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安大众论坛 -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位招租
查看: 193085|回复: 3

[幽默笑话] 老代表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3-2 08: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代表
    作者:何万志

    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校来了管校代表,他五十多岁,高大的个子,黑幽幽的脸庞,两眼放出夺人的光,说话有点尖舌头,爱说损人的话,学生们都怕他。当时学生们上课有限,除了在学校“三场”劳动,就是搞军训,开忆苦思甜大会,排练文艺节目,到了麦假和秋假还要在老师带领下分到生产队去拾庄稼。当有的学生在劳动中偷懒了,老代表就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去整治,经常对学生说:“你是狗JB沾香油——又尖又滑。”当学生们犯了错误不承认,他就说学生“你是砖头掉到茅坑里——又臭又硬。”等等。他爱和老师们开玩笑,给老师们讲坏笑话,但他能见机行事,因人而异,恰到好处,尺度掌握得非常恰当,从来没和那个老师打过架。他能和老师们打成一片,给老师们带来了许多快乐。
    有一次,老代表和全公社中小学领导去县里参加教育工作会议,晚饭后到大礼堂去看电影。礼堂大门外面,有一个小贩在不停地吆喝:“香瓜子,好吃,不香不要钱,有吃的买来啊!” “老代表请请大伙吧,买点瓜子。”一位校长提出要求。 “行,掌柜的给称二斤。”老代表答应并对小贩说。 小贩赶紧给称了二斤。瓜子还在秤盘子里,大伙七手八脚地抓没了,有的已离开这里,走进了大礼堂。 “大伯,交钱吧。”小贩跟老代表要钱。 “你凭什么跟我要钱?瓜子你给了我了吗?” “他们拿去了。”小贩说。 “他们,他们是谁?我不认识啊。” 小贩傻了眼,一想也确实是这么一回事,就赶紧从箱子里装了俩捧瓜子递给老代表,并说:“大伯,行了吧。”老代表这才付了钱。
    学校的农场收了葵花籽,晒干扬净后,存放在办公室外间的席囤里。老师们下课后闲暇时每人抓一把就嗑着玩,有说有笑的。主任早就看着不顺眼,今天看着老师们嗑着瓜子,桌子上地上都是瓜子皮,就气不打一处来,走进办公室,站在老师们面前,黑乎着脸,扬起双手来,就打自己的嘴巴,左一下,右一下,打得啪啪作响,一边打,还一边说:“打你个嘴馋的,没臊的!”见此情况,老师们都停止了说笑,当然也停止了嗑瓜子,谁也不敢再说什么。办公室里只有主任自己在表演,渐渐地,主任打自己嘴巴的劲头小了动作也慢了下来。这时,管校老代表从一旁站了起来,抹了一下嘴角上的白沫沫,说:“磕出个臭籽。”主任楞了,老师们笑了。
    老代表骑了一辆崭新而特别的自行车去滩里中学开会,这辆自行车前后有灯,车把上有镜子。据说是他借的一位知青的。他把自行车停在了教室前就去开会了。学生们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自行车,感到很新奇,有的就前去摸摸灯,照照镜子,不大一会就集聚了一群学生。他怕学生们把自行车弄坏了,就让学生们闪开了,不一会学生们又围上了,这样反复几次。开会的老师们对她说:“老代表,你也没法子了吧?”“你看我有没有法子。”说着他就走到他的自行车旁,对学生们用不大的声音说:“你们听着,谁要是再上我这辆车子跟前来,谁就是我儿。”学生们纷纷地离开了。他回去对开会的老师们说:“你看我的法子灵不灵。”
    王老师是随丈夫下放农场从北京调到这所小学的,她阅历浅,思想单纯,不像农村人想得那么多。那一年她怀孕了,已有六七个月的身架,挺着个大肚子,还坚持给学生们上课。 老代表和老师们(有男有女)在办公室里坐着,隔着玻璃窗正看见王老师朝办公室走来。 老代表对老师们说:“你们看着,我今天摸一摸王老师的肚子,你们信不信?”老师们互相看了看,谁也没说什么。这时,王老师已经来到了办公室。老代表郑重其事地对王老师说:“王老师,我会看肚子里的小孩,是男是女。” “是吗?你给我看看。”王老师说。 “我一摸就知道。” “你就给我摸摸吧。” 于是王老师解开了衣服让他摸,他一边摸,一边说着是男孩的理由。王老师乐得合不上嘴,老师们也乐了,只有老代表不乐。 两个月后,王老师真的生了个大胖小子。
    有一次老师们去北洼校办农场劳动,推水车浇园子,老师们轮流着推。有的老师说:“老代表你就别推了,你给大伙讲个笑话吧。”老代表说:“今天,我不给你们讲笑话,我给你们做个好看的玩具。他就用水和土和了一块大大的泥块,找了一块大青砖,在上面捙了好长时间,泥和熟了,然后用手团了两个球,又做了一个棒,用草棍把它们连在了一起,拔了一些茅草敷在上面,用那块大青砖架了起来。北京来的王老师不知他做的是什么,就问:“老代表,你做的是什么?” “我做的是一种武器。” “什么武器呢?我怎么不知道呢?” “你家就有。” “我家可没什么武器。” 正是文革时期,谁家敢私藏武器呢?更何况她丈夫在公安部门工作,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政治问题。 老代表接着说:“不仅你家有,家家都有。” 王老师听说家家都有,原来绷得很紧的神经立刻松懈下来了。接着问:“老代表,你快告诉我,到底是什么呢?” “我告诉你,这是大炮。一个炮筒俩炮弹,小兵犊子有一连。” 其实,老师们早就知道老代表做的是什么,乐得前仰后合。
    老代表的这些事情,被公社党委发现了,建议大队里撤换了他。从此他离开了学校,到大队林业队去看果木园去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08: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艺说亲
    作者:何万志

