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宽禅师独自在山中修行,有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他在林间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茅屋时,正碰上个小偷光顾,他怕惊动小偷,一直站门口等候他。
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正要离去时,却遇见禅师,顿时惊慌无措,禅师却和悦的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说着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良宽禅师赤着上身,在月光下看着小偷的背影渐渐远去。清凉的山风迎面吹来,禅师感慨道:“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一轮明月”,其实是个暗喻,它象征着我们的自性。每一个人,自性中都有无限无尽的宝藏,只可惜凡夫大都不认得自家宝藏。
良宽禅师是个贫僧,贫到了没什么可偷的地步,但他显然又是最富贵的人,富贵到了无有一物却依旧尊贵、庄严无比的地步。
富贵,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就是拥有众多的物质和权力。可惜,少有人觉悟,这些都是生灭法,是有量的,亦是无常的。任何东西,当必须被生灭控制,必须受有形的外物牵制时,就失去自主,不得自在。
所以,世间所谓的富贵,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的富贵,从来逃不出“运来门若市,运去可罗雀”的规律。富贵人被旁人艳羡阿谀,其实人家非羡人,乃羡物,物去则人贱,所谓的富贵人何曾真的拥有 “富”和“贵”?被外物主宰的富贵,实在说,不能叫富贵,应该被称为“可怜”才对!
真正的富贵,不在身外,而在内心。
良宽禅师是一个真富贵的人,因为他识得自心中那轮“明月”,那轮具足一切智慧、一切福德、一切相好、一切光明,亘古不变,独朗独照,湛然灵寂,永远不离不弃于我们的“明月”!
真富贵的人,他的生命、他的存在不需要倚赖任何外物。赤身的禅师已经一无所有,但一无所有不会让他产生忧虑,一无所有也丝毫不曾动摇到他的自信与自在。
此般潇洒,仰慕向往者众多,但真能做到的,就太少了。
因为人们总是产生重重疑问:一无所有还如何生存?心中的明月,能当饭吃吗?
这个问题,如果扩展开来,就是道义与现实如何取得统一的问题,这是所有初向道者的困惑,亦是所有修道者前进的关卡。
答案很玄妙:当你不再挂碍生存问题的时候,生存就不再是问题。
挂碍的越少,需要的就越少。挂碍等于零时,需要也就等于零。
其实有太多的例子来给我们作证明。自古求官谋业者有冻饿而死,安贫乐道者却都安然渡日,更何况,修行者不食人间烟火者岂止一二?德行崇高而感得天人供养,也非神话。有道者自然有信心:宁坐蒲团死,不向化缘生。死便往极乐,何须恋此身?
需要等于零时,就会得到全部!只是,这个全部,不是局限于此世界的全部,而是心体回归自性,遍十方周法界的全部。
心中的明月,何止可以当饭吃?它可以当长生丹吃,可以当美容丸吃,可以当逍遥散吃,可以当幸福汤吃,只是看你会不会用而已。
会用的人,恰恰是舍得放下的人。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很有意思的寓言:有一个人因被野兽追赶,身悬绝壁,双手抓住些枯枝乱藤,只喊救命。正当此时,佛陀降临了,佛陀对他说:“你要得救很容易,你现在放开手,我会帮你安全地离开此地。”此人一听,心想:“什么?放开?放开我还有命吗?”于是抓得更紧了。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佛陀没法救他,摇摇头离去了。
临危的人就是我们自己,一群贫穷而苦恼的众生,一群失去了心中的明月的众生。
“送一轮明月给你!”其实,这是禅师的慈怀,明月是不能送的,也不必送,因为它原本就高悬于空,平等的照耀着每一个人,今夜,它是否照到你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