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科设立上讲,现代物流管理是融物流学和管理学于一体的。为此,我们在考察物流学和管理学的基础上, 货运物流信息来说明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任务。 (一)物流学的创立 物流功能专业化及其相应物流产业和企业的形成,客观上要求有一系列专业研究物流的理论作指导,并以此为依据合理组织物流,以提高物流效率,这就逐步发展和形成起来一门新兴学科—物流学。 在经济学说史上,流通研究最初是以纯粹研究商品交易活动为对象的商业学的形式出现的。巧世纪初首先在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出版的有关贸易活动的商业实务书,标志着重商主义的产生和形成。直到16世纪末以后,才在英国和法国出现了值得称道的重商主义著作。1664年出版的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孟的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曾被马克思称为重商主义划时代的著作。重商主义是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理论,它反映了当时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这种理论虽然把流通领域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但仅限于对买卖现象和经验加以描述和总结,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实用—从交换中获取更多的货币,其结果也只能是得出一系列经验规律。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为转机,经济学的研究由流通转向了生产。但是,对流通的研究在较长时间内却没有取得进展,直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以后,经济研究才建立在生产与流通相统一的基础上,流通理论的研究才获得了实质性进展,流通研究本身也才真正成为一门科学。马克思的流通是以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为研究对象的。他把商品流通区分为价值流通和使用价值流通,在二者的对立统一中考察流通过程;把微观的企业和宏观的国民经济区分开来,从个别资本循环和社会资本再生产两个侧面揭示流通的一般规律,因而成为现代流通研究的理论渊源之一。 进人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国家出现了专门研究物品本身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流动情况的科学。美国是最早开始对此进行研究的国家。1929年,美国经济学家德鲁克提出了“物流学”的命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建立了一个专门管理军需的组织,使必要的物品按照需要的时间供应到指定的地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政府推广了海军对军用物资实行现代化管理的经验,并把物流正式确定为国家科研课题。美国研究市场学的学者把战时管理军需的组织称为“企业后勤”,认为这种“企业后勤”的职能不仅对企业的物品流动有很大作用,而且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因而把这一理论引进流通领域,在英语中用12031表示(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原意为“物的分发管理”。后来,日本引进这一概念,并致力于建立系统的以整个流通的理论化为目的的新的物流科学。但是,迄今为止,工业发达国家对于流通的研究一直没能从以往“企业后勤”的内容更进一步,多是从个别企业生产经营的角度研究物流的性质;而对流通过程本身的研究又是从实用角度出发,局限于解决物品实体流动过程的管理技术问题。这就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在美国、日本等国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物流科学的特点。 在我国,物流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被采用和为社会广泛接受。从历史上看,我国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极不发达。并且,建国以后,由于长期重生产轻流通,加之经济科学研究只重视研究商业问题,始终未能形成一门专门研究物的实体流通的科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实行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经济管理部门和经济学界逐渐重视流通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物流概念才被引进到我国,并为经济学界所接受,对物流的研究才开始有了进展。不少高等院校相继设立了物流专业,实际工作部门设立了物流研究组织。这样,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物流学,就历史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二)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任务 按照现代管理理论,一般认为管理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对各种有限资源所实行的一种培育、发掘、利用和协调等活动的总称,它由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管理媒介三大要素构成。现代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它是在管理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作为管理主体的人在实践活动中积累了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化的认识而形成的一门科学。管理学的明显特点是具有二重性、历史性、社会性、综合性、适应性等。而我们所讲的现代物流管理,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现代物流活动中的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以实现物流最佳经济效益,不断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更好地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服务。因此,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供优质的服务,确保物质产品实体在流动过程中,按质、按量、及时、准确地供给生产和消费的需要,不断降低物流费用,实现货畅其流、物尽其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地向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