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安大众论坛 -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位招租
查看: 30968|回复: 10

傻王(原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1-4-28 15: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傻王
    在清代乾隆年间,在直隶(今河北省)文安县土桥村(今西新桥村)有一个姓魏的人,此人身材高大,膀阔腰圆,力量无穷,双膀一较有千斤之力。此人20多岁时,在家随其父耕种田地,经常一人拉一盘脚齿耙耙地,其父在耙上站立摇晃,他并不感到吃力,其力量不亚于两匹大马。人们已记不得他的真实名字了,由于他个子大,劲头大,我们姑且叫他魏大。
               一次,魏大被雇出夫浑河(亦称朱龙河,今永定河上游)防汛。浑河决口,人们用木桩、  柴草、麻袋去堵,总也堵不住,眼看着许多村庄和良田被水淹没,就一级一级地往上报,惊动了朝廷。朝廷派直隶总督方观承抓紧办理。方观承一行人来此视察,正看到魏大站在决口处,此时,决口处的水不再往外流。方观承问他:“你在干什么?”魏大吓了一跳,“我在堵口子。”方观承见此,就命令众人齐帮动手一起同魏大将决口堵住。原来是魏大因赌博输了钱,来偷木桩卖了还债,不巧正被方观承一行人发现,他急中生智,做出此应付。这就有了“魏大用身体堵住浑河决口”的动人事迹。方观承将此事报告了朝廷,乾隆帝提出要接见魏大。一天,魏大在方观承的带领下见到了乾隆皇帝。在乾清宫大堂上,乾隆皇帝封魏大为“义子干殿下”,魏大不会下跪谢恩,乾隆皇帝笑着说:“这不是一个傻王吗?”这时,魏大在方观承的指教下才下跪谢恩。于是就有了以上“傻王的传说”。
    后来,朝廷运来了一些汉白玉石头,说是给傻王修庙的,不知什么原因,没有修成。在以后的清朝若干年里,因有御批魏大的子孙而免交各种税捐。魏大的重孙子魏长毛(外号傻长毛)民国时期才去世。文化大革命中,挖防空洞时,人们在西新桥陈家头还挖出过这些石头。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9 15:25
  • 签到天数: 183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1-4-28 16: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4-20 13:37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1-4-29 15: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01:}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1-5-3 17: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观承



    个人简介



      [清](一六九八―一七六八)字遐谷,号问亭,一号宜田,安徽桐城人(今桐城城区凤仪里人)。平郡王幕客。以荐赐中书,官直隶总督,为有清一代名臣,著名的乾隆“五督臣”之一。谥属敏。工书,有临麻姑仙坛记小楷卷,横直相安,极为斩载。卒年七十一。著宜田汇稿、问亭集。《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



    主要事迹



      方观承(1696~1768)字宜田,号向亭,清朝安徽桐城人。雍正时为平郡王记室,乾隆七年(1742)授直隶清河道(辖区在今内蒙太仆寺旗一带),官至直隶总督、太子太保。督直隶20年,皆掌治水,前后奏上治河方略数十疏,并邀请著名学者赵一清、戴震编辑了“直隶河渠书”130余卷。此书对后世直隶辖区河渠的治理工程,颇有裨益。除此而外,方氏对经学、文史等方面,也多有探索和研究,曾与进士出身的秦蕙田同撰了《五礼通考》一书,凡262卷,内容除吉、凶、宾 、军、嘉五礼外,还涉及天文、地理、算法、乐律诸方面的知识。并自著有《述本堂诗》、《宜田汇稿》、《问亭集》等书。



    编辑本段桐城方氏



      桐城方氏为海内著名世家, 家族中的一些人物, 枞阳人或者桐城人都能脱口而出, 如桐城派鼻祖方苞, 明季四公子之一方以智等。相对于这两位,同样出自方氏一门的方观承似乎并不广为乡人所知,但是就身世、就经历、就成就而言,似乎此人才应该是桐城方氏家族中最为知名的人。



      众所周知,方苞是因为牵涉到戴名世《南山集》案被逮下狱,而《南山集》的最大把柄是引用了《滇黔纪事》一书中的内容,《滇黔纪事》的作者正是桐城方氏的另一位名人方孝标。方苞是方孝标的族孙。方孝标曾经是顺治皇帝极为亲信的侍读学士,君臣关系非同寻常,后因其弟方章钺陷入一场莫须有的科场舞弊案,方孝标六兄弟及其老父、著名诗人方拱乾一道被发配到黑龙江宁古塔,直到康熙初年才得南归。《南山集》案发的时候已经是康熙后期,方孝标早已死了,但仍被开棺戮尸。方孝标的儿子,时任工部主事的方登峄,和孙子,时任内阁中书的方式济再度被发配到黑龙江齐齐哈尔。



