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安大众论坛 -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位招租
查看: 1885|回复: 2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12 10: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访文安洼走出的画家李领池
/南山牧人
今年八月二日(廊坊日报)刊登了天津著名国家一级作家王富杰先生的《文安走出的画家》后,天津《采风报》、中国网、天津画家网等多个媒体也刊登了李领池的创作生涯和多篇新作,无论是在天津画坛还是在画家的家乡都产生热烈的反响。日前记者叩响了在天津河东区外贸公寓一单元的门,令我们兴奋地是开门的恰好是刚刚从家乡采风归来的李领池先生。
李领池,河北省文安县麻各庄人,六岁随母来津。他自幼酷爱美术,特别是酷爱已故工笔大师王叔晖的仕女画。10多岁时侯他最爱去的地方是天津东北角附近的鸟市里去看连环画(小人书),他把王叔晖的《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看了个遍,由于十分迷恋王叔晖的画技,又买不起这些连环画,只得每次看完后乘人家不注意偷偷私下几页,回家对照练习画。现在每每跟他开玩笑提起此事,他都不好意思的哈哈大笑。     
12岁时,在天津河北区粮店街小学上学。经美术老师推荐拜与李叔同故居为邻居的天津著名画家,号“五癖堂主”(弹、唱、写、画、刻)易白石为师。易白石教他学画先从学习李叔同“以学养德,以静入道”。其后在易白石的循循诱导下,从画《芥子园》开始,脚踏实地,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一笔一笔画起,他的绘画技艺在易白石的指导下,不断提高,并打下深厚的绘画功底。15岁时随母到客居北京的大娘(玉荣花原沈阳评剧团演员)家做客,在大娘居住的一个大院里认识了中国画学研究会的著名工笔大师王叔晖,先生看了他临摹自己连环画《西厢记》惟妙惟肖,很有自己的风格,十分惊喜,立刻接受他为徒。在寒暑假期间多次赴京去接受她指导临摹《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古代名著中的仕女人物,荣幸的得到了大师的亲传。李领池年少时非常聪明,他见大师喜欢吸烟,每次赴京前都向父亲要副食卷,买上几盒“恒大”。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国正是物质贫乏时期。一切商品都凭票证供应,大师深深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她曾对他大娘说,“我最会看人,领池这孩子既聪明,学习又刻苦,将来必定会成为有用之才。”我们敬佩她老人家的先天之灵,今天李领池已经成为著名的工笔人物画家,如大师在天有灵一定会深感欣慰。
   1967年,李领池自天津外贸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外贸土产进出口公司工作。以后利用业余时间对古代仕女画认真的探讨和大胆的创新,一扫中国明清以来传统人物画的纤弱、呆板、萎靡、颓废之风。把西方绘画的技法融合到中国工笔画的创作中来,营造出一种文雅、恬静、高贵、精致的艺术意境。其人物造型含蓄中略加夸张,线条柔美而显健劲有力,落墨洁净,设色明艳清雅。他画出来的仕女图以无可挑剔的优美线条,柳眉杏眼的俊美面容,文雅而又不失做作的美姿,无不蕴含着东方女性特有的美韵,让人惊叹不已。其创作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昭君出塞》入选全国职业美术展览并获得二等奖。他创作的《黛玉葬花》和《牧童遥指杏花村》还被工艺美术厂刻制成铜板画,悬挂在高档酒店中,受到美术界的的关注。
十年来李领池用智慧点燃一盏心灯,用一根火柴燃烧一座蜃楼,借一场大雨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淋漓尽致的洗礼。十年文革中,他讨厌无休止的派性斗争,多次到家乡居住,把自己关在小西厢房里认真的读书偷偷地作画,为今天的绘画功底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李领池做人做事十分低调,淡然处世,平易近人,终年一副布衣百姓的普通装束。每日凌晨2.30分准时起床作画,晚7.30分按时睡眠,不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也少在公共场合露面,谢绝一切大小媒体的采访。但社区居委会邀他为绘画爱好者辅导创作他热心前往。去年一朋友领着在家待业的女儿找上门来,要求拜他为师,他欣然接受,经一年的学习学生进步很快,虽“小荷才露尖尖角”习作却已受到资深画家的好评。
五十年的绘画经历,李领池除了致力于古典工笔人物画的临摹创新以外,也开始了现实人物画的探索,创作态度非常认真。他笔下的人物既有现代的意境又熔铸了深厚的传统风采。他为了广收博览,使作品雅俗共赏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年年都到家乡小住,以农村为题材的人物画,不断地出现在他的画案上。如,2010年他看到表弟樊德会承包的数百亩树苗成长成森天大树,几百只蛋鸡在林间觅食,立刻构思出一幅题名为《林牧双收》的作品。今年国庆期间他又回乡采风,他站在文安古城门上看到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变感慨万千,他激动对陪他采风的表侄说,“我一定要用我的画笔把家乡的新貌画在纸上,印到画册里,让我的故乡响誉全中国、走向全世界。”
    如今李领池的绘画业绩已被《中国网》、天津《采风报》、《廊坊日报》等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其作品被载入《中国民间名人录》,《中国民间画家》、《世界华人画家名人撰》、《亚洲突出贡献民间画家集》等。采访临近结束时,笔者问他,您已年逾花甲,为什么仍有这么高的创作热情?他十分动情地回答,“如今我们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代,要创作的东西太多太多,我和年轻人相比时间确实不多了,但有一句著名诗句,一直在鼓励着我,那就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4 23:22
  • 签到天数: 91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1-11-12 10: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5 14:58
  • 签到天数: 188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1-11-12 10: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omsenz Inc. ( 冀ICP备12019373号-1 ) 法律顾问:常全根律师

    GMT+8, 2024-5-5 14:58 , Processed in 0.05957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