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安大众论坛 -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位招租
查看: 35297|回复: 3

我的母亲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10-14 15: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华字典 于 2015-10-14 15:50 编辑

        每当看到别人的家庭有老有少、有说有笑、和和美美的时候,我就不知不觉得想起自己的母亲。
        父亲去世的早,母亲32岁守寡,拉扯我们兄妹三个。在那大跃进的年代,每人每天只有几两粮食,每做一顿饭,母亲都会让我们三个先吃。那时我们不懂事,兄妹三人只知道自己吃,却很少顾及母亲。偶尔我们也问问母亲:“你为什么不吃呵?”母亲总是回答:“我不饿!”听多了,我们也感觉不对,很少看见母亲和我们一起吃饭,为什么她总是不饿呢?终于有一天,我看见她蹲在灶台旁边,手里拿着一块黑乎乎的东西放在嘴里嚼着,很是吃力地往下咽,旁边放着一只破了边的大碗,里面盛着清亮的冷水。那黑呼呼的东西,正是用高粱面做成的饼子。可能时间长了,没被咬过的地方还有淡淡的绿毛毛。
        那个时候,每年收了麦子,大队里都会组织一次会餐,叫做“吃节余”。全村不论男女老少每人一个白面馒头、一碗猪肉炖粉条。刚开春人们就盼着,盼着麦子快点由绿变黄,盼着麦子由地里长着的变成打麦场上晒着的。我们也和大家一样,一想起那白白的、按下去又慢慢鼓起来的发面馒头和那红红的、又大又肥还带点白色油末的猪肉块块,嘴里就不知不觉地流出好多口水。
        就这样盼着、等着…… 终于有一天早晨,大队部的高音喇叭响了:“社员同志们请注意!社员同志们请注意,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晌午‘吃节余’,请带好碗盆,到大队食堂排队领饭!”
        我赶紧招呼母亲:“听见了吗,妈妈,快去排队吧,快呀!快呀!”母亲眼角的皱纹舒展了许多,难得这么高兴,连应几声:“知道了,知道了,这就去,这就去!”
        记得那是个炎热的中午,太阳当头照在大街上,树上的“知了”喳喳地叫个不停。当我放学回家的时候,老远看到大队食堂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有的妇女抱着孩子,有的年青人拉着老人。他们手里都有一只篮子,里面放着大大小小的盆碗。我迅速寻找母亲,突然发现她仍排在队伍的后边。我很生气,上前直埋怨母亲:一大早你就来了,怎么现在还在后头排着呢?母亲也一脸无奈:“没办法,前邻后院的,他们一个劲儿得往前挤,我就……”看来,中午是吃不上这顿饭了。何止中午,早晨饭还没吃呢!就这样,我饿着肚子返回了学校。整个下午我都不知道老师讲得是什么,一门心思想着晚上才有希望吃上那等了一年的大白馒头加猪肉炖粉条。
        终于到了放学的时候,我跑着到了大队食堂门口,正看见母亲挤在取饭的窗口边,心想:好吃的就要到嘴边了。再看母亲,脸上淌着汗珠子,嘴里喘着粗气,正费力地从窗口里面掏出那几个雪白的馒头。那场面,简直是在抢饭!我赶紧过去把母亲拉出人堆,伸手就往篮子里面拿馒头。母亲一巴掌打在我的手背上:“别着急,回家跟你哥哥姐姐一块儿吃。”我心想:反正到手的好吃的飞不了了。到了家,最少也得让我吃一个馒头加一盘肉菜。母亲乐呵呵地走过仍在排队的人群,那个自豪劲儿就像将军在检阅士兵。乡亲们也羡慕地和她打着招呼。走到队伍的最后,母亲看见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一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哆哆嗦嗦的提着一只破旧的篮子,眼睛直直的看着长长的队伍,好像在期盼,又好像很无奈。她是我家隔壁张奶奶,患有轻度半身不遂。老伴年初帮人干活摔了一跤,至今离不开炕头。唯一的女儿患有精神分裂症五年前远嫁他乡,三年多没有回娘家看望两位老人了。母亲停住了脚步,把手伸进自己的饭篮子,又缩回来,又伸进去,又缩回来,终于她拿出两个馒头递给张奶奶,嘱咐她别在排队了,快要天黑了,食堂就要关门了。可张奶奶还是想排下去。她告诉母亲:女儿回来了,还带回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母亲好像明白了张奶奶的意思,她把篮子里的肉菜倒进张奶奶的碗里,又把剩下的两个馒头递了过去。我急了,直在地上垛脚。母亲明白我的意思,很愧疚地从张奶奶的篮子里拿出一个馒头,又看了看张奶奶那祈盼的眼神,无奈地把馒头掰下一半递给了我,把另一半又放回张奶奶的篮子里。
        事情过去四十多年了。那半个馒头的事母亲总挂在嘴边,像是亏欠我多少似的。去年春节我回家休假,母亲特意给我蒸了一锅雪白雪白的大馒头,还从市场上买来新鲜的猪肉和粉条,炖了一锅好吃的饭菜。虽说现在生活好了,这种饭菜算不上高档,但母亲做得饭我总是吃不够。她今年81岁了,身体还算不错,只是偶尔有些头晕、舌头有些僵硬,说话有点吃力。
        现在想起来,我真是对不起我的母亲。我真后悔上次没有把母亲接来和我们一起住,让我也尽尽孝心,给她也做上几顿猪肉炖粉条。这次,要不是哥哥打电话让我回去,我还真不知道她老人家病危卧床不起了。母亲患得是栓塞病,栓住的部位刚好是舌头。她已经无法说话,无法吞咽任何食物,只能吸吮一点清水。当我看到母亲躺在炕上用手指着旁边的白面馒头让我吃的时候,我的心碎了,我真想变成孙猴子下地狱找那阎王老儿给我母亲“加上一纪”。
        她老人家走了,带着四十年前对儿女的遗憾。可我又何尝没有对母亲的遗憾呢。如果我经常回家看看,多给母亲做几顿好吃的,甚至多给母亲打几次电话,哪怕只问候几声…… 现在多少个假设也无济于事了。她已经走了,已经永远永远离开了我。
有一句古语叫:子欲养而亲不待。兄弟姐妹们,同志同事们,别忘了孔夫子这句话。更重要的是别忘了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开始,趁着父母还在,多给他们一点温馨,多给他们一点关爱,让他们多在世上享几天清福,而不要像我一样欲养而亲不在了。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6-10-30 19:31
  • 签到天数: 194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5-10-14 19: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10-15 08: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不错,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农村的实际。不是四十岁以上的人看了可能不会理解。那个时候确实是这个样子。希望年轻人多多善待自己的父母,不要忘记他们的养育之恩。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11-26 15: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用了两个伏笔:一是张奶奶的女儿远嫁5年,为什么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这个孩子是她生的吗?二是去年春节回家去看望母亲,发现母亲“身体还算不错,只是偶尔有些头晕、舌头有些僵硬,说话有点吃力。”这一段看起来多余,实则不然。
        是作者疏忽吗?不是,是作者有意而为之,为什么这么写?大家可以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omsenz Inc. ( 冀ICP备12019373号-1 ) 法律顾问:常全根律师

    GMT+8, 2024-4-24 00:42 , Processed in 0.05956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