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安大众论坛 -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位招租
查看: 14180|回复: 3

[原创] 拖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2-13 21: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拖床的回忆》

          李士权/文

    古老的文安洼在我的儿时,由于洪水和沥涝年景接纳雄县、任丘、河间、献县等地的客水。使的古洼常年积水,冬季环境恶劣,生活艰难。
    但是,古洼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坚持在古洼不屈不挠、不离不弃的优秀儿女,培育了古洼人即善良又能吃苦、即坚韧又憨厚良好性格。

    憨厚的古洼人知错即改
    我生在文安洼,长在文安洼。小时候洼淀有水不是稀罕事,出行都是靠船。到了冬天,出行和货物运输就靠“拖床”了。
    拖床,是用两块长约八尺,宽约十二三公分,厚约六公分的木板,榫铆结构做成梯子的形状,两块木板底部镶嵌上冰刀。使用时两脚踏在拖床尾端的床身上,将挽子放在两腿之间,双手紧握挽子杆,两腿弯曲,上身中心下移同时用力使挽子嘚冰面至一定幅度后,身子中心随之上移恢复站姿。然后,重复上面的动作。几下之后,拖床就已在冰面极速飞驰了,人们跟这一工作叫“嘚拖床”。
    嘚拖床是个力气活,更是个技术活。没有力气干不了,光有力气没有技术更是万万不能。
    那时候,有的人冬天没事干,就以嘚拖床揽脚挣点零钱补贴家用。
    我村王家有个汉子手脚不算是麻利人,入不了冬网班子,可看人家能靠嘚拖床挣个小钱,他也想去试试。
    一天,王汉子扛着拖床,手拿挽子也出门了。说来运气不错,恰巧碰到一位老太太雇佣了他的拖床,王汉子心中很是高兴地扶老太太上了拖床,美滋滋的嘚着拖床出发了。王汉子因技术不佳,拖床左右摇摆,不受使唤。不多时,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胳膊没劲了。便下了拖床,拿出拖床前端的绳子拉着拖床前行。一会儿拉累了,又去嘚拖床。两三个回合下来,心中又急又气,便自言自语地嘟囔着口头脏语。没嘚几下,便跳下拖床,跑到拖床前边拿起绳子,嘴里念叨着,“拉着你个私孩子”。一会,又跑到拖床后边,拿起挽子,嘴里自语到,“嘚着你个私孩子”。不知重复了多少个回合,才终于到了目的地。王汉子顾不得擦汗,急忙把老太太搀下拖床,心中暗想,总算到了,钱到手了。
    老太太下了拖床后,头也没回就走了。王汉子顿时蒙了头。顾不得劳累,急忙追上老太太说:“大娘,你还没给我钱呐”?老太太回头看了王汉子一眼说:“你骂了我一道,我都没言语,还他妈想要钱,玩去吧你”。
    王汉子听后,立马瘫坐在地,心中自语:“这老太太肚量真大,她的包容和忍让,真是让我追悔莫及,连道歉或承认错误的机会都不给我留一点”。
    过了好一阵子,王汉子才有气无力地站起身来,既懊悔又沮丧地抓起拖床前端的绳子,拉着拖床无精打采地往家的方向缓慢地走去。