    这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事,土头村的艺人陈艺和白津经常走东村,串西村,为人们演唱京东大鼓,常常是自编自演,当场即兴发挥,颇受人们好评。他们所到村庄常常是全场爆满,人们听了上段还想听下段,今天听了明天还想听。一次,他们去小西庄去演出,在歇息时,观众为他们端水沏茶,他们一边慢慢地品茶,一边同村民们聊天。李老汉的孩子21岁了,尚未成婚,很是着急,便同陈艺说:“你们在外经常走南闯北的,见识广,结识的人多,扫听着,有合适的,给我家孩子搭讪着。”陈艺满口答应。
    没过几天,他们到小东庄去演出,又遇到了同样的事,一位年近60的张老汉求他们给他的孩子介绍一个对象。陈艺问:“你家孩子多大了?”张老汉说:“21岁。”陈艺说:“正好小西庄有一个也是21岁,正求我们给说媒了,我看你们两家正般配。”张老汉一听,几乎乐坏了,赶紧把他们请到了家中,好吃好喝好招待,陈艺说:“像我们这样的人,靠卖艺为生,一天挣不了个仨瓜俩枣的,又没有别的能耐,手头上总是不宽裕---------”听话听音,锣鼓听声,张老汉不是傻子,赶紧让老伴从柜子里拿出15吊铜钱,递到了陈艺的手中:“这,小意思,等事成之后,我再好好酬谢你们。”陈艺还假惺惺地推辞:“这,这,谁跟谁来着了,多不好意思的-------”说着把15吊钱收入了囊中。
    不几天,他们有来到小西庄演唱,李老汉见到了他们,迫不急待地问:“师傅,给孩子找到合适的了吗?”陈艺说:“有门,等我们演唱完了,到你家叙谈。”散场后,李老汉把他们请到了家中,陈艺对李老汉说:“真还是有一个合适的,是小东庄的,孩子也是21岁,姓张,-------”李老汉听了非常高兴,赶紧让老伴烙大饼,炒鸡蛋,拿出来珍藏了好几年的一瓶“老白干”,热情地招待他们。陈艺坐在炕头上一边喝着酒一边对李老汉说:“像我们这样的人,靠卖艺为生,一天挣不了个仨瓜俩枣的,又没有别的能耐,手头上总是不宽裕---------”听话听音,锣鼓听声,李老汉也不是傻子,赶紧拿出15吊铜钱,递到了陈艺的手中:“这,小意思,等事成之后,我再好好酬谢你们。”陈艺还假惺惺地推辞:“这,这,谁跟谁来着了,多不好意思的-------”说着把15吊钱收入了囊中。李老汉感激不过,再三嘱托:“这事就拜托了,你们多跑腿,多费心,尽快给孩子们成婚。”

