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2-5-29 07:23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名贤集开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流传下来的话的意思是说,人要学品行端正,矢志去做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事情,在社会评价中总会得到回报,无论精神的,还是物质的,而且这一报答,或可传给后人,荫及子孙,这是赢得社会信誉的人,未曾想到的.
郭树檀文安左各庄人,出生在大清河边一个小生意世家,兄弟三人,排行老大,二弟树成继承父业继续经营小本生意,卖元宵,糖墩。三弟双目失明但是酷爱音乐,也是古音乐高手,吹拉弹样样精通。以他多年行医的经历,左各庄地面很多人认识他。凡结识他的人、凡请他治过病的人,都从心里喜爱他的人品。他中医知识全面,诊断经验丰富,良好的医术和质朴的同乡气息,自然受到众多人的仰慕。这样的人生样式,起源于他半生来正心修身的坚持,也与他举善之家的深远家风有直接联系。 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家庭影响在青少年品质培养时期占主要方面。老乡们赞扬郭树檀,都追述他家持有的善良家风。
郭树檀祖籍为大柳河小堡里村,那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地方。早年遇大灾荒,郭家祖先挑一副八股绳儿的挑子,落户于左各庄村。安分守己,诚信传家。从记事时开始,郭树檀听到见到自家人行为的记忆就多了。
郭树檀,不仅持家有道,而且心胸特别开朗,乐善好施。无论自家生活多窘迫,只要老乡亲开口,给不了斤也要给两,总让别人带着笑脸转身。遇见讨饭的拍门,有现成的,送干饽饽,实在没有,还要给抓一把烟叶子。
左各庄村有一个杨姓孤老,长年独守打谷场小房,逢年过节,郭树檀不忘,或让家里人接来家过节,或者给他送去年货,一直看顾到老人去世。新中国建立时,郭树檀依然主家,郭家大户28口人不分家,还非常和睦。按农村风俗,春节杀口猪,一家大小乐呵呵渴望进些油水,可郭树檀想着吃不上肉的街坊和至好亲朋。那时农村养一口猪不容易,结果却皮开肉散,自家也就剩下荤汤熬大白菜过个节了。全家上下二十几口人,对郭树檀的主张从来都很顺从,该怎么连心还怎么连心。父亲郭继生一辈,弟兄一人。父亲做了一辈子小生意,是村里数得着的“小买卖人”。父亲的吃苦耐劳,以勤为本,父亲的一生正直,安贫乐道,都存留于王仲连的记忆中,成为他心中永不消褪的底色。
郭树檀走上从医道路,是因为家贫上不起学而进入医门的。他上学时,家庭生活困难,学费都交不起。家里也没钱供他去念。是好心老师了解了家庭情况,帮助他读了私塾学业。再往后考学,家人、外人都无能为力了。好学生在私塾心目中有印象,郭树檀毕业那年,老师推荐他去学中医。因为好学勤快,也因为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欲求,他很快背熟了《汤头歌》、《药性赋》、《濒湖脉学》……深得老先生喜爱,四五年后特许跟随中医临床。由于他勤奋刻苦和天生的悟性,挡不住他进取之心,这期间他通读了中医学科的全部课程,已经具备了专业医生的学识。特别是针灸。
贫寒人家出身的赤子,喝家乡井水长大的医生,从学医始,郭树檀就把心交给了中医事业,交给了看着他成长的乡亲。脊梁背曾印着炕席印儿的郭树檀,最理解农民求医所需,最知道受穷者所难,对于从穿戴面色就可以判定生活不富裕的病人,他开处方用的是治病的便宜药,尽量减轻患者负担。郭树檀的针灸技术很高,也爱收集民间的偏方验方,对于实在买不起药的病人,他出诊时针灸包儿随身带,用银针把乡亲婶子大妈的病治好,并把偏方验方说出来,使她们掌握除病的知识。经常遇见买药钱不足、甚至无钱的老实庄户人,差个块八毛的先给垫上了,或干脆 代交药钱,就这么出入,每个月底挣不回家几元。“穷不扎根,富不长苗”,认准老乡亲为重,这是郭树檀珍视感情的支点,谁让自己的衣胞还在左各庄这块黄土地里埋着呢! 郭树檀在左各庄行医几十年年,经他看过的病人不计其数。这样吸引的人更多了,更多的人相信他的医术,更多的人赞赏他的品格。无论在哪儿露面,郭树檀都留下一片好名声。