    文安古洼特有的天气现象——行凌
    古洼人过去常常将“冰”俗称为“凌”。“行凌”是古洼的冬季特有的一种天气现象。
    现在想来,“行凌”首先是在暴风天气,冰面高速流动的空气气流在冰面产生低气压。使冰面上下瞬间生的压力差超过了冰层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其次是暴风产生的多次谐波与冰面发生共振等。至使冰层瞬间破碎,形成了“行凌”。
    在我儿时的记忆当中,曾经有过两次。第一次只是听老人们讲过,因年龄很小我并不记得。听说那次姨家大表哥十二岁,跟着村里的冬网班子捡拾小鱼赶上了“行凌”,多亏一位打冬网的大叔不顾个人安危,艰难地拉着大表哥生死不离最终一同上岸,大表哥才得以生还。
    第二次是我大哥十八岁那年的隆冬,哥哥跟随冬网班子一同出网打鱼。那天是在与古洼相邻的大清河河堤以北的区域,冬网班主刚刚布好渔场,几个蹿工正在蹿凌眼。
    班主突觉西北方向天气异常快捷、强烈的变化,像是狂躁的暴风天气。经验告诉他,这样的天气很可能产生“行凌”。便迅速做出决定。大喊蹿工和其他班员,“大家快上拖床,赶紧撤”!大家在斩短的慌乱之后有序地登上各自负责的拖床,调头向大堤的方向使出了全身气力嘚着拖床飞驰而去。其实,每个人心里都知道身后将要发生什么,但已顾不得细听身后逐渐加大的沏差咔嚓的声响,只顾用力地嘚着拖床。不多时,一台台拖床迅速闯上岸,人们顺势跃上大堤。
    大家不约而同地回头张望,整个冰面伴随着暴风的到来和稀里哗啦的响声瞬间全部变成冰块。
    人们被眼前这一目惊呆了,恐惧的眼神顶着暴风望着浮动着的碎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真是有惊无险!
    如果再晚几秒,可能就“全军覆没”了。这就是古洼人常在古洼生活积累的“经验”使冬网班子幸免遇难的一个例证。如果经验不足,后果可想而知的。不但会损失全部渔网和其他捕鱼工具及拖床,还很有可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人身伤亡。必然会给人们本来就很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

    文安古洼冰面的特殊现象——降花
    小时候文安古洼有水的寒冬,一望无际的冰面偶尔会隆起一道长长的小冰峰,长度可达几里甚至十几里之遥。古洼人将这冰峰俗称为“降花”。
    时间一长,这个区域的冰会变薄,峰顶洁白远看像浪花,甚至冰峰两侧冰面凹陷并会出现面积大小不等的水洼,徒步是绝对无法通过的。
    现在知道那是因为寒冷的冬季水结冰时冰面出现的反常膨胀而使局部冰面应力不够的区域冰面隆起,形成了“降花”。
    冬季在冰面上通行,遇到“降花”,如果绕行可能会使近在咫尺的目的地变的特别遥远。如果冒然通过会十分危险。穿越较大的降花可是个技术活,有经验的古洼人会仔细地观察“降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然后,根据“降花”的大小,一般退至几十公尺开外,将拖床加速到极致,按预先选择好的位置飞越“降花”。飞越时要凝神提气,身体迅速前倾,高超的技艺,使两脚就像被钉在了拖床上,人与拖床形成了一体。这样失败的几率不大,大都可以成功通过。但是,如果没有经验是绝对不能冒险的。
    我大哥十七岁那年的隆冬,跟着村里的冬网班子“打冬网”。在挪捕鱼地的途中遇到了一道较大的“降花”。拖床的中央主要装载的是渔网,高度大约有八九十公分,人只能在拖床前端狭窄的空间挤坐着。
    按照预先选择好的位置,前边已有两台拖床安全越过了“降花”,我大哥乘坐的第三台拖床在飞越“降花”时,由于前两台拖床的飞越对“降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使这台拖床连人带网全部载入冰窟窿中。
    全网队在惊恐之余,班主及时组织营救。历经约半个小时,我的大哥才最后一个获救。班主带着被救的三人,坐上拖床直奔最近的村庄飞速驶去。
    到了村庄的一户农家,衣服已经冻得脱不下来了。我大哥在这户好心的农家养了三天才逐渐恢复了知觉。妈妈得知这一情况后泪如泉涌。第六天才将我大哥送回家,好长时间冻伤的皮肤才得以恢复。
    当时古洼人有句格言,叫做:“能走百步坦,不走一步险”。这是古洼人在洼淀长期生活的经验总结。
    这仅仅是古洼人在五十多年前的冬季“打冬网”的艰辛一幕,那代人为了生存,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之中的努力挣扎和付出。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和理解的。
    通过我的讲述,愿能引起我们对那代人的尊敬、理解、珍惜和同情,同时也愿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感恩社会、感恩我们应该感恩的人们。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07: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拖床的回忆》

          李士权/文

    古老的文安洼在我的儿时,由于洪水和沥涝年景接纳雄县、任丘、河间、献县等地的客水。使的古洼常年积水,冬季环境恶劣,生活艰难。
    但是,古洼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坚持在古洼不屈不挠、不离不弃的优秀儿女,培育了古洼人即善良又能吃苦、即坚韧又憨厚良好性格。

