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安大众论坛 -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位招租
查看: 9339|回复: 8

[百姓心声] 李头村为75岁以上的老人送年礼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1-18 10: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头村为75岁以上的老人送年礼
    1月15日,阳光灿烂。廊坊市文安县大围河回族满族乡李头村理事会大院里欢声笑语一片。原来,从这天开始村里为本村42位75岁以上的老人和困难户发放年礼,每人500元钱和一袋大米。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将带上年礼上门慰问。在这严寒的冬季让老人们感到了春的温暖。
    李头村慈善公益群成立一年来,做了不少好事。为弘扬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筹集善款两万余元,经群代表商议,决定在春节前发放敬老金,给老人们送年礼。另外为了把慈善事做大做好,加大慈善群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加入其中,李头村慈善公益群将举行年会,总结过去,筹划未来。
    群负责人李涛说:“村里组建这个公益爱心群是为了增强老爱幼,互帮互助的意识,凝聚大众,共同携手,提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建设互尊互重,人人向善的美丽乡村。目标是把李头村建设成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贫有所帮的,文明和善,友爱,团结的,和谐乡村。”
    这件事得到了村干部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老人们激动地说:“积德行善,可是好事啊!这个年我们很温暖!”
    通讯员 吴淑君 何万志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10: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QQ图片20170116163708.jpg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10: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QQ图片20170116163727.jpg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10: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QQ图片20170116163755.jpg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1-19 06:43: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月16日廊坊都市报“厚德廊坊人”栏目

    何万志: 与病魔抗争,用笔杆子扶贫济困

    本报记者 赵雪   通讯员  杨洋  文/图

    今年61岁的何万志,是教书育人的老师,是笔耕不辍的作家,是身患先心病的病人……在多种身份中,他最喜欢人们称他为扶贫济困的志愿者。他献爱心的方式与众不同,他用笔杆子传播正能量,诉说他人饥困,将需求传播,呼吁更多爱心人士参与救助。目前,通过他的笔救助的患病儿童、孤寡老人不计其数。

    阳光尽撒,屋明脊亮。近日,记者来到文安县城何万志的家,采访了这位扶贫济困的“笔杆子”。

    教书育人30载,练就好笔头

    “教书育人,潜心研究,虽苦虽累,乐在其中。”何万志说,这是他为自己的教育人生所作的心情表白。

    1956年1月,何万志出生于滩里镇西新桥村。在读书时,他就展现出了文学天赋。他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他高中时所写的小说《播种育苗》被语文老师寄到《河北日报》副刊部,并得到了该刊编辑部的回信,他们的肯定与鼓励让何万志小小的心萌发出了作家梦。

    1975年还没有恢复高考,何万志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有一手好文笔的他当上了大队通讯员,期间撰写的多篇稿件被报社电台采用,也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

    1978年何万志当上了民办教师,1983年,考上了文安县师范学校。毕业后,29岁的他放弃了留在县城机关工作的机会,毅然来到德归中学当上了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他勤勤恳恳,将自己的教学体会写成文章,先后发表70多篇。其中《课堂教学激励妙用》等3篇刊登在国家级教育刊物上,《做好四步训练,培养思维能力》等5篇刊登在省教育核心期刊《教育实践与研究》上。后来,他工作几次调动,担任了西新桥中心小学校长。他写的《中小学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转化的心理调控》在廊坊市2000年中小学校长论素质教育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并收录在《中小学校长论素质教育》一书中。2005年,何万志退居二线,开启了人生另一个起点。

    “教书多年的沉淀和积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对人生的感悟,这与我的写作、后来做的事情都有关系。”何万志说。

    拿起笔杆子助人、救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播撒大爱,心手相牵。一腔道义,济困扶险。撇捺支撑,人间正道,演绎生命的璀璨……”这是何万志在第四届廊坊市365百姓故事会宣讲时朗诵的《志愿者之歌》。