    那年代,孩子们的婚姻,完全是有父母做主,正所谓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在婚前根本就见不到面,更不用说“婚姻自主”了。经过媒人的传递沟通,双方都很满意,这就抓紧布置新房,选了个黄道吉日给孩子们完婚。这一天,小西庄的李家,小东庄的张家,都分别抬着轿,带着财礼去对方娶亲,到了半路,两轿相遇,双方都感到新奇,便互相问了情况,方知双方是一回事,而且都是男的,只好原路返回。

    事后,双方一起找到了媒人,陈艺答复说:“真的对不起,这事办得太匆忙了,但也不能全怨我们媒人,当时你们两家托我们说媒的时候,你们也没有说是给儿子说还是给女儿说呀,不是都说是给孩子说吗?不要紧,我们为好,给你们两家说亲,收了张家15吊钱,收了李家钱15吊,现在这钱我们也都花了,日后我们有了钱,一定如数奉还。”张李两家一听,人家说的不无道理,只好善罢甘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14:22: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我喝着瓶装的矿泉水,用着地下的自来水,想起了孩提时村南边的黄瓜园吃水井。那是一口用古砖砌的、用巨石镶口的、深深的井。听老人们说这是大清时王口的大地主在他家种菜的园子里挖的一口井,所以人们管它叫黄瓜园井。这口井水质好,软而甜,易消化;水源足,几班人轮流摇辘轳打水浇园子,昼夜不停,一连多少天,井里打水从来没少过。浇出来的菜啊,鲜嫩可口,营养丰富。如果天大旱,久不下雨,地主家就组织人们掏这口井,之后不过三天准下大雨 (说的有点邪乎,我不大相信) 。当时人们要想吃这个井的水还得花钱买。

    解放后,井和菜园一起回到了人民手中。人们吃这个井的水再也不用花钱了。我就是吃这个井的水长大的。小的时候我常跟着妈妈到这个井挑水。打水需要一定的技巧,人双腿叉开,骑着井口站稳,用一头的扁担钩子挂上水桶梁子,将水桶下沉到水面,用一只手来回晃动扁担另一端,使水桶在水面上左右晃动,当桶口朝下时,轻轻一松手迅即往上一提,水桶不会脱钩,就将满满的一桶水打上来了,这需要一个巧劲。开始学打水的人,因掌握不好节奏常常将水桶掉到井里,只好用绑好钩子的长杆去捞,要费好大事。开始妈妈不会打水,要等别人挑水时一起给打上来。特别是滴水成冰的严冬井边的大石头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女人和孩子们都不敢上前。后来妈妈就用绳子学打水,渐渐地脱离了绳子,也能用扁担打水了,妈妈每天早早的就去挑水,家里的缸总是满满的。还经常帮别人打水。由于当时父亲在外工作,祖父母年迈多病,我和哥哥还小,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一人身上。

