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我是晨旭 于 2012-4-28 08:49 编辑
梅香缘自苦寒来
写在王有舵书法作品汇报展之际
郑晓华
2004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杂志联合主办的首届书法高研班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学,随堂展出的学生作品中,有一位同学小楷写得清雅娟秀,非常引人注目,一了解是河北的,叫王有舵。见了面,才知道他从小落下一点腿毛病行走还有点不方便。跟他一聊,我更生感慨:原来他很不容易!
王有舵是河北省任丘市梁召镇东江村人。出生在一个贫寒农民家庭。家里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一家七口靠着几亩地和父亲做小买卖维生。有舵1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从此左腿落下残疾。贫穷的家境加上世俗对残疾人的偏见,使他从小就备尝生活的艰辛。初中毕业后,有舵因感残疾人考学无望(当时高考政策对残疾人考大学有歧视,后国家已改)而辍学回到家中。考学无望,出路在哪儿呢?东江村爱好书法的的风气很盛,从小的环境影响,使有舵迷上了书法。当时,乡里订有《书法报》,他就借来看。得知谁家有好字帖,就千方百计借来临摹。家里穷,买不起纸笔,就用破毛笔蘸了水在石板上写。为了学艺,他拜当地书法家任子衡、赵一、鲍铁庄、李耀纲等先生为师,刻苦学习。有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有舵在书法艺术上逐渐收获果实。
他的书法作品一次次入选国内外专业大展,如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首届全国书法小品邀请展、2005年《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年展等,并获“新世纪杯”首届全国书法、绘画、摄影大赛书法类银奖,民政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文联、中国残联共同举办的庆祝建国60周年全国残疾人书画大赛书法优秀奖等,作品多次在《书法报》、《书法导报》、《书法之友》、《青少年书法》等专业报刊刊出,编入《中国当代楹联墨迹集》、《神州艺萃》、《渴望圣火万米书画长卷》等大型书籍。其身残志坚的苦学事迹,为新闻媒体关注,先后有中国教育电视台、《沧州日报》、《沧州晚报》、任丘电视台等报导。面对已有的成绩,有舵并不满足。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探索书法艺术之道。2004年,他拿出省吃俭用积攒的钱,到北京求学。适逢我们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招收书法专业研究生课程班,这样就有了我们结识的机缘。
自从了解了有舵的身世背景,我对这位特殊学员就多了一份关注。我觉得他特别勤奋、上进。每次面授,我们相隔半年,看他带来的作业,都很有进境。他的书法,入门正,路子宽。行书、隶书,都有深厚的传统功底,风格雅正。特别是他的小楷,取法钟、王,得其清丽媚趣,在同龄年轻人中,堪称能者。另外,习书之余,他也旁涉篆刻,他给我刻过两枚小印,汉白文的,也是运刀如笔,涉笔成趣。作为一个在基层教育系统工作的青年书法家,有舵在艺术上有这样的建树和造诣,应该说相当不容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香扑鼻来!这里面凝聚了他多少苦辛和汗水,恐怕只有他本人冷暖自知了。
艺术的境界浩天遥遥,永无止境。每一个书法家在艺术之路上攀登,都会留下一串串脚印。有舵最近要将他的作品进行汇报展出,藉此对自己的前一阶段探索学习作一小结,并借此机会向领导和师友们作一汇报。这可喜可贺。我祝愿他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不断攀登,不断收获新的果实。
郑晓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党组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