    从当通讯员之初,何万志便关心当地的贫困农民,不管谁家遇到困难他都帮一把,而真正让他想到拿起笔助人、救人的是同村患病女孩儿何珊珊的遭遇。

    21岁的何姗姗是一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幸运的是在2010年7月,她骨髓配型成功,有了生的希望,但高昂的手术费用又令她家陷入了困境。

    这件事传到了何万志的耳朵里,他心急如焚,不想让这花季少女因经济问题错失了生的希望。他连忙赶到何姗姗家中,与其父母商议该如何筹钱。第二天,何万志找到了村委会,他们一起四处奔波,寻求救助。经过几日的努力,共筹到款项3万多元,但这还远远不够。情急之下,他和学生们撰写了关于何珊珊事件系列报道,在网上发帖,并发布在各大报纸周刊上。在他们的帮助下,何珊珊事件引起轰动,由市红十字会、廊坊日报社、廊坊电台及一些论坛网站共同参与的大型捐款活动迅速展开,截止到当年9月29日,各界爱心人士共捐款10多万元。

    当何珊珊的父亲接到这笔钱时,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嘶哑着嗓音说:“孩子有救了。”

    “我记得当天活动现场,没有歌舞,没有敲锣打鼓,只有何珊珊的事件介绍和相关的文字图片,没想到起到了这样好的效果。那天,我真正感受到助人的快乐,真正感受到文章的重要。”何万志激动地说。

    “花季的姐姐得了肾病,被病魔夺去了生命,真是祸不单行啊,十二岁的弟弟小紫帅又患重症……”2013年4月20日,又是一次义演活动。“这场义演是为大围河回族满族乡东羊町村患淋巴瘤的12岁的小紫帅特别举行的,由文安县青年志愿者艺术团主办。我是该团的特约编辑,我依然用笔将小紫帅的事件写了出来。”他多次参加该团举行的爱心公益活动,朗诵表演并带头捐款。先后救助因液化气爆炸,重度烧伤李建红母女、患红斑狼疮的小浩东等,使他们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使将要破碎的家庭得以团圆。
    2014年春,何万志参与了“善行滩里,道德家园”的创建活动。他同村镇干部走村入户,采访道德模范,报道先进事迹,为宏扬正能量号呼奔走。2015年,何万志加入了县文化志愿者协会,同志愿者们一起慰问革命老同志,参演公益微电影,筹划文化大讲堂,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我每每参与到这些爱心事件中来,都会被爱心感染。如果说爱是太阳,能给人温暖,那爱心就是璀璨的明珠,能光芒四射,永恒不变!”何万志说。

    患病治疗,仍不忘爱心事

    “您的笑容是给患者暑日里带来的一股清风;您的关爱是给患者雪地里送来的一堆火炭;您神奇的妙手,把无情的病魔驱赶;您精湛的医术,使死者生还……”这是术后躺在病床上的何万志写给医院医护人员的感恩诗。

    何万志不仅有一棵善良的心而且做事执着,很多公益活动都冲在最前面。这一天,他怎么也没察觉自己竟然有先天性心脏病。

    2014年9月27日下午,何万志与老伴儿魏子花去超市购物,他选了一件上衣,在镜子面前试穿,突然发现自己的右眼和嘴角有点上翘,又联想到早晨吃饭时,右手夹菜感到有点沉,于是他和老伴儿立即去了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确诊,这是脑梗前兆。在他住院治疗期间,医生为他做了全面身体检查,没想到,竟检查出他心脏房间隔缺损,右心增大,还少了根血管,这属于先天性心脏病,如不及时治疗,随着年龄增大,一旦心衰就没治了。

    “通俗点说,就是仪器上显示我比正常人多个‘心眼’,房间隔缺损,有一个近3厘米的洞,医生说我能活到这个岁数已是奇迹。”何万志笑了笑说。一个多月后,何万志住进天津市胸科医院进行手术。

