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 文安大众论坛 -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位招租
查看: 31639|回复: 8

文安历史文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8-24 09: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安自汉初置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悠久的历史形成丰厚的文化积淀;“形如釜底”的文安洼淀彰显出独特的人文景观。昔日坊表林立、行宫和庙宇遍布的文安名胜古迹虽然几乎荡尽,但唐碑和皇恩亭仍并峙南北,唐王墓和赵郭等古代遗迹亦胪列东西。大清河沿岸的5座行宫虽不得见,但金章宗、明成祖、清圣祖和清高宗4位帝王的足迹却留在文安。曾任文安县尉的唐代大诗人王之焕,“好侠倜傥”,“击剑悲歌”,在文安留下多少政绩和诗篇!任文安主簿的宋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苏洵,“教民礼让,劝课农桑”。“
  苏桥”的命名成了人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文安风景(3张)

  明代文安人张茂、刘六、刘七,高举“英雄吞海岳、气势转乾坤”的义旗,威震大江南北,震慑了封建王朝。名振华夏的一代武术宗师董海川,于清末创立的阴阳八卦掌享誉海内外,最近被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明清著名的书画家高松、井玉树,技艺妙臻三昧,名扬当世;今天的书画家郑山麓、胡立民等继承传统技艺,开一代书画新风。此外,像西河大鼓朱派创始人朱大官、戏曲家常永基、王伯华,当代著名歌唱家戴玉强等杰出人才,都令文安人感到自豪骄傲。
  昔日的文安洼淀,蕴含着泥土和水草的芳香,形成了文安耿直敦厚、气勇尚义的风格,孕育出一代又一代淳朴、善良、正直、诚信和积极向上的文安人。改革开放的东风,给文安带来百业昌盛的景象。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7-9 20:03
  • 签到天数: 114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2-8-24 10: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1 13:03
  • 签到天数: 500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8-24 11: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安,我太不了解你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8-30 16: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文化 倒是挺悠久  但是科间杂税太多了,政府腐败更是厉害。       从没感觉到这有多好  ,就拿德归十字路口来说    拿劫车 当买卖  干    交警和黑社会   勾结    是货车就劫   接着就是要钱  这都是众所周知的 希望政府  明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8-31 10: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之涣(公元688年—公元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王之涣未走科举之途,而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任衡水主簿时,王之涣父母均已去世,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王之涣才高气盛,不愿为了衡水主薄的卑职而折腰,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珪爵,酷嗜闲放。”在家过了15年闲散自由的生活。后来他的亲朋好友觉得他这样一直沉于下层,不是办法,便劝他入仕。后来补文安郡文安县尉。谁料不久,他竟染病不起,以55岁之年,卒于官舍,后葬于洛阳。
             从王之涣的履历上看,其与今天文安就有了“交集”,但是,我们还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此唐代的“文安”与今天的“文安”是否有关联?二是王之涣是否也如苏洵那样“寄禄”文安而从没有踏上此地?
           第一个问题我们查史料可以得到“文安郡”的相关记录:一,西魏大统三年(537),置文安郡,治文安县(在今陕西延川县文安驿镇)。文安郡辖文安、义乡、广安3县。北周因之。隋开皇三年(583)废。 二,唐天宝元年(742),撤消莫州建制,改设文安郡,治今河北任丘市鄚州。乾元元年(758),撤消文安郡,复为莫州。从时间关系可以看出,唐天宝元年(742)撤莫州改设文安郡,而王之涣恰恰这年亡故。这与“其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不久,他竟染病不起,卒于官舍。 ”时间上契合。因此,我们可以说:王之涣时期的文安与今天的文安,区域范围不大相同,但还是沾边的(当时文安郡的治所在今河北任丘市鄚州)王之涣这个文安县尉与今天的文安县也大体上是沾边的。
            第二个问题,就好回答了,寄禄官是宋代的制度。宋初,官名与职务分离,官名如尚书、侍郎、中书舍人、给事中等皆有名而不任事,仅为叙迁之阶,称寄禄官,非有皇帝特命,不管本部门事务,另以差遣如判吏部尚书、知制诰等治事,称职事官。神宗元丰改制,以原寄禄官为职事官,以散官如金紫光禄大夫、正议大夫、朝请郎等为寄禄官;职事官以寄禄官高下分行、守、试三等,寄禄官高于职事官一品称行,低于职事官一品称守,低二品称试,品同者不用行、守、试。比如我们熟知的苏洵,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履历: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嘉祐二年(1057年),二子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 嘉祐三年(1058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 嘉祐五年(1060年),经韩琦推荐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又授命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辟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可见苏洵当时的工作是在汴京修书,而其“霸州文安县主簿”的官职,就是寄禄官,其本人并未到过文安。但是寄禄官是宋代的制度,在唐朝是没有的。所以唐代的“文安县尉”还是要到治所的。
            至此,我们可以大致上得出这样的结论:1、王之涣到任过文安县尉,当时的文安与现在的文安在行政区域上是不一致的,但在地缘上是沾边的,在地理上是有重合的(此问题可令行具文考证)。2、王之涣到任文安县尉当年就病故了,在“文安县尉”任上时间非常短。3、王之涣成名的诗文,尤其是那些千古绝唱,都是其在文安县尉任前所做,由于赴任文安县尉当年就病故,与文安有交集但是时间非常短,因此其没有关于文安的诗文流传下来也是可以理解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8-31 11: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哈哈镜 于 2012-8-31 11:05 编辑

    唐天宝元年(742年)王之涣到任文安县尉,但当年病故,谈不上“在文安留下多少政绩和诗篇”,苏洵的“文安主簿”是寄禄官,人根本没有到过文安,所谓“教民礼让,劝课农桑”,是没有的事。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7-2-7 15:10
  • 签到天数: 365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8-31 11: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3-2-15 21:18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9-2 22: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3-5-9 18:13
  • 签到天数: 19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9-27 09: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毒攻毒情何以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omsenz Inc. ( 冀ICP备12019373号-1 ) 法律顾问:常全根律师

    GMT+8, 2024-3-29 17:22 , Processed in 0.05523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