    憨厚的古洼人知错即改
    我生在文安洼,长在文安洼。小时候洼淀有水不是稀罕事,出行都是靠船。到了冬天,出行和货物运输就靠“拖床”了。
    拖床,是用两块长约八尺,宽约十二三公分,厚约六公分的木板,榫铆结构做成梯子的形状,两块木板底部镶嵌上冰刀。使用时两脚踏在拖床尾端的床身上,将挽子放在两腿之间,双手紧握挽子杆,两腿弯曲,上身中心下移同时用力使挽子嘚冰面至一定幅度后,身子中心随之上移恢复站姿。然后,重复上面的动作。几下之后,拖床就已在冰面极速飞驰了,人们跟这一工作叫“嘚拖床”。
    嘚拖床是个力气活,更是个技术活。没有力气干不了,光有力气没有技术更是万万不能。
    那时候,有的人冬天没事干,就以嘚拖床揽脚挣点零钱补贴家用。
    我村王家有个汉子手脚不算是麻利人,入不了冬网班子,可看人家能靠嘚拖床挣个小钱,他也想去试试。
    一天,王汉子扛着拖床,手拿挽子也出门了。说来运气不错,恰巧碰到一位老太太雇佣了他的拖床,王汉子心中很是高兴地扶老太太上了拖床,美滋滋的嘚着拖床出发了。王汉子因技术不佳,拖床左右摇摆,不受使唤。不多时,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胳膊没劲了。便下了拖床,拿出拖床前端的绳子拉着拖床前行。一会儿拉累了,又去嘚拖床。两三个回合下来,心中又急又气,便自言自语地嘟囔着口头脏语。没嘚几下,便跳下拖床,跑到拖床前边拿起绳子,嘴里念叨着,“拉着你个私孩子”。一会,又跑到拖床后边,拿起挽子,嘴里自语到,“嘚着你个私孩子”。不知重复了多少个回合,才终于到了目的地。王汉子顾不得擦汗,急忙把老太太搀下拖床,心中暗想,总算到了,钱到手了。
    老太太下了拖床后,头也没回就走了。王汉子顿时蒙了头。顾不得劳累,急忙追上老太太说:“大娘,你还没给我钱呐”?老太太回头看了王汉子一眼说:“你骂了我一道,我都没言语,还他妈想要钱,玩去吧你”。
    王汉子听后,立马瘫坐在地,心中自语:“这老太太肚量真大,她的包容和忍让,真是让我追悔莫及,连道歉或承认错误的机会都不给我留一点”。
    过了好一阵子,王汉子才有气无力地站起身来,既懊悔又沮丧地抓起拖床前端的绳子,拉着拖床无精打采地往家的方向缓慢地走去。

    文安古洼特有的天气现象——行凌
    古洼人过去常常将“冰”俗称为“凌”。“行凌”是古洼的冬季特有的一种天气现象。
    现在想来,“行凌”首先是在暴风天气,冰面高速流动的空气气流在冰面产生低气压。使冰面上下瞬间生的压力差超过了冰层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其次是暴风产生的多次谐波与冰面发生共振等。至使冰层瞬间破碎,形成了“行凌”。
    在我儿时的记忆当中,曾经有过两次。第一次只是听老人们讲过,因年龄很小我并不记得。听说那次姨家大表哥十二岁,跟着村里的冬网班子捡拾小鱼赶上了“行凌”,多亏一位打冬网的大叔不顾个人安危,艰难地拉着大表哥生死不离最终一同上岸,大表哥才得以生还。事后知道冬网班并无赶上行凌的中心,否则,带着一个孩子是很难逃生的。
    第二次是我大哥十八岁那年的隆冬,哥哥跟随冬网班子一同出网打鱼。那天是在与古洼相邻的大清河河堤以北的区域,冬网班主刚刚布好渔场,几个蹿工正在蹿凌眼。
    班主突觉西北方向天气异常快捷、强烈的变化,像是狂躁的暴风天气。经验告诉他,这样的天气很可能产生“行凌”。便迅速做出决定。大喊蹿工和其他班员,“大家快上拖床,赶紧撤”!大家在斩短的慌乱之后有序地登上各自负责的拖床,调头向大堤的方向使出了全身气力嘚着拖床飞驰而去。其实,每个人心里都知道身后将要发生什么,但已顾不得细听身后逐渐加大的沏差咔嚓的声响,只顾用力地嘚着拖床。不多时,一台台拖床迅速闯上岸,人们顺势跃上大堤。
    大家不约而同地回头张望,整个冰面伴随着暴风的到来和稀里哗啦的响声瞬间全部变成冰块。而且猛烈地上下浮动,如狮如虎,十分恐怖。
    人们被眼前这一目惊呆了,恐惧的眼神顶着暴风望着波涛中的浮冰和冲上岸来的破碎冰块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真是有惊无险!
    如果再晚几秒,可能就“全军覆没”了。这就是古洼人常在古洼生活积累的“经验”使冬网班子幸免遇难的一个例证。如果经验不足,后果可想而知的。不但会损失全部渔网和其他捕鱼工具及拖床,还很有可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人身伤亡。必然会给人们本来就很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