      方观承便是方式济的次子,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四代均遭发配穷边,如此身世可谓奇极!祖、父流放之时,观承与其兄观永尚在幼年,免于发配。本是一个生活优裕的官宦世家子,可以安心工作期待一条由科举而仕进的人生坦途,但是一夜之间,却成了一个不得不寄身在南京清凉山寺,靠僧人接济为生的孤儿。生活之困苦可想而知。待到方观承兄弟年岁稍长,因思念父祖,于是徒步万里,往来黑龙江与南京之间。千山万水之间,常常是日行百里,不着一餐。



    编辑本段车笠之交



      在方观承的漫漫旅途之间,有不少感人的故事,最为著名的就是所谓“车笠之交”。有一年,再度北上省亲的方观承正独行在山东道上,杭州人沈廷芳与海南人陈镳恰好一同乘车赶往京都应试,这两人看到年轻的方观承一路随车徒步而行,衣冠欠整,劳顿疲惫,但头角峥嵘,举止端严,不由相问。交谈中,沈廷芳与陈镳二人得知方观承身世、经历,深表同情,于是邀请他一道乘车赶路。问题是车厢狭小,仅能容两人,于是,他们决定一路上每人轮流步行三十里,乘车六十里。三人就如此一路风尘到达京城。沈、陈二人与方观承分别时,又送给方观承新衣毡笠,以御道途风寒。几十年后,已经身为封疆大吏的方观承得知沈廷芳(后官翰林院编修、御史)、陈镳(后官云南首府官)赴京述职途经其官邸驻地,便立即派人将沈、陈二人请到府上,故人相见万分感慨,忍不住涕泪纵横。一段逆旅互助奇情,流芳千古!



    编辑本段为官经历



      在十几年间,方观承居然南北往返七趟。作为一个世家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江南到塞北,阅尽人间风土,历经沧桑世故,有意无意之间,方观承把自己历练成了一个虽然年纪轻轻,但却饱读诗书、见多识广、人情练达的豪士。



      父祖相继在黑龙江病故之后,贫困之极方观承,流落京城,在东华门外靠为人测字挣得住、食费用。但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一日,年轻英武的满清铁帽子王爷福彭于上朝途中,途经东华门,惊讶于方观承测字招牌的书法功力,停轿一谈,发现方观承是个学问见识都非同等闲的世家子弟,立即延请到府中当一个幕僚,备受礼遇。雍正十年(1732年),因为才具非常,24岁的福彭被任命为定边大将军,出征准噶尔。他随即上奏要招方观承为记室,随军出征。雍正皇帝奇于方观承经历,召见问对之后,就赐予中书衔。于是,一介布衣的方观承居然一跃成了朝廷大臣,自此开始了平步青云之路。此时的方观承已经33岁,不可说是少年得志了。



      第二年,福彭平定了准噶尔,班师回朝,方观承即升为内阁中书。乾隆二年(1737年)升军机处章京,再升吏部郎中。乾隆七年,官授直隶清河道。乾隆八年,官升按察使。乾隆九年,命方观承随从大学士讷亲勘察浙江海塘及山东、江南境内的河道。不久提升为布政使。乾隆十一年,署理山东巡抚。乾隆十二年,再回布政使任上。乾隆十三年,升任浙江巡抚。乾隆十四年,提升为直隶总督。乾隆十五年,加授太子少保衔。十乾隆二十年,加授太子太保衔,署理陕甘总督。乾隆二十一年,再回任直隶总督。乾隆三十三年,因病死于直隶总督任上,谥“恪敏”。方观承任直隶总督竟长达二十年之久,只有后来只手撑持大清摇摇欲坠江山的李鸿章任期比他更长。



      只是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方观承从一个一文不名的平民百姓,不由科举,不由军功,成了独掌一方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是乾隆朝著名的“五督臣”之一,这是非常罕见的。方观承博学干练,为官一任,总能造福一方,政绩不胜枚举,各地民间留存的关于清官循吏“方总督”的故事数不胜数。方观承为官的最大成就在于治理水利方面,其思想和能力都深得乾隆的信任与嘉赏。乾隆二十八年,因天津积水,皇帝动怒,斥责方观承未尽职守。朝廷官员闻风合议,要求将方观承免官究责,但乾隆却指示要对其宽大。御史吉梦熊、朱续经等还喋喋不休,不断上奏章要弹劾方观承,乾隆就直接说:“言易行难,持论者易地以处,恐未必能如观承之勉力支持也!”