    “每次谈到这个病,他都说得云淡风轻的。这个手术要锯开胸骨,心脏挂在手术架上,总共用了七八个小时。现在,他胸前有一条近20厘米的疤痕呢!幸运的是手术很成功,现在恢复得也还可以。”老伴儿魏子花说,“其实以前也有征兆,一阴天下雨他就胸闷难受,要在床上躺上两天。”

    术后,何万志的身体素质大大下降,时冷时热,极度虚弱。由于麻醉药的作用,他记忆力明显减退,反应迟钝,读书看报写文章与人交流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医生嘱咐他,要平躺3个月。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时刻关注着“善行滩里 道德家园”的建设,牵挂着那些需要救助的人。出院没几天,他就背着家人偷偷地上网写作。老伴儿发现多次,劝解无效后,气得拔下了电脑电源插座。

    “老伴儿关心我,但不让我上网,困在屋里,会把我闷死的!我就告诉她,我会量力而行,不会累着的。”何万志说着大声笑起来,“最终,她禁不住我的软磨硬泡,也就没那么严格了。到现在,她反而成了我的每篇作品的第一位读者。”

    2016年春天,滩里镇安里屯村身患血液病小男孩何智,与母亲骨髓干细胞配对成功,但手术资金缺口还很大。同年3月12日,救助小何智的大型义演在安里屯校园举行。当时何万志正患肠胃病,他忍着疼痛乘车30公里早早地赶到现场,并表演了朗诵。回到家后,他病情加重,上吐下泻,还坚持着写出了这一公益活动的报道一一《凝聚大爱,挽救生命》,在媒体上发布,呼吁更多的人加入救援的队伍中来。

    “不需要任何荣誉,我只愿做一颗小草。”

    多年来,何万志共有近百万文字见诸于网络,两百多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2016年1月,何万志正式退休。退休后,他更是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写作与助人中。

    目前,何万志是文安县作家协会的会员,也是协会的积极分子,每次活动他都参与,可以说,他的生活丰富多彩。他还被文友们称赞为“文学伯乐”。他为了激励文友们的创作热情,义务为文友们整理、代笔、修改、推荐文章。他为脑栓塞患者宫锡岭老师代笔写了万余字的《怀念父亲》,在《沃野》杂质上发表,还指导文友何素珍写了5万字的长篇回忆录《妈妈平凡的一生》……

    “谈起这些事,我还是很骄傲的,有30多名文友的文章在我的推荐下在省级报刊上发表了。当他们看到自已的作品发表时特别高兴,我也跟着高兴呢!”

    写作是一项辛苦的脑力劳动,为了改好一篇文章,何万志都快到了‘痴狂’的程度,“走路在想,吃饭在想,就算是睡觉的时候都会在思考,只要有了写作灵感,就要及时捕捉,不管当时做什么,也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老伴儿时常说我是‘神经病’。对我来说,这是在生产精神食粮,干这事儿,我充实,我快乐!”何万志说。

    “我做的这些事是受家庭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家人。我父亲是老党员、老干部,一生为党工作,任劳任怨。母亲为人忠厚,乐于助人,受到乡亲邻里的一致好评。老伴儿拾金不昧,见义勇为,敬老孝亲,事迹被媒体报道。儿子儿媳教书育人,爱生敬业,业绩突出,受到学生及家长的信赖。我们的言行还感染了正上初一的孙子,他常对我说,长大了也学爷爷当老师,做好事!”谈及家庭,何万志掩饰不住幸福感。2016年9月,何万志家被市文广新局授予“书香家庭”的称号。

    在采访最后,记者问:“您做了这么多好事,您如何评价自己呢?”何万志摆了摆手,说:“哪值得评价什么?我不是什么大人物,我常常在心里告诫自己,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不是索取,应该是奉献!大地之所以美丽,不仅仅是因为有鲜花的盛开,更是因为有一棵棵小草的点缀,我愿做这样的一棵小草,不为其他,只想为广阔的大地增添一抹新绿。”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2-26 07:09
  • 签到天数: 1035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1-19 0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5 14:58
  • 签到天数: 188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7-1-19 17: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1-19 18: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串钥匙》
                       文/何万志