    文安古洼冰面的特殊现象——降花
    小时候文安古洼有水的寒冬,一望无际的冰面偶尔会隆起一道长长的小冰峰,长度可达几里甚至十几里之遥。古洼人将这冰峰俗称为“降花”。
    时间一长,这个区域的冰会变薄,峰顶洁白远看像浪花,甚至冰峰两侧冰面凹陷并会出现面积大小不等的水洼,徒步是绝对无法通过的。
    现在知道那是因为寒冷的冬季水结冰时冰面出现的反常膨胀而使局部冰面应力不够的区域冰面隆起,形成了“降花”。
    冬季在冰面上通行,遇到“降花”,如果绕行可能会使近在咫尺的目的地变的特别遥远。如果冒然通过会十分危险。穿越较大的降花可是个技术活,有经验的古洼人会仔细地观察“降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然后,根据“降花”的大小,一般退至几十公尺开外,将拖床加速到极致,按预先选择好的位置飞越“降花”。飞越时要凝神提气,身体迅速前倾,高超的技艺,使两脚就像被钉在了拖床上,人与拖床形成了一体。这样失败的几率不大,大都可以成功通过。但是,如果没有经验是绝对不能冒险的。
    我大哥十七岁那年的隆冬,跟着村里的冬网班子“打冬网”。在挪捕鱼地的途中遇到了一道较大的“降花”。拖床的中央主要装载的是渔网,高度大约有八九十公分,人只能在拖床前端狭窄的空间挤坐着。
    按照预先选择好的位置,前边已有两台拖床安全越过了“降花”,我大哥乘坐的第三台拖床在飞越“降花”时,由于前两台拖床的飞越对“降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使这台拖床连人带网全部载入冰窟窿中。
    全网队在惊恐之余,班主及时组织营救。历经约半个小时,我的大哥才最后一个获救。班主带着被救的三人,坐上拖床直奔最近的村庄飞速驶去。
    到了村庄的一户农家,衣服已经冻得脱不下来了。我大哥在这户好心的农家养了三天才逐渐恢复了知觉。妈妈得知这一情况后泪如泉涌。第六天才将我大哥送回家,好长时间冻伤的皮肤才得以恢复。
    当时古洼人有句格言,叫做:“能走百步坦,不走一步险”。这是古洼人在洼淀长期生活的经验总结。
    这仅仅是古洼人在五十多年前的冬季“打冬网”的艰辛一幕,那代人为了生存,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之中的努力挣扎和付出。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和理解的。
    通过我的讲述,愿能引起我们对那代人的尊敬、理解、珍惜和同情,同时也愿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感恩社会、感恩我们应该感恩的人们。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07: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年月,那时光》
              文/心庭
            昨儿,他姨和姨夫来了后,大家闲聊。
            从现在的生活水平,聊到我们身边比比皆是的崭新变化。然后,老人们的话匣子打开了。
             姨说,“现在吃什么也不香。或者不吃也不饿。”“说白了,就是现在东西多,”公公说,“过去什么也没有,油水小,体力活也重。”
             “现在真的是幸福啊,”姨夫感叹一句,“你说,现在啥没有?只要你想的出,或者,你都想不到。现在年轻人更会享受,手指一动,东西送到家了,吃的喝的也送到嘴边了,饭都不用作了。”
             “哈哈,”姨笑了,“笨的倒是我们。啥也不会,还不如一个小孩子玩手机溜。”
            忽然,姨夫神色庄重起来,“过去那些鸟儿,虫的都看不见了。还有地龙,伏击伏凉啊。”“嗯嗯,还有蝈蝈,”我来了兴致。
            姨夫口里的伏击伏凉,是蝉的一种。至今记忆犹新。个头小巧,翅薄薄的,像锡纸。一进伏眼,它就“伏击伏凉”地叫,清脆悦耳,可好听了。而伏眼是霸州土话,就是进了伏,进了暑。天越热,它伏在浓密的树荫里就越叫的欢。好像在提醒大家,天热家里多待待吧,出去会中暑。还有知了猴,蝉的幼虫,至少得经历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几年的五次蜕皮,才能完成到成虫的转换。多么艰难,中间却要冒着遭遇人类过度捕食的风险。
