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接触禅宗书籍时,我把禅理解为一种神秘经验,认为禅是参禅者通过修证获得的某种神通(超自然的能力)。我非常希望看到禅师们表演一下他们所证得的宗教奇迹,比如预测到人的未来,比如呼风唤雨,比如穿墙而过,比如像达摩一样脚踏一枝芦苇渡过浩浩的长江……
1995 年,在我向净慧老和尚提及这些时,他淡淡地告诉我:“那些能够当众表演的,是魔术师,不是禅师。你的这些认识,是对禅的误解。” 禅到底是什么? 禅师们喜欢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使学禅者的心思流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方向,在某个时刻,把一向掩隐的幕布拉开,把一个全新的天地展现在学禅者的眼前。
此时,同样的山,同样的水,同样的世界,同样的人,在学禅者眼里却充满了新鲜,而这种新鲜是非逻辑的、超经验的、直观的。这就是禅的奥秘所在,也是生活禅的秘密所在。 安心是禅。
慧可向达摩禅师请教,“我的心不安宁,请师父教我安心之法。”
达摩伸手向慧可说:“把你的心拿来,我来安顿它。”
慧可一时愣住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说:“我找那个不安宁的心找了半天,
但就是没法找到。”
达摩说:“我已经把你的心安顿了。” 放下是禅。
两个和尚过河时,有年轻女子请求帮助,师兄毫不犹豫地把女子抱过了河。
他们继续赶路时,师弟质问他:“出家人不近女色,你怎么能抱那女子过河呢?”
师兄答道:“我是抱了那女子,但我早把她放下了,你却是抱着这女子走了数十里路还不肯放下。” 不动是禅。
六祖慧能接受五祖弘忍的心传之后,在岭南山地隐居了十几年。
后来,机缘成熟,慧能来到了广州。在法性寺听经时,看到两位僧人对着一面旗子,面红耳赤,争论不休。他上前一听,才知道原委。原来他们在争论旗幡飘动的原因。
一个说:如果没有风,幡子怎么会动呢?所以说是风在动。
另一个说:没有幡子动,又怎么知道风在动呢?所以应该说是幡子在动。
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慧能听了,对他们说:二位,请别吵了!我来为你们做个公正的裁判。其实
不是风在动,也不是旗子在动,是你们的心在动啊! 离相是禅。
道一年轻时跟随怀让禅师学禅,他喜欢坐禅,于是每天都在茅棚里端坐不动。
怀让禅师问他:你为什么坐禅?
道一答:想成佛。
怀让禅师拿出一块砖头,在道一所坐的石头前磨起来。
道一问怀让禅师:你磨这块砖头作什么?
怀让禅师答:作镜子。
道一顿觉好笑,砖头怎么可能磨出镜子来?
怀让禅师反问:砖块既然磨不出镜子,坐禅又怎能成佛?
道一问:那要怎样才能成佛?
怀让禅师说:这好比牛拉车,如果车子不动,你是打车子呢?还是打牛?
道一无言以对。 吃饭是禅。
源律师问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师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
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
师曰:“不同。”
曰:“何故不同?”
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 放下是禅。
一天,一位名叫严阳的修行人来见赵州禅师。他和赵州禅师见面之后,先是
礼节性的对了一番话。然后,他对赵州禅师说:“禅师,我今天来见你,什么东西都没有带。”
赵州禅师说:“哦。你放下吧。”
严阳摊开双手给赵州禅师看,“今天我来,什么东西都没有带来,还能放下什么呢?”
赵州禅师微微一笑,“是啊,你什么东西都没带来,可是你仍然有放不下的,
那么它是什么呢?既然你实在放不下,就担着吧。”
据说,严阳听了赵州禅师这句话后,顿时大悟。 平常心是禅。
赵州和尚,幼年辞别亲人,在山东曹州扈通院出家,法号从谂。
当时,普愿禅师在安徽池州南泉山建禅寺,三十多年,未曾下山。后,应众请,出山弘扬禅宗,学者云集,法道大扬,人称其“南泉普愿禅师”。
从谂行脚到池州参访。
从谂在普愿禅师座下参学日久,一天,他问普愿禅师:“如何是道?”
普愿:“平常心是道。”
从谂:“有没有方向可以达到它?”
普愿:“一旦心里有了方向,那就偏了。”
从谂:“如果连方向都弄不清楚,又如何知晓那是‘道’?”
普愿:“‘道’不在于‘知’或‘不知’,‘知’是妄觉,‘不知’则不可断定。” 关于禅的故事,经典里,俯拾皆是。然而,任何的语言文字,都无法帮助我
们认识到禅的根本。越沉迷于文字,我们离禅越远。读了众多禅门公案,犹如隔
靴搔挠,虽然止住了一些痒,但对于禅是什么,依然雾里观花。如同在黑暗中摸
索,却找不到一丝的光亮。
禅到底是什么?
有禅师应弟子问“禅是什么”,便以手指月。
以手指月,目的是让学禅者顺着手指看到月亮。
手指不是禅,月亮不是禅。
禅在用手指指向月亮的过程之间。
一只蜜蜂飞进了屋子,它想飞出去,不停地撞向透着光亮的窗纸。后来,这只蜜蜂绕来绕去,找到了屋门,便一下子飞出去了。白云禅师目睹此景,忽然有悟,写下一首诗:
为爱寻光纸上钻,
不能透出几多难,
忽然撞见来时路,
始知从前被眼瞒。
在纸上求索,毕竟不是我们脚下现实的道路。生活里充满禅,我们之所以看不到,是因为被物欲瞒住了眼睛。
滚滚红尘大千世界,让我们心动的诱惑委实太多太多,要想拥有一颗觉悟的心,何妨低眉问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