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安大众论坛 -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位招租
查看: 1280|回复: 0

治疗室内的关系~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31 20:27
  • 签到天数: 195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8-12-11 18: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客体关系理论中,精神病理被看成是自体构成的困扰。他们出现的症状,或者是心情的改变,以及对世界扭曲的知觉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用个人的客体关系以及这些客体关系内化的方式来做解释。


    个案疾病的本质可以追溯至自体发展的停滞以及分裂中的异常。客体关系理论的研究的重点就在于这些停滞是在什么时候发生、分裂的准确特性是什么,以及这两者渗透至个案的不同认同的程度。


    这个理论认为,既然自体是建构于人际关系中的,因此所谓地“心理困扰”就等同于人际关系困扰。如果一个人的早期客体关系一直都是非常虚弱的,那么他在长大以后就有可能无法跟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也就是说个案在幼年的时候,如果他的母性关系的显著特征是公然的虐待、长期的分离或者抛弃的话,那么障碍几乎很可能发生在自体机能的每一个领域里,以至于有可能影响他将来的人际关系。


    但是早期关系不是影响一个人自体价值的唯一因素,而贯穿个案一生的干预性内化,使得个体并不仅仅是早期发生事情的一面镜子而已,以至于导致个案无法与他人建立有意于维持自体的生存感的关系。


    人们与他人建立的关系是为了维持一种自体的生存感。人类持续地从事着自体-他人的内化,这种内化能够弥补并强化各自的认同。因为关系并不仅仅是受欢迎的人类存在的附加物,它是有关存在的一切。


    如果人类希望保持一种关于他们是谁,以及他们适合世界的哪个地方的持续的感觉的话,他们便需要与他们认为重要的他人之间形成有意义的关系,另外,他们还需要确保这些关系能够持续下去。


    反之,人际关系充其量不过是一些空洞的事情而已。他们无法设想他人会真心愿意与自己呆在一起。因此他们寻求一些手段以确保生活中的主要人物仍然与自己有关系,因此他们就会运用投射性认同的行为模式。


    在客体关系理论里,投射性认同是指一个人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行动的人际行为模式:“接收者被迫以一种与投射者放出来的感受一致,且与投射性幻想中的自体表象和客体表象一致的方式来思考、感受和行为。”


    这与一般的投射有所不同,一般的投射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活动,并不需要任何外显反应。还有一般的投射并不需要任何面对面的互动便可以发生,而投射性认同实际上涉及对他人行为和情感的操纵。


    投射性认同的投射,源自个案的内在世界,他们将这种投射性认同用于人际关系的领域中。成为被人投射的目标的人,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这一点,但是成为他人投射性认同的目标的人是有可能知道的。


    在投射性认同中,接收者将被迫对投射者的投射性幻想做出反应。如果接收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话,接收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进行投射的人的感受和内在表象的存储室,也就是说会无意识中被投射者操纵。


    因此,客体关系心理治疗把重点放在内在客体关系在产生和维持关系中所起的作用上。而在构成个案生活的各种关系中,首要的考虑应放在个案与治疗师的关系上,这种关系不仅发生在现象学上的“此时此地”。


    而且它还包含了很多个案与他人的关系中运行的关键因素。因此治疗师-个案的关系被看作是个案生活中病态部分的生动表达。只有治疗师在成为了个案的投射对像,那么治疗师就有可能知道个案的操纵模式。


    只有这样,治疗师-个案的关系就可以包含着巨大的改变潜能,这种关系本身便会成为改变潜能,这种关系本身便会成为改变的焦点,而不是被看作是“在个案内心”产生顿悟、自体觉察或者其他改变的一种手段。


    通过这种关系,心理分化、错误的内化和病理性分裂等问题,都将随之可以得到触及,关系形成了自体的基础,从这一点上讲,在客体关系治疗中,治疗师-个案的关系就像是自体的熔炉在起作用。


    客体关系理论的四种人际关系模式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人际关系模式有很多,而其中有这样的四种:


    依赖的投射性认同:它的显著特征是表达持续的无助感,而它所传达的元信息是:“我无法依靠自己生存”。


    权力的投射性认同:它的基础在于必须处理控制和统治的内在挣扎,而它所传达的元信息是:“你无法离开我而生存”。


    情欲的投射性认同:它是一种人际动力,意味着通过性的方式来建立和维持关系。而它所传达的元信息是:“我会让你飘飘欲仙”“我会让你感觉你在性方面是胜任的”。


    迎合的投射性认同:它的主要情绪是自我牺牲,它的元信息是:“你欠我的”。


    客体关系治疗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允诺参与:目的是努力让个案在情绪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治疗过程中,


    第二个阶段:投射性认同,即治疗师让自己成为个案的投射对象,当个案的关系病理开始出现时,治疗关系的特点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第三个阶段:面质,一旦包含在个案的投射性认同中的元信息浮出表面,治疗师就能够与个案进行实质性的互动,也既是该开始面质了。


    第四个阶段:结束,治疗师要向个案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审视起投射性认同对他人的影响。


    投射性认同是早期客体关系的残留物,在人际关系中它以困扰物的形式表现出来。使用投射性认同的个体在生命早期便懂得:要留在关系中,他们自己就要是依赖的、控制的、性感的或迎合的。


    决定以这些方式来行事,或许并不完全是理性的,但是人们在非常年幼时似乎学到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建立在理性或逻辑的基础之上。通常在生命早期形成的客体关系模式更多是受到情绪因素而不是智力因素的影响。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构成了一种方式,可以面对这种投射的模式并且改变个案的感受。也就是治疗师和个案要在治疗室建立所谓的“治疗师关系”,也就是跟个案形成投射性认同的人际关系。


    因此,治疗师借着使用治疗关系作为个案关系病理出现的阶段性基础,从而面质存在于个案投射性认同之内的元信息传递,并以一种相反的,也就是治疗的态度来做出反应,让个案能看到自己隐藏着的信息。


    在治疗的过程中,个案或许可以获得对当前的客体关系更好的理解,甚至可以获得对过去客体关系的领悟。但是这种理解只是附带现象。可能没有什么深刻的东西产生,也不会有所什么很大的改善。


    由于它是在客体关系的框架中构思出来的,所以它几乎与改变的实质没什么关系。而与之相反的,正是治疗师与个案关系中那些的具体变化,才是使得个能获得任何持久改变得以发生的原因。


    在客体关系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与个案关系被看成是一种独特的客体关系,而是这关系显得尤为独特的。那是因为参与者之一自愿地使自己进入一种关系中,他知道自己在这种关系中会成为投射性认同的目标。


    在治疗师进入这种关系中,明白他与个案的互动迟早会表现出操控性,通过创造出一种有可能发生投射性认同的人际环境,治疗师创造出了在“此时此刻”处理投射性认同的机会,从而起到作用。


    客体关系治疗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改变投射性认同来修正个案的内在客体世界,从而改变个案在建立人际关系中的行为模式。因此,治疗师必须要确保投射性认同浮出表面,并成为治疗关系的一部分。


    然后通过面质,让个案看到自己投射性认同的后面潜藏的的话,然后学习面对这些话语,领悟到这种行为模式背后所展现的那些消极、具有破坏性的东西,然后,再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omsenz Inc. ( 冀ICP备12019373号-1 ) 法律顾问:常全根律师

    GMT+8, 2024-4-24 22:28 , Processed in 0.06205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