            我朋友老宫患脑血栓将近六年了。为了康复,每天下午,他都坚持户外锻炼。
           那天心锻炼完了回家,在楼道大门旁拾到一串钥匙。他想这一定是附近邻居人丢的,便在低楼层,问了两家。却没有找到失主。
            由于老宫腿脚不便,这时也没有劲儿了,再往上走就困难了。他想失主一定很着急,到了家,立刻找出纸笔写了个纸条,谁家丢了钥匙了,请到我家来领。最后写上了他的名字,贴在了外面门上。由于匆忙,出门时他竟忘了带自家的钥匙。也没有穿大衣,觉得还很冷,锻炼时出了些汗,又怕着凉感冒。也没有带手机,去麻将馆找老伴儿去要钥匙吧,离家还挺远,他也走不动了。他进也进不去,走也走不了,怎么办呢。
           正在我孤立无援、心急如焚之际,楼下传来了脚步声。原来是他家楼上的老王下班儿回来了。他对老王说:“我出来时忘带钥匙了,麻烦你到小区外面的麻将馆儿找我老伴儿去取。”“行,你不用管了。”不一会儿老王就拿回了钥匙。老宫把刚才发生的事,简单地跟老王说了一下。并让老王拿着钥匙去问一下看是谁家丢的。老王走了几分钟就有人敲门。敲门的正是老王的爱人,说拾到的钥匙是他家的。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可现在由于生活节奏加快,或是工作压力加大等诸多原因,住在同一楼里的邻里朋友相亲,咳嗽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甚至有时候还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鸡犬不宁,不可开交,伤了感情。
            老宫拾到了别人的钥匙,丢了自家的钥匙;老王帮助老宫拿来了钥匙,又找到了自家的钥匙。通过这个真实有趣的小故事可以看出,如果把邻里关系处理的融洽,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有事互相帮个忙,予人方便,自己方便,不更好吗?
                                文安县  何万志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 19: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幅画引发的思考
            何万志  宫锡岭/文
           前几天,到朋友家串门,他家墙上挂着两幅画,都是鸡仔觅食图,引起了我的关注。一幅是绘画大师齐白石所作,画面上鸡仔儿们个个低着头,爪刨喙啄,艰难地觅食。好不容易找到一条蚯蚓,几只鸡仔儿在争夺……另一幅是当代画家所作,画面上鸡仔儿们个个高昂着头,扑扇着翅膀,无忧无虑,见一群过路的蜗牛,不去争食,而是嬉戏玩耍……
           为什么不同年代的鸡仔儿觅食图会截然不同呢?实乃真实生活之写照。前者画家生活的年代,人们生活窘困,衣食无着,连人都吃不饱饭,哪有多余的食物喂鸡,鸡仔儿们只能像画中那样艰难地觅食。现代生产力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丰衣足食。鸡吃的都是特制的上好的饲料。鸡仔们吃得好好的,饱饱的,再不需要艰难地觅食了。
           人和鸡并无什么不同。我们这一代出生在建国初期,新中国一穷二白,又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为了生存,小小年纪的我们就跟着父母长兄下地干活儿,挖野菜,打地梨……锻炼了意志和生存能力。而现在的孩子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儿。有的青少年既不想“上食埃土”,也不想“下饮黄泉”,光想吃好喝好玩好,玩物丧志,坐享其成,且不懂得珍惜。啃老族有之,追星族有之,月光族有之。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必须加强青少年学生适当的挫折教育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方能成才成人,担当起建设祖国的伟大历史使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omsenz Inc. ( 冀ICP备12019373号-1 ) 法律顾问:常全根律师

    GMT+8, 2024-11-24 13:29 , Processed in 0.08204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