    编辑本段文物史料



    《棉花图》



      方观承十分重视棉花生产,大力提倡。他还根据自己长期积累的植棉经验,于乾隆三十年绘成《棉花图》16幅,计有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都配有文字说明和七言诗一首,系统地说明了从植棉到成布的全过程,同时列出每道生产程序中的工艺经验,进呈乾隆皇帝,乾隆御笔题诗16首,备加赞许。方观承将《棉花图》包括乾隆的题诗刻在二十块端石上。其中十一块长118.5厘米,宽73.5厘米,厚14.2厘米;另一块长89厘米,宽41.5厘米,厚13.5厘米。原石刻尚存在河北保定市莲池书院之壁间,现归保定市博物馆收藏。历经二百余年,至今完好无损。16幅《棉花图》拓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棉花图》以图为主,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极具观赏性,是当时倡导和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的优秀科普作品,在今天则成了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史,以及清代前期冀中地区农业经济的宝贵资料。



    《柳川书院碑记》



      据民国初年修编的《宣化县新志》载,方观承曾于乾隆二十年(1755)随清廷官员前往西北巡边,路经宣化府时,宣化府知府张志奇、宣化县县令黄可润偕同请其为刚修建成的书院书写校名并撰写碑记。方氏亲往书院视察后,欣然应允,随即写下了“柳川书院”大字匾额,拟定了《柳川书院碑记》的文稿。



      《柳川书院碑记》,与其说是碑文,不如视为阐述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教育论文。文章写得深刻生动,多以形象化的比喻,阐述含蕴丰富的教育、教学原则,对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不无参考意义。同时,文中所写的内容,对我们了解宣化柳川书院的兴建历史及其后宣化府中学堂(早期)的校舍概况,均有所裨益。有鉴于此,我们便将其抄录下来。但应说明的是,受桐城派古文的影响,这一碑文,注重义理、追求典雅凝炼,行文中多用先秦的书面语言,故显得古奥艰深、不易理解。且其内容又多从周易八卦的卦辞上来发挥,更增加了碑文的迷离色彩。为此,我们把碑文中的一些繁体字改写成相应的简化字,在原文中加了标点符号,并加了简要说明:



      一、碑文首先指明古时的教育十分注重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从蒙卦和渐卦的封辞上加以阐述。



      二、指出宣郡历代文教落后的状况,以暗示兴建书院的必要性,并阐述了兴建书院的历史背景和书院的房舍布局。



      三、从柳川书院的命名谈及书院的自然环境,再次照应了蒙卦与渐卦的含义。并谆谆告诫后之学者与教者绝不能违背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存有好高骛远的想法。



      《方观承碑》



      方观承1752年任直隶总督时,视察广平府蝗灾,留宿清晖书院所作,诗句尽情歌颂广府城下十里荷香的优美风景,既是有价值的书法艺术,又是对当时广府美丽自然风光的真实写照,是一件有双重意义的历史文物。碑高1.8米,宽0.8米。碑文诗云:“稻引千畦苇岸通,行来襟袖满荷风。曲梁城下香如海,初日楼边水近东。拟放扁舟尘影外,便安一榻露光中。帷堂患气全消处,清兴鸥鱼得暂同。”落款是:“勘蝗次广郡,宿清晖书院荷亭有作,时乾隆壬申六月十日,宜田方观承。” 方观承碑,原在永年古城外东北隅清晖书院内,现保存于城内北街小学。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10: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观承(1698~1768) 字遐谷,号问亭,又号宜田。清治水与植棉专家。式济子。少年因《 南山集》案牵连,祖父、父亲被流放黑龙江,他与兄观象寄居于江宁清凉山僧寺。因书法被平郡王福彭赏识,任记室。清雍正十年(1732)随福彭征准噶尔,十三年,补内阁中书 。乾隆二年(1737)充军机处章京,累迁吏部郎中。七年,授直隶清河道,后历任按察使、布政使、山东巡抚、浙江巡抚、直隶总督。二十年,加太子太保,署陕甘总督。次年仍任直隶总督。总督直隶20年,重视治水、兴修水利以及棉花生产,先后治理永定河方略数下疏,延 赵一清、戴震辑《直隶河渠书》130余卷。三十年,绘制《棉花图》(又名《木棉图说》)16 幅进呈乾隆,系统地说明从种植到制成棉布的过程,总结了每个生产程序的生产经验,并在当地推行。病卒后,谥恪敏。著有《述本堂诗集十八种》、《述本堂诗续集》、《薇香集》 、《燕香集》、《问亭集》,另与秦惠田同撰《五礼通考》。   

    附传(选自《清史稿》):   