            那个时代,蝈蝈可多了。大身子,绿翅膀。纱似的透明。公的叫蝈蝈,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叫声响亮。酷酷的,像身披盔甲的大将军。雌的叫驴驹,尾部是一条长的产卵器,不会叫,只负责繁衍。
            每到夏天,密密的豆棵里就听到蝈蝈高嗓门的叫。晌午,午后三两点叫的最欢。然后,爸爸就会顺手捉几只。公的放进秫秸秆编的蝈蝈笼子,小巧玲珑的,挂在房檐下。雌的就会用腌菜汁卤制。90年的外甥还赶上了。女儿是95的,她再住姥姥家,就只有蚂蚱了。大她五岁的小表哥就会带她去草棵抓。晚上,还带她去捉蛐蛐。
             “而现在,很多那个时候的虫啊鸟啊都没了。”姨夫又一次感叹。是啊,有所失有所得。这是时代进步付出的代价。好在,我们都意识到了,并尽力弥补,挽救着。碧水蓝天,并不遥远。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07: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夜致2.14》
              文/心庭
            2月14日,再次席卷。
            虽然,明知道这个节日是个舶来品,很多人还是选择了跟风。
            而盲从,也是国人几千年的劣根性。不管对错,不管立场,随风倒。所以才有了鲁迅的掷医从文,有了他的呐喊和短刃。
           而我对这个日子的抵触,是来自骨子里的。还有对情人这个词语的敌意,鄙视。
           东西方的人生理念和行为方式迥异。他们更多的把情感放在直抒胸臆上,开门见山,目的明确。因而发明了情人一词。也是他们的惯用。
            当“亲爱的,达令,”频频出现在老蒋和宋美龄唇齿之间时,我们共产党人的情爱表达显的那么羞涩。两者都对比,前者是最终颠覆了的国民政府;后者则是我们威武不屈的党性,是我们重新傲立世界之林的新中国风骨。
            改革开放,拿来主义是对的。但不是全盘照收。有选择,有鉴别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任何领域、范畴都适用。
           外来的,不都是好的。而这个观点,在凌晨前的2月14日更显傲骨。如果你肯和我一样静静地坐下来,过下大脑。你会发现,情人一词的浅薄。除了狭隘的男女之欢,还有什么?是忠贞不渝,还是天长地久?
           而我们几千年传统的情感表达,更偏向于把坠入爱河的对方称为恋人,婚后则是永远的爱人。它们所蕴含的深意,寓意,如同唐词宋韵,如同月下荷塘那朵莲,圣洁高雅。而不是几朵甚至几千朵玫瑰所能诠释的。
            相比西方开放直接的表现主题,我还是爱着我们自己含蓄唯美的传统表达。爱着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而那个情代表的是夫妻连理白首相守的忠贞之情,是爱人之情,家人之情,家庭和和美美之情。所以,我们把它叫做七夕,叫做七巧。天上人间,都敬重尊崇。
            深夜思考,我们国人的七夕所代表的情分,是广泛的。是前景恢弘的。可以推及到友情,同事,家人,社会的情义。可以推动家庭和睦,社会的和谐。
            如此,有什么理由不摈弃西方宣扬的2.14的狭隘呢?有什么理由再去盲目跟风,浪费我们的笔墨,诗歌,为它狂欢,助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omsenz Inc. ( 冀ICP备12019373号-1 ) 法律顾问:常全根律师

    GMT+8, 2024-4-30 15:00 , Processed in 0.06118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