    夏天,井水清凉,是消暑解渴的最佳饮料,一天中午,一个青年男子汉从地里干活回家路过这口井,口渴难耐,正遇上一个挑水的中年人,男子汉顾不得说话,就双手扳着满满的一桶水头也不抬地大口大口地咕咚咕咚地喝起来。挑水的见状不好,二话没说用脚踹倒了这桶水,男子汉急了,经挑水的耐心解释才化干戈为玉帛。原来怕男子汉炸了肺才做出了此举。

    低指标时,人们在这口井上架上了辘轳,用井水浇灌,种了好多白菜、萝卜,挽救了好多人的生命;生产队时,在这口井上架上了水车,后来又安上了水泵,用井水浇园子,收了好多瓜果蔬菜。到了瓜果成熟的季节,队里派人摘下来,经常分给社员们,一听到消息,我们一群下学的学生,还有一些不能下地在家里带着孩子的老人,拿着筐子、篮子到园子上排队分瓜果蔬菜。人们品尝着分到手里的嫩绿的黄瓜,白白的大菜瓜,火红的西红柿,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现在这口井已被人们用土填上了,在上面盖上了房子,成为住宅小区。但是黄瓜园井曾经为人们的生产和生存做出的贡献,村民们不会忘记,人们对黄瓜园井的印象和感情是永存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3-4 11:26: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热心公益   乐于助人》
                       ( 宣讲稿 )
            我是文安县的一名退休教师。我从教师岗位退下来后,加入公益团队,当上了志愿者。做了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
            2010年,我村“再障”少女何姗姗,骨髓配型成功,手术费至少需用40万元。高昂的费用阻挡了少女生命的延续。我得知后,心急如焚,同他家人及村干部一起,找民政部门,找企业老板,找红十字会……四处奔波,寻求救助。并在网上发贴,我和我的学生杨景安等写了系列报道,陆续发表在廊坊都市报上,廊坊众多网站及时转发。由市红十字会、报社电台、论坛网站,共同参与的大型捐款活动迅速地展开。各界爱心人士共捐款10多万元,延续了孩子的生命。
            2014年春,我参与了“善行滩里,道德家园”的创建活动。走村入户,采访道德模范,报道先进事迹。2014年10月1日,我患脑血栓住进静海县医院,由于治疗及时,没留下明显的后遗症。治疗过程中,查出了严重的先心病。医生说我能活到这个岁数已是奇迹,要及早手术。
            一个月后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做了开胸手术。术后,我身体素质大大下降,免疫力弱,时常犯病,记忆力明显减退,反应迟钝,读书看报写文章与人交流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医生让我平躺3个月。这种情况下,我还时刻关注着善行滩里道德家园的建设。出院没几天,我就背着家人偷偷地上网写作。老伴发现后,气得拔下了电脑电源插座,蹦着高儿冲我嚷:  “你不要命了!还想活吗?  你怎么就不知道珍惜呢?到底哪个重要?” 我知道老伴是关爱我,就心平气和地跟她解释:“你別生气,我知道身体重要,可是现在还有好多正在生死关上煎熬的人,需要我们拉一把,你能见死不救吗?你不让我上网,会把我闷死的。”就这样软磨硬抗,老伴儿也拿我没辙。
            去年春天,通过义演活动,呼吁更多的人为安里屯村血液病儿童何智筹集善款。当时我忍肠胃痛乘车60里赶到现场,献上了我和文友们的爱心。回家后,我病情加重,但还坚持着写出了这一公益活动的报道,呼吁更多的人加入救援的队伍中来。
            我作为我县青年志愿者艺术团的特约编辑,多次参加爱心公益活动。带头捐款,记录款项,朗诵诗歌。先后救助了因液化气爆炸,重度烧伤李建红母女、患红斑狼疮的小浩东、患淋巴瘤的小紫帅等,使他们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使将要破碎的家庭得以团圆。我融入其中,被爱感染,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倍感欣慰。
            我是文学爱好者,为了激励文友们的创作热情,术后恢复期间,义务为文友们整理、代笔、修改、推荐文章。30多名文友的文章在我的推荐下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我被文友们誉为“文学伯乐”。当文友看到自己的作品发表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我也跟着高兴。
            写作是一项辛苦的脑力劳动,为了改好一篇文章,我都快到了“痴狂”的程度,走路在想,吃饭在想,就算是睡觉的时候都会在思考。只要有了写作灵感,就要及时捕捉,不管当时做什么,也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老伴儿说我是“神经病”。一天总是写写写,又不能当饭吃,你图什么?我说,我生产的精神食粮,干这事,我充实,我快乐!在我的影响下,现在老伴成了我第一读者,还经常帮我审稿。     
            我想,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不是索取,而是奉献!大地之所以美丽,不仅仅是因为有鲜花的盛开,更是因为有一棵棵小草的点缀。我愿做这样的一棵小草,不为其他,只想为广阔的大地增添一抹新绿。
                文/何万志   

