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安大众论坛 -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位招租
查看: 5007|回复: 1

中国正式发出主权争议政策转向强硬信号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7-9 20:03
  • 签到天数: 114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2-7-10 14: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几乎是目前世界上面临最多的周边领海、领土主权争议的国家,在这些争议中,中国过去一直采取比较克制的政策,尊重历史与现状,在申明主权的前提下,除非遭到恶意压迫,一般不会采取主动积极的政策,更不会把这些问题推上国家战略的前台,以免影响地区政策和对外政策的大局。但这种情况近年正在出现意味深长的变化,近年以来,围绕东海和南海岛礁主权以及主权权益的争执,显示了一种新的形式,因应这种新形势,中国新的争端政策思维正在浮出水面。
          从国内学术界和网络为代表的公共舆论场主流意见看,可以说,一种对过去忍让政策普遍的不满正在左右两翼的批评声中升高,于此相应的是,中国在争端中的作为也日益趋向强硬,从过去单纯的抗议政策,逐步走到黄岩岛这种不仅坚持对抗,而且系列运用国家外交、行政、经贸、乃至军事和诸多资源进行组合拳的做法。这在过去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

          在这一大背景下,2012年7月7号在清华举行的首届国际和平论坛上,现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讲话就特别值得解读,可以说,仔细阅读这篇讲话,除了总体上阐述与重申中国的和平外交大战略外,在主权争议问题上,可以说,含蓄却坚定的新政策理念已经浮上水面,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下面的句子:“ 中国将继续妥善处理与有关国家的分歧、摩擦,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共同维护与周边国家关系和地区稳定大局。”这些话在我看来,就是对去年五月以来南海争端升级后,中国现实和未来政策的一个信号,这个信号标志着中国在处理未来争端时将从过去相对克制的做法转向日益强硬。



           中国政策转向的现实背景很多,但最大的环境因素在于三点:第一,随着中国在经济上成为全球性大国,其总体国力转变为遍布全球的国家利益,以及转变为强大的国家军事力量,这一力量需要思考合理和相对克制的投射对象,而处理历史遗留的主权问题,无疑是一个较合理与正当的对象;第二,东海牵涉到中国的战略防御必要的纵深,而南海牵涉到中国未来国际权力的基础,因此,通过收复和维护东海与南海主权,进而获得坚实的战略攻防基础,同时推动国家从地区性的陆权力量向全球性的海权力量转变,这使得这些政策的含义超越了单纯外交的领域,成为具有全局性的战略课题的意义;最后,面对中国国家力量的成长和投射,外部从美国、日本、印度等大国到周边国家都充满疑虑,而美国作为地区传统格局支配者尤其疑心重重,进行了若有若无的各种军事提防措施,而中国选择了法理上最说得过去的一个重心,显示决心,作为对应措施,也为现实和未来的国家威信背书,这也是比较自然的选择。


           还有一方面,也需要看到,中国内部面临转型压力和焦虑,按照现行的政治逻辑,这种转型由于牵涉巨大的内部利益再分配和资源再配置的难局,因此内部的凝聚力与团结,乃至控制都是转型必须的前提,而加强主权争议态势,既可以从意识形态上更新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观念,也可以在外部危机的管控中整合社会歧见,客观上,当近年此类争端加剧,事实上也起到了类似作用,平时在社会问题上截然对立的两造,往往在对主权争端的一致强硬对外喊杀声中不约而同地团结起来,左右两边对过去政策软弱的指责也高度一致。这种内部的强硬声音出发点各异,有的是单纯的国家主义情绪,有的出自历史悲情,有的甚至不无文革式的对外情绪,但无论如何,这种内部对于现行政策的不满如此高涨,以至于最高决策者不可能对此没有感知,也不可能没有回应。


           通观习的全篇讲话,中国总体国际政策,包括大国政策并无改变,这可算对当代国际秩序的总体表态,即中国无意掀起冷战式对抗,无意挑战现有格局,但在地区问题上,尤其是牵涉中国认为的核心利益所在的问题上,中国不会继续以前的单方面克制政策,这是本次习讲话的致命新意所在。联系到现实来说,过去围绕岛礁争议的发酵,一般都会比较个案的一次性处置,以管控危机为主,但从黄岩岛到设立三沙市,很明显,中国正在从行政执法为代表的主权行使和实际控制到产业开发和军事防卫构建系统化的政策体系,而这些政策与一般的主权重申不同,很显然它们是针对历史原因被侵占岛礁而来的。

           换言之,由于历史原因而被侵占的岛礁,在过去既不方便打,对方又无诚意谈的情况下,只能坐视对方日渐采取固化主权措施,而去年以来的危机,到今次最高方面发出如此信号,可以说,标志着中国找到了一种既不会立即军事收复,又不会坐视不理的政策思路。这一点正是此次讲话新提法背后的实质:菲越如继续采取恶意固化主权,以图造成既成事实的政策,则面临中国从现场执法到经贸和军事的压力,就是不可避免的前景了。在这一压力基础上,中国愿意采取谈判的措施,来达成各方能接受的解决,如此,就可能从过去的内外被动局面中解脱出来,既不焦躁,又不是无所作为,让持续的压力保持南海问题热度,从而促成菲越内部政策分歧,让其感受到问题存在对于他们自身国家利益,以及对华外交、经贸和安全关系的不利。

           由此可以预言,未来无论东海,还是南海,都不会像8、90年代那样相对平静了,随着中国力量投射力度的加大,有关各国无论有无对抗力量,相信都不会无动于衷,必将采取各种虚实对应措施,而这些措施又会引发连续的环境变化,这些变化,虽目前展望尚不至于导致大的军事对抗风险,但其长期演进下去,会带来很富于不确定性的地区安全形势,以及最后格局,这几乎是无可怀疑的:或者中国在本地区通过维护历史主权,并有节制地使用自身力量,从而成功地打下未来国际权力的基础,或者,这些变化会拉开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及大国的关系,甚至促成更明显针对中国的某种国际团结,从而增大中国国际行为的成本与施展空间,这些都是不无可能的,到底会怎样,取决于未来的各国政策互动,也取决于中国自身运用力量的方式、目标的节制和内部情势的演变。

           总的来说,回顾过去30年来中国对外政策演变的简略路线,人们不难发现,类似美国孤立主义的韬光养晦政策帮助中国在一个急遽变化的世界上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规则和秩序,获得了经济上的巨大利益,但随着中国卷入全球事务愈加深远,中国已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主义国家,因此,过去总体上防御性的国际战略必然会做出相应的变化,这是可以预期的。中国在主权争议问题上政策的变化,正是这一变化的体现,其意义远超单纯的个案岛礁的主权归属问题。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说早期的韬光养晦是某种中国版的孤立主义,那么,本次习讲话所显示的某种主权争议新政策则意味着一种中国版门罗主义的登场,对此,有心的人们不妨拭目以待。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7-3-2 07:45
  • 签到天数: 54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2-7-10 15: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omsenz Inc. ( 冀ICP备12019373号-1 ) 法律顾问:常全根律师

    GMT+8, 2024-12-1 05:35 , Processed in 0.04546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