        方观承,字遐谷,安徽桐城人。祖登峄,官工部主事。父式济,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官内阁中书。侨居江宁,坐戴名世南山集狱,并戍黑龙江。观承尚少,寄食清凉山寺。岁与兄观永徒步至塞外营养,往来南北,枵腹重趼。数年,祖与父皆没,益困。然因是具知南北厄塞及民情土俗所宜,厉志勤学,为平郡王福彭所知。雍正十年,福彭以定边大将军率师讨准噶尔,奏为记室。世宗召入对,赐中书衔。师还,授内阁中书。乾隆二年,充军机处章京。累迁吏部郎中。七年,授直隶清河道。署总督史贻直奏勘永定河工,上谕之曰:"方观承不穿凿而有条理,可与详酌。"八年,迁按察使。九年,命大学士讷亲勘浙江海塘及山东、江南河道,以观承从。寻擢布政使。十一年,署山东巡抚。十二年,回布政使任。十三年,迁浙江巡抚。十四年,擢直隶总督,兼理河道。十五年,加太子少保。二十年,加太子太保,署陕甘总督。二十一年,回直隶任。  

        观承抚山东时,议以安山湖畀民承垦升科,奏言:"湖中尚有积水,但二麦布种於水已涸之后,收获於水未发之先。故虽有水患,民原承垦升科。升科后,官徵民纳,例重秋收。秋禾被水,请蠲、请赈、请豁,徒致纷繁。即如南旺湖,亦经台臣条奏畀民承垦。臣从讷亲履勘,见卑处水涸,高处如屋如岩,意谓水不能及。臣至山东,方知夏秋间运河及汶水暴涨,赖以分减,运道得保无虞。凡大川所经,众水所注,其宣泄潴蓄之区,恒阅数年、数十年,有若闲置,一旦实得其用,未可以目前忘久远。安山湖亦运河泄水地,应视南旺湖例,夏麦秋禾,分季收租。除去升科名目,应徵、应免,悉从其宜。国利而民亦不病。"又奏:"义仓与社仓同为积贮,但社仓例惟借种,义仓则借与赈兼行,而尤重在赈。设仓宜在乡不宜在城,积谷宜在民不宜在官。秋获告丰,劝导输纳,岁终将谷数奏明,不必开具管收除在。则其数不在官,法可行久。"  

        抚浙江,海塘引河出中小亹安流,北大亹沙涨成陆。观承履勘,丈出地三十五万馀亩,畀民承垦。又以引河既出中小亹,民间失地,以附近村地二万馀亩拨补。复察各地咸气未除,民不能即耕,令灶户以未种地交民承佃,使灶户得租,贫民得地。分疏以闻,上嘉之。  

        督直隶二十年,治绩彰显。以兼理河道,治水尤著劳勚。直隶五大河,永定河浑流最难治。观承初上官,即疏言:"永定河自六工以下,河形高仰,请就旧有北大堤改移下口,庶水行地中,畅下无阻。"上谕以"改移下口不可轻言"。明年春,上临视永定河堤,御制诗示观承,大指谓河堤但可培厚,不可加高;略移下口,取易於趋下,亦补偏救弊之策。是夏,永定河南岸三工污沟夺溜。上以江南河道总督高斌豆瓣集漫口图示观承,观承奏:"豆瓣集为中河馀水漫溢,故可於水缓处施工。永定河若但堵月堤,溢水无归路。仍塞漫口,逼溜入引河,复故道。"上韪之。又明年春,疏言:"永定河下口掣溜出冰窖坝口。请即於坦坡埝尾东北斜穿三角淀,开引河入叶淀,自凤河转入大清河。"廷议以时初过凌汛,虑盛涨浃沙淤淀,令观承覆奏。奏言:"冰窖坝口掣溜,在上七工尾,低於正河丈二三尺。南距南坦坡,北距北大堤,有漫衍而无冲溢,此地势之顺也。水由坝出,非冲决亦非开放,民情不怨,此人事之顺也。凌汛改移,经理有暇,此天时之顺也。今日必应改移,不复稍存歧见。至虑盛涨梜沙淤淀,浑水至三十里外,水涣沙停,当无此虑。且臣亦尝计及,故不使东循龙尾直入凤河,而引入叶淀,迂其途而广其地,更可经久无患。"上命尚书舒赫德、河东总督顾琮会勘,如观承议。自是永定河下口出冰窖。  


  • TA的每日心情

    2017-4-16 22:51
  • 签到天数: 14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1-5-7 08: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2 15:23
  • 签到天数: 10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08: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咱县搞民间文学的毛老师提供此素材,将此扩写成民间故事,写好了再发。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1-5-9 09:58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1-5-19 20: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1-12-27 20:00
  • 签到天数: 32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1-6-12 23: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1-8-14 21:03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8-14 20: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1-11-30 09:05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11-29 20: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omsenz Inc. ( 冀ICP备12019373号-1 ) 法律顾问:常全根律师

    GMT+8, 2024-4-20 17:48 , Processed in 0.26273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