    本文集所含作者在报刊发表的文章     
      1997年3月25日     廊坊日报   
    《做研究型教师》
    1999年3月3日         廊坊日报   
      《教师也要讲政治》
    1999年12月25日    廊坊日报      
    《舌耕,笔耕,心耕》
    2001年12月          教育实践与研究   
    《加强教育科研,实施科研兴教》
    2010年9月14日     廊坊都市报
    《爱心接力演绎人间真情》
    2013年7月26日   河北农民报  B6版        《小河,我记忆的源头》
    2013年8月16日       河北农民报  B6版        《中学时,光着脚丫积“绿肥”》
    2013年9月20日      河北农民报 B6版        《“孤岛”中的快乐童年》
    2013年9月20日   河北农民报    B6 版      
    《 俺家买了黑白电视机》
    2014年4月10日    河北农民报   B6 版      
    《 都是兔子惹的祸》
    2014年5月8日    河北农民报       B6 版       俺村王八坑(故事)
    2014年9月2日  河北农民报         B2 版       我从不体罚学生(杂文)
    2014年9月23日     河北农民报         
    《孩子们,我把青春献给你》
    2014年10月14日   河北农民报    B2 版       《老师的鼓励是我成长的动力》
    2014年10月16日    河北农民报   B6 版       《落井自救》
    2014年10月21日   河北农民报    B2   版     《教育是情感的沟通》
    2014年8月28日          B6 版      
    《多想再给俺娘捶捶腿》
    2014年12月18日  河北农民报     B6版       《怒打记工员》
    2015年1月15日          B2 版      
    《我成了家中的“小受”》
    2015年1月15日    河北农民报     B6版    《单车情缘》
    2015年1月29日 河北农民报        B6版        《倔驴踩了我的脚》
    2015年3月7日   河北农民报        B6版        《风浪之中船遇险》
    2015年3月12日    河北农民报    B2版      《今天是我的生日》
    2015年3月24日    河北农民报    B2版        《老婆,我要好好报答你》
    2015年3月26日   河北农民报     B6版      《半个猪头过大年》
    2015年5月16日        河北农民报      
    《 这一场卖电器的连环计》
    2015年11月24日   河北农民报  B3版     
    《  做老师“诚”很重要》
    2016年1月12日     河北农民报  B7版     《精神粮食大丰收》
    2016年1月14日  河北农民报     B6版        《老去的小河》
    2016年2月25日       河北农民报B2   
    《赶年集洗澡被烫伤》
    2016年7月7日          B8  版     
    《 俺村的武术班子》
    2016年8月18日 河北农民报      B6版   
    《  “胆小鬼”临危不乱》
    2016年10月18日  河北农民报   B7版   
    《 一筐萝卜换个媳妇》
    2017年2月17日      廊坊日报    《热爱公益事业  乐于奉献社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omsenz Inc. ( 冀ICP备12019373号-1 ) 法律顾问:常全根律师

    GMT+8, 2024-11-28 04:19 , Processed in 0.07586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