的时候,对人谆谆善导,无情的时候,杀人不眨眼,如果说宋仁宗是温和的老师,雍正则是严厉的老师,一副冷面孔,你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可以说,他是一个实用主义政治家,他的精力,他的时间,全部花费在治国上,对待大臣,他比宋仁宗严,比朱元璋、嘉靖松,但是在处理国家大事上,却是杀伐决断,精明得很。和他打交道,要小心翼翼,因为雍正在当皇子的时候,就上过山下过乡,底下百官那点事,他可是清楚得很,所以,雍正即火耗归公,又颁发养廉银,类似于高薪养廉,但是不允许你再欺压百姓,贪污公款,如有违者,杀无赦。
在治国上,雍正是道,在驭臣上,是术。在《雍正王朝》里,雍正提拔年羹尧为提督,但年羹尧回京后,先拜访八阿哥等,雍正十分生气,就拿走了年羹尧的任职书,说要再商议商议,唬得年羹尧在雍正府里跪到了半夜,最后雍正对年羹尧说,意思是你要明白是谁照着你,你才有今天,还有,要不是本四爷,你的提督早被别人抢走了。科举殿试,一名考生最后没有写完,天黑了,雍正亲自把灯为他照亮,虽然有收买人心之嫌,但是,一名皇帝为一个考生做到这样,在封建年代,估计让这名考生为雍正死,他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做。所以,在八阿哥逼宫的时候,该考生挺身而出。
君使臣以诚,臣侍君以忠,君使臣以术,臣侍君以谋。皇帝琢磨群臣,群臣自然会把精力放在揣摩皇帝心思的方面,哪还有心思做别的事。
据说,李世民晚年把功臣李绩贬出长安,还对李治说,李绩才智过人,你对李绩无恩,恐怕难以使他效忠,现在把他贬黜到地方,如果他马上出京,将来你可重用他,如果他迟疑拖延,那就只能把他杀了,对此种说法,有说是李世民对李绩玩帝王权术,让李治收买李绩,也有说是为了保护李绩,让他远离是非之地,等将来李治登基后,也好用得顺手。到底真相如何,只有当事人才清楚,不过此后,李治想立武则天为后,群臣反对,李绩以一句此陛下家事,使武则天成为皇后,结果使李姓皇帝改了主,差点就
使唐朝终结,至于是不是李绩对李世民的无声反抗,就不得而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omsenz Inc. ( 冀ICP备12019373号-1 ) 法律顾问:常全根律师

GMT+8, 2024-4-30 22:38 , Processed in 0.05639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