中医是一门宝贵的文化遗产,她抒发的人文关怀和博大精深辨证施治的医学思想,使她卓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同时,她又包含儒家主要思想成分,引导事医者合于纯正之道。悬壶济世、青囊春暖、执仆杏林都含有中医益世济人的典故。而厚仁贵和、敦亲重义、守望相助则是中医一脉精神传承。王仲连就是这样,一年年钻研医学传统,一天天贯通新领域,一步步地走过来。在时下风气飘飏杂质,社会呼唤道德重建的现实中,郭树檀对身外的诱惑保持着警惕,因病返贫现象牵动着他的忧虑。从医逾四十年,郭树檀读过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冠以《千金要方》书首的总论《大医精诚》篇,其中有关“精”与“诚”的论述,在他的认识上,常睹常新。郭树檀现在更不希图有损名节的利益置换,就对一句话:“吃了郭大夫的药,病好了。”心里特别高兴,特别舒坦。左各庄村有一位80岁的老汉,患湿热病受折磨多年,经他一番诊治,老人恢复了健康。这位老人膝下承欢,动情地说:“郭大夫治好了我的病,不能当面感谢他,就冲他住的方向磕几个头吧!”说罢,就要下跪,儿媳忙拦住说:“您这不是折郭大夫寿吗?”这句话传过来,郭树檀吃过年饺子,特别香甜。郭树檀是一个民间奇人,故乡一带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轶闻趣事。
郭树檀是誉满文安县的老中医,若他见了病人,拿起药箱就走,这病人不出三天一定命归西天。家人往往不死心,求他用药,他马着脸说:“药是治病的,不治命。”知道他德性的人,见到这情形,便赶紧准备后事。
郭树檀治病很有些神奇色彩。一个女人胸乳上长了一个大脓包,疼得要自杀。郭树檀坐在女人面前,微闭双眼,口中念念有词,两手在那脓包上一边做出虚拟的摸、捏、挤的动作,一遍做完,女人说不疼了,两遍过后,脓包竟消下去大半,又佐以药物,只几天功夫,女人的病竟不见了踪影。民间称此为移包。郭树檀这移包不得了,有老辈人说他们亲眼看见病人身上的包消下去,树上的包长起来,那树身上的包就是被郭树檀从病人身上移来的,这包可得用心保护,防止他人使坏,戳破了病就会复发。等其长成一个结实的疙瘩,就没事了。这事传得神乎其神,小时看见松树上长的树疙瘩,总想,这是不是哪个人身上的包?由此便想到神秘遥远的老太公。
郭树檀一生嗜酒,每到病人家,先喝三杯再诊脉,为此闹出不少笑话。一日,大概已喝了不少三杯,郭树檀已有些醉了,主人生怕招待不周,拿出的陈年酒招待郭树檀。三杯酒下肚,郭树檀嘴里咕咙着什么,摇摇晃晃出了门,骑上驴扬长而去。边走还边大声骂那头驴:“狗日的瞎了眼!连来去的方向都打不清了,叫你往前走你偏往转走。”路边的人大笑,原来郭树檀倒骑在驴背上。且说这边病人家,看郭树檀喝完酒就走,初时有些发蒙,接着便恍然大悟,一家子抱头痛哭。为啥呢?这家人就一个独儿子,代代单传,传到现在,熬到独生子娶了媳妇,本指望传宗接代,延续香火,谁知这媳妇天生娇贵,三天一大病,两天一小病,近来更害了一种稀奇病,浑身酸软,路也走不得,饭也吃不得,躺在床上形同废人。这一下没了,穷家小户,娶个媳妇不容易呀。小驴在路上巅巅地走得很悠闲,很有节奏,凉风一吹,郭树檀酒醒了不少,发现自己倒骑在驴背上,赶快更正坐势,又突然记起给人看病的事,怎么病没看,自己反倒走到这满洼野地来了?于是拔转驴头,原路赶回,见那家人大哭,郭树檀说:又没死人,哭什么?主人说,您看都没看就走了,这不就是死定了吗?郭树檀挥手让人摆桌诊脉,拿完脉,郭树檀面露微笑,主人悄问何病,郭树檀走至堂屋,打恭说:恭喜您呐,是喜脉,只是女娃子先天太弱,得好好将息。全家立即转悲为喜,对郭树檀公感激不尽,倒是郭树檀因自己酒后误事,面露愧色,主人端上来的酒一口也不肯再喝,在一家老小殷勤相劝下才喝了一杯。
又一日,看完病,主人送给郭树檀好酒一壶,郭树檀的褡裢前面装药,后面就装那壶酒,那天大概路近,没骑他的小毛驴。奶奶说,郭树檀长着个大肚子,大热天,左转弯的裤子总系在肚脐眼下,人站着,肚子上能平平稳稳搁一个酒杯,活象庙里的弥勒佛。这样前面一包药,后面一壶酒,两边夹击,郭树檀走得很不得意。大概壶里的酒没装满颈,一步一“咕咚”,郭树檀恼了,“你真是不知好歹,我费劲巴力地背着你走,你还咕咚、咕咚!”酒壶依旧一步一“咕咚”,郭树檀骂道:“你个狗日的,咕咚咕咚,老子喝了你,看你还“咕咚”,郭树檀说干就干,抱着那壶酒,喝一阵走一阵,还一边哼着荤荤素素的五句子。酒壶空了,郭树檀也醉了,空酒壶在背上滚来滚去,郭树檀对酒壶说:“你滚什子滚呢?做人还讲个安分,你个酒壶算老几?”酒壶并不听说,依然滚来滚去,郭树檀说:“你真不安分我可有办法治你,晃你妈个屁!”酒壶依然不听话,郭树檀公遂在路边扯了根葛藤,系住壶颈,拖于身后。瓦壶在家乡的道上磕磕破破,声音悦耳,郭树檀身在醉乡,一身轻松。回到家里,天已向晚,向家人夸说今日得了好酒一壶,家人寻视那壶好酒,只得一截系着葛藤的壶颈。 郭树檀医道高明,颇有济世积德之心肠,加上酒后诸多笑话,在文安县境内,几乎家喻户晓。其家教的严厉也是有口皆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