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怒 2015-3-31 08:11 |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
本帖最后由 播报员 于 2012-11-28 09:50 编辑
1.音响第一要:音质
音质是声音的品质,许多人都把它与音色混淆了。什么叫声音的品质?比方当人们说一双鞋子品质好的时候,所指的一定是合脚、舒服、耐穿、而不是指它的外形好看。同样,当人们在说一件音响器材音质好坏的时候,他也不是说它的层次如何、定位如何,而是专指这件器材耐不耐听,就好像鞋子耐不耐穿、合不合脚一样。一件音质很好的器材,它表现在外的就是舒服、耐听,不必探究它舒服、耐听的原因,那是专家们的事,我们只要用自己的耳朵去判断就行。有些器材生猛有力、速度奇快、解析力也强,但是不耐听,那可能就是音质的问题。一件好的音响器材,其音质就应该像一副好嗓子,让人百听不腻。
2、音响第二要:音色
音质与音色经常被混用,误用,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把小提琴音质真冷,这把小提琴音质真暧”等说法,这就是针对小提琴的音色而言。声音就像光线一样是有颜色的,不过它并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用耳朵听到的,通常音色越暧声音越软,音色越冷声音越硬,太软或太硬当然都不是很好,有时,音色也可以用“高贵”,“美”等字眼来形容,基本上,它也是音响器材天性之一。
3、音响第三要: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
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很容易理解,但也很容易产生文字传达上的误解。有时大家都会说:“这对扬声器的声音太强、低音太少”。这就是高、中、低段的量感分布。问题出在如果把20HZ-20KHZ的频宽只以3段来分的话,那必然产生不够精确的混淆。到底您所指的是低音是指哪里呢?有多低呢?为了让形容的文字更精确,有必要把高、中、低每段再细分三个小段,也就是将20HZ-20KHZ的频宽分为极低频、低频、中低频、中频、中高频、高频、极高频等7个频段。
(1)极低频:20-40HZ这个频段称为极低频。这个频段内容的乐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管分琴、钢琴等乐器能达到那么低的音域,由于这段低频并不是乐器最美的音域,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将音符写的那么低。除非是流行音乐以电子合成器刻意安排,否则极低频对于音响迷而言实在用处不大。所以我们在调音的时候都会把这一频段作出相应的衰减。
(3)中低频:80-160HZ之间的这个频段称为中低频。这个频段是令音响迷最头痛的一段,因为它是造就耳朵轰轰然的元凶。为什么这个频段特别容易有峰值呢?这与听音的环境的尺寸和共振有关。大部分人为了去除这段恼人的峰值,费尽心力吸收这个频段的声波,可惜,当耳朵听起来不致轰轰然时,低频和中频之间的声频普都随着中低频的被吸收而呈凹陷的状态,使得声音变瘦,缺乏丰润感。这个频段中的乐器包括了刚才在低频段中所提及的乐器。
(4)中频:160HZ-1280HZ这个频段之间横跨的幅度是最宽的,几乎把所有的乐器及人声都包含进去了,所以是最重要的频段。很多人对乐器音域最大的误解也发生在此处,例如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这个频段,但一般人却误认为它的音域很高。另外不要以为以高音的音域很高,一般而言,她的最高音域也才在中域的上限而已。从上面的描述中,大家一定已经了解中频在音响当中是多么的重要了,只要这个频段凹陷,声音的表现马上就瘦了。有时,很多的音响迷都得于中频凹陷的情况而不自知。这个频段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二路分音扬声器的分频点来分析。一般二路分音扬声器的分频点大多在2500HZ-3000HZ左右,也就是说2500HZ以上的由高音扬声器负责,2500HZ大约是非曲直1280HZ的两倍,也就是说为了避免中低音扬声器在中频极限处产生太大的分频点失真,设计师把分频点提高到中频上限的两倍处,如些一来,最完美的中频就可以由中低音扬声器发出。
(5)中高频:1280-2560HZ这个频段称为中高频。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小提琴约有1/4的较高音域在此,中提琴的上限、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1/2较低音域、钹、三角铁等。其中中高频很容易辨认,弦乐群的高音域都有是中高频。这个频段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是高频,因此请大家特别留意。
(6)高频:2560HZ—5120HZ这个频段,称之为高频。这个频域对于乐器演奏而言,已经是很少有机会涉及了,因为除了小提琴音域的上限、钢琴、短笛的高音域以外,其余乐器大多不会出现在这个频段中。从扬声器的分频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到这段频域全部都出现在高音扬声器中,将耳朵靠近高音单元时,所听到的不是乐器的声音,而是一片“嘶嘶”声。
(7)极高频:5120Hz-20000HZ这么宽的频段,称之为极高频。可以从高频就已经很少有乐器出现的事实中,了解到极高频所容纳的尽是乐器与人的泛音。一般乐器的泛音大多是越高处能量越小,换句话说,高音扬声器要制造得很敏锐,能够清楚的再生非常细微的声音。这里就发生一件困扰扬声器单元制造的事情,一个高音扬声器为了清楚再生所有细微的泛音,不顾一切的设计成很小的电流就能推动振膜,那么同样由这个高音单元所负责的大能量高频时就极有可能会时常处于失真的状态,因为高频段的能理要比极高频大多了。这也是目前市场上许多扬声器极高频很清楚,却容易流于剌耳的原因之一。
了解了高、中、低频段的分段方法之后,接着要讨论量感之外的控制力。量感当然是指量的多寡,即是我们所说的高音比较多、低音比较少等。而控制力通常多指对低频段与高频段的控制力。有些音响器材低音松散,有些则具有弹性。我们会说后者有低频的控制力。有些器材能够抓得住高频,让它不会飙得耳朵难受,我们说它高频的控制力佳。请注意,各频段量感的多寡并不代表器材真正的好坏,器材之间量感多寡的相互搭配才是最重要的,而控制力的好坏就可以说是器材本身的优劣。
(2)低频:40HZ-80HZ这个频段称为低频。这个频段内有什么乐器呢?有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缩号、低音单簧管、法国号等。这个频段对于构成浑厚的低频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人会将这个频段误认为是极低频,因为听起来它的频段已经很低了。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一般会没有了丰润澎湃的感觉,而且会导致中高频、高频的突出,使得声音失去了平衡感,不经久耐听。
4、 音响第四要:声场表现
声场在音响术语当中,是特指舞台上乐队的排列(包括宽、深、高、低)。当我们提到声场的形状时,就是指器材所再现的乐团排列形状。
由于受到频率响应曲线分布不均匀以及扬声器指向特性,听声环境声波反射条件的影响,有些声场是内凹形的;有些是宽度大于深度的;有些是深度大于宽度,有的是声场是四四方方没有内凹的。这种声音舞台不同形状的再生,称为声场的形状。最好的声场形状当然要与录音时的原音吻合。
除了形状之外,声场还有位置的问题。这里面包括的前、后、高、低。有些器材会使得整个声场向聆听者逼近;有些则后退。有些声场听起来会觉得浮在半空中;有的则像坐在音乐厅的二楼看舞台一般。形成声场位置的原因很多,像扬声器的摆位与频率响应的均匀与否皆为重大影响因素。
5、 音响第五要:声音密度与重量感
所谓声音的密度就好像1KG棉花与1KG铁块一般,铁块的密度当然要大得多,因此虽然两者的重量相同,铁块给予人的重量感就要大的多,声音的密度大,听起来是什么感受呢?弦乐有粘滞感,管乐厚而饱满,打击乐器敲起来都会有空气振动的感觉。所有的乐器和人声都应该具有重量感。不过大部分的音响迷都得不到很好的声音密度和重量感。其原因与供电的是否充足及器材的中频段,低频段是否饱满有关。良好的声音密度与重量感让乐器和人声听起来更稳、更扎实、更像真。
6、 音响第六要:透明感
透明感几乎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名词。有些器材听起来混淆无比,有些则像蒙上一层雾,只要是有换机经验的人一定就有这种感觉。透明感不佳的话,连带也会影响对其余各项的判定,最好的透明感是柔和的,听起来耳朵不会疲劳;较差的透明感是伤眼的阳光,虽然看的清楚,但很伤神。大部分的音响器材无法达到既清楚又柔和的透明度,而只能单单表现清楚而已,如果能够达到既清楚又柔和,那么该件器材的价格恐怕也不低了。
7、 音响第七要:层次感
层次感很容易了解,它是指乐器由前往后一排排的间隔能否清楚再生,以电视机而言,能够分辩出来深灰与黑色的话就是有层次感,音响亦然,乐团的排列不会混在一起就是有好的层次感。我们要听到乐器与乐器之间的空间,这样才会有更好的层次感。
8、 音响第八要:定位感
顾名思义,定位感就是将声音的位置定在哪里。聚焦不准定位感就差,结像力不佳定位感就不好,器材的相位失真也会导致定位的飘移,甚至空间中直达声与反射声的比例不佳(一般指高频反射太强)也会导致定位不准。总之,定位感不佳可能有很多原因造成,我们不管它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要求的是乐器和人声要浮凸而清楚的定在那里,不该动的时候就不能动,不该乱的时候就不能乱。
9、 音响第九要:结像力
顾名思义,结像力就是将虚无缥缈的音像凝结成实体的能力。结像力好的音响器材会让音像更浮凸,更具立体感,也就是常说的音像的阴影更清楚。
10、音响第十要:解析力
这个名词最容易懂,玩过照相机的人都知道镜头解力好坏的差距,看电视的人也知道自己的电视机能把一片黑色的头发解析的丝毫不混就是解析力好的表现。好的音响器材,即使再细微,再复杂的东西都能清楚的表达出来。其实,细节多与暗部层次清楚也是解析力产生的结果。一般而言,如果细微的变化(低电平时)都能表现的很清楚,那么这么器材的解力当然很好。既然有低电平时的解析力,那么有没有高电平时的解析力呢?当然有!在极端爆棚时能将所有的声音解析的很清楚,那就是高电平的解力很好的表现。
|
|